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郝桂娟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郝桂娟  

页数:

218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言  郝桂娟同志把自己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博士论文,整编成《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一书,并在该书付梓前请我审阅并作序。作为导师,我对郝桂娟有较深入的了解。她是学者型领导干部,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办事条理清晰、果断干练,既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又展现了一名学者对科研事业的执着精神。  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她都重视对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在走上领导岗位以前,她一直工作在农业推广与农业基础性研究第一线,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农业部的奖励。2005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不久又兼任市工商联主席。  郝桂娟同志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多年的农业工作实践,使她有了深刻的一线体验,并为其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10多年的从政经历,又开阔了她的研究视野。由于作者的特殊经历、所处的独特位置以及广阔的视野,使其从事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郝桂娟走上领导岗位后,坚持对农业工作的研究。   后记  此书是以本人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而成。  2006年9月,我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师从任天志研究员,在职攻读农学博士学位。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正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抢抓机遇,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全力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的女儿全力冲刺高考的关键时期。作为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我此间先后兼任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和呼伦贝尔市工商联主席,其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之大难以言表。但是,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按照研究生院要求,完成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全力构思和写作博士论文。  本书得以完成,要衷心地感谢导师任天志研究员。三年来,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任天志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导师任天志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科研思维、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和真诚待人、谦逊、无私的品格,都使我终生受益。

内容概要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变化、耕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耕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状况、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本章小结、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特征、耕地土壤质地的变化、耕地土壤结构与机械组成的变化……

作者简介

郝桂娟,女,农学博士。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阿荣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现任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农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4篇,出版著作两部,参与实施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等多个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耕地的概念  1.2.2 耕地与土壤  1.2.3 耕地土壤质量  1.2.4 土壤质量演变  1.2.5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特点  1.2.6 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2.7 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第二章 土地资源状况和相关研究基础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农林牧产业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资料  2.2.2 野外调查和布点取样  2.2.3 样品测试和数据整理  2.2.4 应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2.2.5 应用分析结果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第三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 3.1 耕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3.2 耕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变化 3.3 耕地土壤速效磷的变化 3.4 耕地土壤速效钾的变化 3.5 耕地土壤中量元素状况 3.6 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3.7 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3.8 本章小结第四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特征 4.1 耕地土壤质地的变化 4.2 耕地土壤结构与机械组成的变化  4.2.1 耕地土壤结构的变化  4.2.2 耕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 4.3 耕地土壤容重的变化 4.4 耕地土体构型与耕层厚度的变化  4.4.1 耕地土体构型的变化  4.4.2 腐殖质层和有效土层厚度的变化  4.4.3 耕地土壤障碍层的形成与变化 4.5 耕地土壤地表砾石含量的变化 4.6 耕地土壤物理性状演变的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第五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演变 5.1 研究区土壤污染状况 5.2 耕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1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5.2.2 农田灌溉水的水质标准 5.3 耕地环境质量的控制指标分类 5.4 耕地环境质量的污染指数计算  5.4.1 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  5.4.2 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计算  5.4.3 耕地的水、土环境要素综合指数计算  5.4.4 耕地环境的综合污染程度分级 5.5 耕地土壤的酸碱度(pH)和重金属含量  5.5.1 耕地土壤酸碱度(pH)  5.5.2 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5.6 主要河流及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  5.6.1 雅鲁河的水质状况  5.6.2 其他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5.7 耕地环境水土综合污染指数分析 5.8 耕地土壤的环境因素分析 5.9 本章小结第六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土壤侵蚀的形成与演变 6.1 土壤侵蚀的类型及分级  6.1.1 国内外对土壤侵蚀的认识和研究  6.1.2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6.1.3 土壤侵蚀模数  6.1.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6.2 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  6.2.1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  6.2.2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强度及其变化  6.2.3 研究区耕地土壤侵蚀沟的变化 6.3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物理性状变化 6.4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土壤养分变化 6.5 耕地土壤侵蚀后的水土流失量变化 6.6 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第七章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影响 7.1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  ……第八章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模式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土壤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被地学界、生态学界和生物学界高度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粮食总产逐年攀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创造了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2%的人口的奇迹。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经济纵深发展,这一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如何正确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问题。从长期看,像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耕地将会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制约性因素。科学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与其质量演变的关系,进而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可望为我国农业发展开辟重要途径。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系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典型地带,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复杂,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本项研究在全国土壤普查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揭示该区20多年来的耕地土壤化学性状演变特征、物理性状演变特征、环境质量演变特征、耕地土壤侵蚀的形成与演变,以及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与影响因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兴安岭东麓旱作丘陵区耕地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