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松辽文化

穆鸿利 编 内蒙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内蒙教育出版社  

作者:

穆鸿利 编  

页数:

17  

字数:

111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总和的文化,因时间向度的演进而具有时代性,又因空间向度的展开而具有地域性。人们把研讨文化时代性演进的学科称之文化史学,把研讨文化空间性分布的学科称之文化地理学,这两门学科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独立发展的历史。然而,时间和空间又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两种密不可分的存在形式,时代性与地域性当然也是文化的两种相互依存的属性,我们只有全面观照这两种属性,并考察其互动关系,方能实在地把握人类创造的文化的纵深度和广阔度。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学与地理学的联姻势在必行,而本书系便是文化史学与文化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均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因而切忌作简单化的描述与概括。已故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指出:“把中国文化看成一种亘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时代差异,又有其他地域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①谭先生的这一论说显然是有感而发的,因为,笼统地界定中国文化,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作法,此类作法有碍于人们从共相与殊相辩证统一的高度把握中国文化,不利于开掘中国文化无比丰厚的内蕴。

内容概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自身就有许多特点,若想了解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彻的,更不易笼在一起加以概括表述。 本书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存在于祖国东北一隅的事物。关于这一地区用何种词语来命名,历来很多,但可惊人人中选择一个较为形象而明确的词语,则是看似容易,实即很难。关于这方面的词语,最通俗的有“东北”、“白山黑水”、“松漠”、“辽海”、“关东”等等。在这众多名词中。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松辽文化。内容包括:松辽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松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松辽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第一章 鸟瞰松辽大地——孕育松辽文化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山环水绕通四邻——地域与环境 第二节 黑土地的脊梁——山脉、丘陵与平原 一 连绵兴安岭,巍峨长白山——松辽的山脉 二 逶迤腾细浪,分布辽西东——松辽的丘陵 三 沃野平如砥,富饶米粮仓——松辽大平原 第三节 黑土地的血脉——江河与湖泊 一 滚滚松花江,滔滔辽河水——松辽的江河 二 平似镜泊,静如天池——松辽的湖泊 第四节 金海岸边撒珍珠——海岸与岛屿 一 其直如线弯似钩——从鸭绿江口至山海关头的沿海地貌 二 劈开黄、渤二海的利剑——辽东半岛 三 大珠小珠落玉盘——长山群岛 第五节 壮观的“三维”图景——气候、土壤和植被 一 寒暖分明——松辽地区的气候 二 土黑壤肥——松辽地区的土壤 三 林茂草丰——松辽地区的植被 第六节 丰厚的宝藏——松辽地区的物产资源 一 油浪翻滚,乌金闪亮——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 铁水奔流,钢花飞溅——金属矿产资源 三 水能电力,舟楫鱼虾——水利、水产资源 四 东北“三宝”,名扬四海——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 粮肉菜果,香飘天下——人工种植、养殖动植物资源 第七节 母亲的胸襟——地理环境孕育的松辽地域文化……第二章 谱写黑土地的乐章——松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第三章 松辽自古属中华——历朝对东北的经略与疆域沿革第四章 其来有自,世代相承——松辽地区各族源流与分布第五章 因俗而治,兼收并蓄——松辽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第六章 毕路蓝缕,以启山林——松辽地区的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文化第七章 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松辽地区的长城与都城第八章 陵园寺塔青山幽——松辽地区的名胜古迹第九章 花样翻新的生活方式——松辽各族的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第十章 人类交际的工具和符号——松辽各族的语言和文字第十一章 质朴无华与异彩纷呈——松辽各族的婚俗第十二章 冥冥世界的景观——松辽各族的葬俗第十三章 华风有绪,众望所归——松辽各族的伦理道德与儒学第十四章 素描万民情态——松辽各族的人生礼仪第十五章 含蕴百族风情——松辽各族的岁时节日第十六章 虔诚崇拜,各有信仰——松辽各族的宗教信仰第十七章 开启民智,育才兴邦——松辽地区的教育第十八章 参天识地,巧手精工——松辽各族的科学与技术第十九章 雄健质朴,直抒胸臆——松辽各族的文学第二十章 完善机构,存史为鉴——松辽各族的史学第二十一章 悠韵婉转,隽永丹青——松辽各族的艺术第二十二章 矫捷武勇,竞技娴熟——松辽各族的体育与游艺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松辽文化所谓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故而又称“自然环境”。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及社会物质生活经常必要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松辽地区特有的自然地貌及气候条件等,便构成了对这一地区社会及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特有地理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高山、丘陵、草原齐备,是松辽地区的地貌特征;冬长严寒多雪,夏短炎热雨丰,是松辽地区的气候特色,由此而构成的松辽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不仅造就了松辽大地独特的区域物质文化——农业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的并存,而且也形成了松辽各民族独特的区域精神文化——诸如以自然崇拜为主,兼及佛、道的宗教思想;“贵壮健、贱老弱”与尊老敬贤互补的伦理道德;争勇善战、民风淳朴、少礼文、好射猎的礼仪风俗,等等。第一节 山环水绕通四邻——地域与环境松辽大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哲里木盟、兴安盟和呼伦贝尔盟。“松”,指松花江水系;“辽”,指辽河水系。两大水系,一北一南,构成了这块南北纵长、东西稍窄的黑土地。如按经纬度划分,松辽地区的地理方位大致在东经120°-135°、北纬38.8°-53.6°之间。松辽地区的西部,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为轴,有纵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大兴安岭西侧北段地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东缘。呼伦贝尔高原海拔在700米-1300米之间,大部分为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场。草原西部的呼伦湖为较大的构造淡水湖,蒙古语称“达赉湖”(即呼伦湖),意为海湖,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盛产多种鱼类。呼伦贝尔草原即因它和贝尔湖而得名。大兴安岭西侧南段地区属西辽河上游平原,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河流两岸,谷地开阔平坦,是为半农半牧区。大兴安岭西侧自古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东胡族系的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及蒙古诸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他们创造了松辽西部地区灿烂的古代文化。

后记

当我们将这部图文兼顾的《松辽文化》书稿全部编定,即将奉献给读者的时候,我们难以抑制住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历时两年,总算完成了我们的夙愿!两年多来,是编写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精心耕耘,不畏寒署,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写出了这部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区域文化之作,也可以说,本书是全体作者真诚合作、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便于读者了解,在本书付梓之前,将本书的创意、写作原则、写作经过及相关情况,略作说明。《中华地域文化大系》系由五家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地域文化系列丛书,作为“九·五”期间重点图书出版。本卷《松辽文化》自1995年秋开始筹措,搜集资料,1996年春由吉林、辽宁的学者正式搭起写作班子,由主编穆鸿利、副主编冯继钦草拟编写大纲,最后由穆鸿利定稿,明确分工,、开始写作。当本卷正在撰写进程中,痛惜副主编冯继钦于1997年春不幸因病逝世。遂另请冯永谦继任副主编,补写了一些篇章,使本书的编写工作得以继续进行。本卷在写作过程中,坚持所论文化为广义文化,即通常所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诸层面。在描述物质文化及民情风俗时,注意了发掘其文化内蕴,以区别于科技史、经济史论著关于物质文化的描述;在辨析精神文化各层面的现象时,做到对所附丽的物化形态的描述,以区别于思想史、哲学史等论著关于精神文化的抽象。本卷还列专章,对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历代建置、疆域沿革、民族源流、各种制度等,作为地域文化的生态环境、入文社会背景来展开对松辽地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的论述,以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广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编辑推荐

《松辽文化》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松辽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