国学早教课程 第一卷
2011-12
光明日报出版社
阚维
九十年代国学教育的重新兴起,引发了诸多的话题和探讨,也唤起学界对教育历史与传统的重视。而儒家教育传统和理念的再次提倡,也在不期然间,用另一种声音,回应了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便是阚维老师这本小书的意义。 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起点——这句来自西方的谚语,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返回到历史与文化的源头,去找寻我们的根脉与水土。 最近在网上浏览,两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在家上学”挑战传统教育》《传统私塾重回民间,“在家上学”逃离批量生产》,两则新闻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请——“在家上学”,但却隐含着对“传统”的不同诠释。何为教育传统?何为传统教育?在时下复杂的语境中,“传统”被同时赋予了保守、落后与激进、新潮的不同面孔,它有时是洪水猛兽,有时又成了挽救危局的一剂良药,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与文化的吊诡。 传统何为?我们常常以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追,但也许,历史和传统从来就未曾远离,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我们的“现实”中来,当我们特别倡导或者否定某种“传统”时,“传统”往往就成了我们回应现实问题的一个有力依凭。 置身于众声喧哗的话语场里,面对价值评判的多元化,任何一种抉择,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审慎做出判别和取舍。因此,我更愿意把阚维老师这本书看作是一个当代教育者与历史和传统的对话。阚维老师在这本书中,与其说是在古籍的字里行间爬梳每个传统教育理念的出处及其在当代的运用,倒不如说他是在强调:在这个崇尚效率、讲究快捷的时代里,不妨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在对历史的梳理中,在与传统的对话中,重拾遗落的美好,获得一种前行的力量。 那日,看柴静的博客,看到她对曾国藩和顾准的一段解读:解除思想上的威权主义,兼容并包,这样的思维方式,用老曾的话说是“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用顾准的话说是“能够继承和吸收一切良好的东西,能够雄辩地批判一切不正确的东西”。 不禁深以为意。 很喜欢阚维老师书中关于周文王之母太妊孕育胎儿的描述,这位“端一诚庄,惟德能行”的国母,开创了“为能胎教”的先河。《史记》中这样记载准妈妈太妊的经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读着这样的文字,仿佛看到了一位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的母亲,从容淡定,温柔敦厚,她周身所洋溢的母性的光辉,让我们体味到了文明与传统的深厚与绵长。
最适合中国家庭的国学早教书! 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名师亲自主讲国学中的育儿智慧。 国内顶尖评论家、教育家推荐作序! 5000位不同行业的家长提前试读,一致推荐!。 适合才是最好的,原来最权威、最科学、最实用的早教方法在国学当中! 名师国学早教课堂,让每一个中国儿童健康成长! 你是否知道,早教的理念最早源于古老的国学当中? 很早以前,古人就知道怎么样来开发孩子的潜能。 早在三千多年前,太妊(商)已经用“静养”的胎教方法成功孕育了周文王姬昌。 两千多年前,孔子(春秋)已经开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区别地培养弟子了。 孟子(战国)对于孩子注意力和意志力的培养有独到的心得。 荀子(战国)用“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的方法来全面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墨子(战国)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见地颇深。 贾谊(汉)对于宝宝的成长环境多有论述。 颜之推(北齐)通过教普通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司马光(北宋)很早就给孩子制定了培养各种能力的学习计划 《学记》(汉)则用“豫时孙摩”的程序来有效预防和改变孩子坏习惯。 …… 五千年国学的精粹,沉淀了如此丰富、珍贵的早教经验,蕴含了最适合中国人的育儿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今天由北师大著名教育专家阚维老师与我们分享国学中的育儿智慧,用现代的思维和古代的方法相结合,用最科学的早教理论相验证。让每一个中国儿童都能接受最科学的早教,得到最成功、最健康的发展。
阚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锐教师,精通东西方教育,著述颇丰。2003~200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学习,2001年~2003年公派赴美国留学,获教育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推荐序
前言
蚤谕教:好的开始,成功一半
困材施教:教得好,每一个宝宝都是天才
立志乐道:对宝宝进行目标培养
启发诱导:积极挖掘宝宝的潜能
专心有恒: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解蔽救偏:培养宝宝的观察力
由博返约:培养宝宝的归纳推理能力
察类明帮: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述而又作:培养宝宝的创新能力
豫时孙摩:培养完美宝宝
扣则鸣:不扣亦鸣:积极开发宝宝的潜能
当今之下,儿童早期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大部分家长的广泛关注,比如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在肚子里,我和丈夫就做好了教育计划,我们要让孩子一出生就有丰富的音乐细胞,我们每天都让他听莫扎特的音乐,把听筒放在妈妈的肚子上面。” “爸爸现在晚上有一件重要的任务:拿着手电照着妈妈肚子里面的宝宝,然后跟你对话。” 当宝宝还是个细胞时,我们对他的教育就开始了! 那么,我们的胎教办法可行吗? 古人有胎教的概念吗? 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难道古代真的有这么奇妙的胎教吗? 当然有。胎教的思想,细数一下,可以追溯到近3300年前。传说西周的奠基者,即周文王姬昌 还未出生,天下就有许多吉祥喜庆的事情发生:先是王宫上方有美丽的彩云缭绕,接着是人们看到有金色的神鸟飞过王宫,然后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喜雨滋润西岐的大地。人民欢欣鼓舞,姬昌的父亲周太王兴奋异常,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聪慧文雅、大度有志的孩子来继承发扬自己的统一事业。太王美梦成真,后来的姬昌果然是一代贤王,奠定了周代统一的基业。其秘密何在呢?成功的胎教。 看看3300年前的准妈妈太妊是怎么做的吧:自从有孕以来,准妈妈太妊就“目不视恶色(眼花缭乱的颜色一点都不看),耳不听淫声(喧哗吵闹的声音一律不听),口不出敖言(粗俗鄙陋的词一个也不说)”。尽管《史记》中不乏溢美之辞,但“端一诚庄,惟德能行”的太妊的确开创了“为能胎教”的先河。原来,妊娠期间为了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母亲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应该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早已被古人敏锐地捕捉到了! 不仅仅是《史记》中有所记载,就连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胎脖的论述:有的婴孩生来就有脑病,也就是胎病,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亲腹中时,母亲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直接影响了胎儿。因此,古人十分重视母亲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认为母亲心情愉快,则胎儿也安静;母亲惊恐不安时,胎儿发育亦受影响。看来准妈妈 们保持好心情是十分重要的,躺在子宫房子里的宝宝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你的感受和感情!这是准妈妈对孩子施加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影响。 2000多年前的汉代,是一个气势磅礴、人才辈出、创建丰功伟绩的时代。大一统的辉煌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古代的胎教理论在这个时期也形成了体系。贾谊是当时的一位大儒,对太子教育也颇有研究,当然也包括胎教。就是他首次完整地提出“蚤谕教”的思想,主张太子一出生就进行教育。 贾谊在《贾谊新书?胎教》中说:“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荷斗而不敢煎熬。”就是说孕妇要注重营养问题,要不食邪味,注重营养均衡。同时要饮食适度,既不过量饮食增加胃的负担而压迫婴儿,也不能饥肠辘辘使得婴儿无法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可见,营养问题历来是胎教理论的重要内容。 “慎始敬终”是贾谊一直秉持的胎教思想。贾谊在《贾谊新书·胎教》中引用《易经》中的话,即“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胎教就是对婴孩生命之始的慎重,所以要慎重对待。“外象内感”是进行胎教的基础,母体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界的景象映给胎儿,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你不得不慎重。母亲与婴孩,是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是联系胎儿与外界的桥梁,胎儿通过母体与外界相沟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 P3-6
五千年国学的精粹,沉淀了如此丰富、珍贵的早教经验,蕴含了最适合中国人的育儿方法。阚维编著的《国学早教课堂(第1卷0-3岁)》中作者把国学中的经典育儿智慧和自己的育儿经验结合起来,让早教更加贴近现实。
给崽买的,还没开始看呢,
宝宝好喜欢,很实用
拿到,还没打开看
不是很实用,只是将老故事新解
正版书,大致翻了翻,蛮喜欢的,五千年国学的精粹,沉淀了如此丰富、珍贵的早教经验,蕴含了适合中国人的育儿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国学中的育儿智慧,用现代的思维和古代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孩子内在的兴趣动力从而受益。
内容还没看,物流很给力,以前经常从当当网上买,以后可以考虑这了,价格还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