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

敖丽红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敖丽红  

页数:

248  

字数:

260000  

内容概要

《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为例》由敖丽红著,从区域经济学有关互动发展的理论入手,分析国内外沿海与内地互动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在深入论述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区域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双方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开展联动的现实依据、空间与产业等联动优势,以及在联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长吉图区域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探索和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并提出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为例》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敖丽红,女,1968年8月生,渤海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工商管理、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研究,参与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相关区域经济课题的研究。近五年发表论文20篇,多被CSSCI收录,出版专著一部,参与和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15项,获省市政府奖三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区域联动发展及意义
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背景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意义
四、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研究
五、区域联动发展研究构架
第二章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三、地域分工理论
四、港口与腹地互动理论
五、比较优势理论
六、竞争优势理论
七、产业集群理论
八、共生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沿海与内地联动发展的借鉴
一、国外五大沿海城市带概况
二、国内三大城市带发展概况
三、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类型
四、国内外沿海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其发展现状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战略定位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自然和经济现状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和后发优势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五、辽宁沿海经济带未来发展
第五章 长吉图经济区及其经济发展现状
一、长吉图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战略定位
二、自然和经济状况
三、长吉图区域优势
四、长吉图区域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五、长吉图区域未来发展
第六章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合作基础
一、两大战略实施对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联动发展的宏观背景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联动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
五、“辽、长”区域各城市空间联系定量测度
第七章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模式
一、区域渐进梯度联动模式
二、港腹联动模式
三、基础设施联动模式
四、产业联动模式
五、物流联动模式
六、科技联动模式
第八章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与长吉图区域联动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政府间合作,成立省级层面的协调机构
二、创新思想,建立两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三、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沿海与腹地联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四、共同谋划,构建全面联动的大东北经济区
五、区域产业空间重组,实现港腹产业联动
六、科学规划联动发展的通道,实现基础设施无缝对接
七、建立民间协会组织,推进联动进程
八、改变大连的孤岛现象,发展港口经济,促进区港联动
九、合理规划产业,错位发展
十、优化区域联动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是以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市场视为单一产品市场的静态分析,对单一产品的供求分析和统计数据可能有针对性的提供一种一般均衡的解释,但是当其他产品价格受单一商品市场影响时,这种分析方法就是不合适的。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不仅忽略了规模经济,而且排除了产品差别化对一体化及其收益的影响。1955年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出版的《关税同盟理论》对维纳的关税同盟贸易效应做了进一步的补充。米德认为,在形成:关税同盟以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影响消费结构,低效率的成员体的产品会随关税同盟的建立而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增加该国来自产品消费增加所带来的福利。同时,米德还关注关税同盟对第三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的次优效应。李普赛(Lipsey,1957)进一步发展了次优理论,他认为在经济中可以找到一种建立关税同盟的条件,使帕累托改善。后维纳主义为了满足对称性和一般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都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众多学者对于关税同盟的分析方法略有不同,但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关于关税同盟的一般性观点如下:(1)关税同盟的经济区域越大,而且成员国数量越多,则相对贸易转向来说,贸易创造的规模也越大。(2)关税同盟成立前后的平均关税水平很重要,如果建立同盟后的平均关税水平降低,则趋向贸易创造。(3)成员国经济越是竞争型的,同盟就越可能是贸易创造。(4)同盟国就生产同一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越大,则贸易创造的效应可能越大。 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维纳在研究关税同盟时,只研究了其所产生的静态效应,忽略了动态效应。此后,约翰逊(Johnson)、罗布森(Robson)、库珀(Cooper)、马塞尔(Massell)、科登(Corden)等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关税同盟后,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使得成员国能够利用最大化的规模经济,产品市场扩大,降低平均单位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将生产更多的差异产品。不仅促进区域内贸易,还会提高整个区域对世界其他国的出口。正如巴拉萨所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关税同盟越大,其对世界总体潜在利益越大,关税同盟国间市场越大,对其国家和世界的利益越大。” 第二,生产转移效应。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成员国生产结构变动。鲍德温(Baldwin)和维纳布尔斯(Venables)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后,商品的生产倾向于转移到取消关税壁垒的区域。 第三,竞争促进效应。关税同盟实现了市场联合,不同国家企业之间产生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垄断的行业可能降低其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的竞争程度,从而促进贸易自由化。 第四,技术促进效应。由于竞争激烈,各企业纷纷改善生产效率,增强创新意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编辑推荐

《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长吉图区域为例》是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间创新联动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