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

白庚胜 总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白庚胜 总主编  

页数:

606  

前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所选故事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篇故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而最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品牌故事,则属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物种起源传说、节日风俗传说和最富有社旗县商业历史文化气息的生活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  
神 话
盆地的来历 
天为什么是蓝的  
太阳、月亮和鸡冠  
太阳为啥东出西落  
太阳姑娘  
月亮妹妹  
日月山  
启明星
一箭之地
猪马牛羊畜牧的来历
小麦顶头穗的来历
人为什么会说话
血缘配
姓氏的起源
老天爷分家
食盐 
土地爷和土地奶奶 
老天爷的来历 
太阳沟 
石人沟 
传说
 长城为啥没有修一圈
 莽肉
 为啥昙花一现
 万历认子
 小乾隆作诗定皇位
 乾隆怒罢宛知县
 曹操给夫人下跪
 卧龙岗的来历
 诸葛亮的羽毛扇和帽子
 诸葛亮杀寡妇
 小包公审西瓜
 “狗腿子 的来历
 海瑞罚祖师
 巧审无凭案
 王小拾银子
 田县官卖靴
 哑巴画画申冤
 哑巴告状旁观者清
 审土地
 张知府断案
 审石槽
 一西湖酒和一鸭河鹅
 审堂鼓
 俄悬起敬
 马武寨
 张飞卖秤锤 
 张飞打舅子 
 ……
故事
笑话
附录一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二 民间文学工作者小档案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传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的时候,有一天去井里打水,桶系到井里不吃水。诸葛亮把绳转着摆着,叫桶吃水哩。正转转,反摆摆,桶吃水了。诸葛亮把桶打上来一看,桶里头有个三条腿蟾。谁知道这个蟾会说话。蟾说:“你不要害我,我给你说个地方儿,你去可得一宝,日后能助你成名。”诸葛亮问那是个啥宝哩?蟾说哪儿哪儿离这儿多远多远儿,有个大槐树,高哩很。槐树上有个老鹰窝儿,窝里有个老鹰是个宝贝。给鹰逮住杀了,肉吃了,羽毛做个扇子,无论春夏秋冬把扇子拿着。凡遇到事脑子糊涂不能决断的时候,用羽毛扇子一扇,脑子立时就清醒了,马上就能决断了。诸葛亮说好是怪好,可老鹰是个宝,逮不住了咋办哩?蟾说只要放了它,它给说逮老鹰的诀窍。诸葛亮说行,蟾就把逮老鹰的诀窍给诸葛亮说了,还嘱咐诸葛亮千万千万别说是它说的。诸葛亮答应了,放了蟾,去逮老鹰去了。诸葛亮一去,真把老鹰逮住了。谁知道这个老鹰也会说话。说啥?老鹰说它也是有多大多大的道行哩!肯定有人给诸葛亮指点过,要不然逮不了它。要叫诸葛亮说说谁给他指点的。诸葛亮不说。老鹰说不说它也知道,必定是哪儿哪儿井里的那个三条腿蟾,没有第二个主儿知道咋逮它。诸葛亮见老鹰猜着了,只好承认是蟾指点哩。老鹰说:“既是如此,我实话告诉你,我是决断之宝,蟾是思虑之宝。我俩当初修行,曾遵师训:鹰不离蟾,蟾不离鹰。生死与共,不得独生。如今它已将我出卖,我就是死了,也要助你成功。只是有我无它,美中不足。你去把蟾也逮住,杀了肉吃了,皮剥了做个帽子戴到头上,遇事脑子转劲快,思虑周密。再拿我这个羽毛扇子一扇,该咋决断立时明白。”诸葛亮说好是怪好,咋逮住蟾哩?老鹰说逮蟾也有诀窍。只要把桶下到井里,正转三圈儿,反转三圈儿,桶再曳水,就把蟾曳到桶里了,打上来就逮住了。

后记

编辑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是我们西峡县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夙愿。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泉,是华夏子孙文化共识的基础,是思想情感的纽带。她既是我们民族在往昔岁月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国家在未来时代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如果民间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发生了动摇,民族精神的培育就将失去赖以生长的土壤。过去,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民间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民间文化遗产频频告急,部分民俗技艺和民间文化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民间文化典型器物大量流失,许多经典的民间文化随着它们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衰微,让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我们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但限于种种社会条件,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一直是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们的难圆之梦。 西峡,地处秦楚交接带上,是秦楚文化相通相融的地方。这里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丰厚的古文化积淀。尤其是这里的传统民间文化,既有南方文化风格的玲珑和细腻,又有北方文化典型的粗犷和恢弘,是民间文化的繁茂之地,民间文化资源十分厚重。但近年来,由于民间艺人的逐渐逝去,许多民间文化也令人惋惜地失传和流失。20世纪80年代,西峡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挽救濒临消失的西峡民间文化,深入田间地头,动员一切力量,历尽千辛万苦,对西峡的民间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出色完‘成了西峡民间文化的三套集成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也给我们的这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和宝贵的经验。尤其是谢起超、封光钊等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为己任,积极参与,热情指导,对本卷的顺利完成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这次整理编选,我们是严格按照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的指导,按步骤、按计划完成的。首先按照省、市部署,成立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省西峡县卷编纂委员会”,并积极争取中共西峡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为确保这次整理、编选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理、编选过程中,县文联全体机关人员全力以赴,并组织协调全县各文艺家协会成员与业余文艺爱好者,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记录、搜集,取得了大量翔实、原始性的资料。全县人民群众对此项工作也热情支持,先后举办了数十次民间传统故事演讲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参加。演讲会上,民间讲述者个个争先恐后讲述,精彩的故事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广泛的群众支持,为彻底、全面的记录、整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民间文化在人民群众间的强大影响力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记录整理工作完成后,我们同谢起超、封光钊、魏治安等原西峡民间故事三套集成编辑、记录、整理者反复筛选、修改,力图使每则故事都原汁原味,保持口承文学易于口传的大众化、民间化特点,保持作品的方言化、俚语化,使之真正成为一部西峡民间故事的科学版本。历时半年,终于编定。 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的记录、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及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南阳市文联、南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正是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才使我们的记录、编选工作运行平稳,极富成效。在编选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及有关乡镇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才使我们浩繁的记录、编选工作没有因经费问题而搁浅。在记录编选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谢起超、封光钊等我县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得到了摄影家封银生、盛海勇、靳义学等同志的支持。在此,我们谨向他们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编者 2006年5月12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西峡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