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产业协调机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王中昭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王中昭  

页数:

242  

字数:

242000  

内容概要

  《产业协调机制与资源优化配置(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视角)》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协调机制、协调进程中的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以及产业协调中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主线展开。通过构建该区域内各城市之间产业协调组合模型以及经济主体的利益协调博弈模型对产业结构差异性、传导机理和动态协调机制进行系统的论述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协调机制的设计要点以及开放经济系统条件下产业资源合理流动路径的培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选择。研究对象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个城市的工业体系内部的35个产业。

作者简介

王中昭,广西钦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数量经济学会理事。近年来,在《国际金融研究》、《统计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改革》等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在《CANADIANSOCIAL
SCIENCE》发表论文1篇,EI和ISTP上收录各1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汇率政策与货币错配协动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子项目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课题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CAFTA进程中我国周边省区产业政策协调与区域分工研究》(负责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林业部项目1项。广西发改委课题1项和广西科委课题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广西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目前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和国际贸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本研究主要成果
第二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 南宁市
第二节 北海市
第三节 钦州市
第四节 防城港市
第五节 崇左市
第六节 玉林市
第三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协调机制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概述
一 产业结构协调的概念
二 产业结构协调的评价标准
三 产业结构协调的特征
四 产业结构协调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化水平分析
一 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 产业的区域性专业化水平选择
三 产业的分工与产业高级化水平的选择
四 产业结构水平的综合分析
五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状态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变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 供给条件
二 需求条件
三 投资条件
四 科技条件
第四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协调机制分析
一 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
二 产业结构转换的传导机理
三 城市间产业结构协调机制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第五节 产业结构协调机制构建与政策建议
一 建立经济区产业协调机制
二 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三 培育城市之间产业协调度高、高级化程度较好和主导性强的优势产业
四 建立与东盟产业合作的机制
第四章 产业结构协调中的政府资源配置调控与企业利益博弈关系
第一节 产业结构协调中的政府与企业利益关系
第二节 政府的资源配置激励调控与企业利益博弈模型设计
一 模型的假设
二 产业结构协调博弈机制设计
第三节 产业结构协调和激励机制的分析
第四节 政策含义与建议
第五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资源配置的路径和目标优化的分析
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配置基础条件
一 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
第二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产业资源配置的合作机制和领域
一 产业资源配置的合作条件与基础
二 产业资源配置合作机制的保障与载体
三 产业资源配置的合作领域
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合理流动的路径培育
一 产业资源流动的路径及其特征
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流动路径的培育与分析
三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流动的路径优化
第四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及优化目标的选择
一 石油加工炼焦业
二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三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四 造纸及纸制品业
五 农副食品加工业
六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七 医药制造业
八 总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选择
附表说明
附表1至附表105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产业协调机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PDF格式下载



优化资源介绍,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