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江曾培 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4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江曾培 编  

页数:

7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大系分小说和散文纪实文学卷;选编收录的作品,近现代部分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次,当代部分由于选文丰富,按地区及发表先后编次。  为体现大系的广泛与繁富,编选时对同一作者的作品最多收录不超过三篇。  为尊重作者,尊重历史,本大系所收的作品,除对原作中明显的错漏别字和标点作了订正外,一律不妄作修改。

书籍目录

江曾培 序一陈骏涛 序二阿苍 荷里活第8号汽车旅馆小楂 丛林下的冰河坚妮 再见,亲爱的美国佬于濛 名人老古和他的室友们常罡 诗人的白衬衫王周生 陪读夫人(节选)高小刚 纹斯船长严歌苓 女房东拉斯维加斯的谜语薛海翔 早安,美利坚(节选)戴舫 哥伦比亚河谷张坚 早安,野熊先生!严力 母语的遭遇血液的行为张浩音 心有别趣卢新华 细节(节选)马兰 窥视者叶冠男 博士主夫赵毅衡 芜城虹影 岔路上消失的女人刘索拉 人堆人多多 旅馆万之 归路迢迢郏宗培 编后记附录:《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总目录

章节摘录

  可是已经太迟了。捷夫的两只猫爪已经伸到我腋下乱托起来。  我笑得喘成一团,连连倒退。捷夫喘着粗气,一直把我仰面朝天按倒在床上。他两只粗壮的手臂按牢在我两条细胳膊上,身体用来固定住我的下肢,然后用舌尖舔起我的脖子来。  “捷捷捷一一呵!”  我痒得浑身乱颤,却动弹不得。  捷夫正在朝我脸上轻轻呵气。我浑身酥软无力,想起猫鼠之戏。这个畜生!下一步他就要来求我做爱了。  当初我可的确没对他存什么戒心。  他教我开车教得精疲力竭。我太鲁,一上街就招得四周人一顿喇叭。我也绝,来而不往非礼也,使足劲儿跟人家较量喇叭的音量。捷夫坐在旁边座位上,一头接一头地出汗。  等到四周没入朝我揿喇叭了,捷夫又一盘接一盘地放摇滚乐。  我们上了高速公路。并不要去哪儿,兜兜风而已。第二天我就要考驾驶执照。捷夫就要走了,去找他老子找工作。  高速公路上几乎没车。三排大道,任我一一人撤欢。  捷夫放下心,竟很快睡着了!  我飞奔着。想起神行太保戴宗,亏他还得往腿上绑什么劳什子马甲!  录音带上放的是一一支“披头士”的老歌子:“米萧,我的美人儿/这几个字在一起多么好/我要你我要你我要你/我想你已知晓/反正我将与你同行/我现在告诉你让你明白……”  很真诚的一首歌,加上约翰。列农那条感情丰富的嗓子。但我还是把它关掉了。  四下里一家伙就静下来。静过之后又有许多声音钻出来。风声。虫声。树声。还有一种我形容不出的声音.咝咝溜溜地无所不在,大约是大气流动之声吧。  我受了感动。扭头看捷夫,他歪头正在酣甜梦乡,四仰八叉,像个信赖的大孩子。他的鼾声加入了大自然的合唱,宛如一串不和谐的低音。我叹口气,心里说你睡吧睡吧睡吧,不会出事的。  结果他那一觉睡得我差点开出了州界。  对他这种人你说你能存个什么戒心!  捷夫搬走之后,我们继续贯彻了他的性均衡原则。新进驻的同屋西蒙是比捷夫更彻底的乐天派。尾随他的到来。一串串红男绿女便像七彩肥皂泡般在屋前院后漫天飞舞。  有时候我同他们厮混成一团大醉狂歌,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家再也住不得了。  我买下一辆旧Toyota。是七四年产的,肚皮上一片锈点。旧车商说所有北边开过来的车都这样,那里冬天为了防滑老往路上撒盐。这车才开了一万多迈,我笃定它至少还能给我再跑一万多。自觉捡了便宜。而且是辆从北边来的车啊。  第:二天去趟超级市场,车前盖就冒出缕缕青烟:暗藏的鬼出来见青天了。原来冷却箱漏水。舍不得马上换,隔天加次水,穷对付。  过了两天消声器又坏了。嘟嘟嘟嘟一路响过去一一我跑到美国开起手扶拖拉机来了。不放点血这个坎儿是过不去了。买只新消声器,又顺带把车送到油站大检修了一次。便宜货不再便宜。  我在电话里跟捷夫骂人。他笑够了说:“我们有句俗话,讲两种人最信不得,一是政治家,二是旧车商。”  我开着Toyota去餐馆打夏季工。  真正的夏季来了。我每次进车先朝椅座和方向盘上泼冷水,看蒸气咝地冒起。然后屁股湿濡濡地想象北方的大雪封住公路,裹了大皮袄坐在车里欣赏雪刷上的冰花。颇为阿Q。  家里,后院草坪上常暴晒着横七竖八的肉。我的几个老美同屋及其狐朋狗友如今总脱到几乎全裸。女的三点式,男的一条短裤,涂一身腻歪歪的防晒油。  西蒙是其中最白的,因此特别下功夫。有时索性通体脱光,卧倒在一条花格大浴巾上,一趴便一下午,瞅准没人时猛一翻身,像条烤得奄奄一息尚在拚死打挺的大鲤鱼。他说这样不会晒不匀,不会出黑白分明的两道线。我想他平素进出总还是穿裤子,均匀给哪个看?便想象他关了门在穿衣镜前顾影白怜,禁不住暗地里有些不屑。  有次我把新认识的一位留学生同胞带到家里来做客。正奇怪家中为何人丁全无,有人在后院喊我的名字。走去一推纱门,只听几条嗓子发一声呐喊:  “Surprise!”(“吓你一跳!”)  眨眨眼睛,才看见后院人丁兴旺,烤肉串的,拌沙拉的,还有人在嘭嘭嘭地打开香槟。  “生日快乐!”又发一声呐喊。  不等我反应,连日来晒得红通通的一条条大虾已纷纷走上来与我拥抱,很响亮地接吻。西蒙并在我脸蛋上捏了一把。  我给卷在里面乱裹了一通,抽空喘气道:“可我生日是5天以后呀!”  丽撒嚷着说:“我的是五天以前,他们把咱俩折衷了一下。接着肉串!”她系着一条黄棕条纹的围裙,活像一只大蜜蜂。  彼得已经微醉:“没——有——问——题!”他哼哼叽叽地在点蜡烛。  我也高兴起来。  猛记起同胞客人,忙回身,见他正倚纱门而立,那神情如隔岸观火。  我邀他人伙,他支吾良久,下巴扭来扭去好像牙疼,终于扯扯领带走掉了。  败兴。又有什么办法呢。  今朝有酒今朝醉。拥抱亲脸蛋我也喜欢。当作见面礼一天抱他亲他两三次都不讨厌。总比不相干的两个人假惺惺称什么同志好.我们是多么含蓄的民族,含蓄到曾有人倡议连握手也罢免掉,索性双手合抱为礼。这样人体之间的接触就全没有了,余下的百分之百是精神交流。这才见出文明的层次高低来。  张扬,轻狂,在汉语里都属贬义词。一家伙就把人性的一个方面给枪毙掉了。  含蓄却是褒义词。不含蓄的人不是成熟之人。不含蓄的文字则是小儿文字。可我却偏联想到“含而不吐”,“蓄谋已久”这一类意义卜去.  大约我骨子里企盼着脱胎换骨,做个疯癫快乐的西洋人吧。  ……


编辑推荐

  文学的源头在生活。留学生文学,是伴随生活中出现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我过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留学生。不过,这只是一种个别的、零星的现象。留学活动真正形成规模和声势,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王朝的关闭锁国政策被洋枪洋炮打破以后。科学地说,留学生是近代的产物。现在公认为我国第一位留学生是广东人容闳。他于1874年乘船赴美,在耶鲁大学学习四年,1854年底反国后,建议政府向美派遣留学生。1872年夏,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成行。此后,相继有学生赴欧赴日留学,形成了我过的第一次留学热。  我过进入近代出现留学热,有其历史的必然。陈腐愚昧的封建体制,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封闭分散的世界日益紧密地联在一起。要改变我国的落后挨打局面,找出维新自救之路,在闭着眼睛妄自尊大不行了,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外出留学,无疑是“睁开眼睛”的一个重要形式。1989年8月2日,清延军机处“奉谕旨”,传知总理各过事务衙门,对留学人员事宜要加速办理,不得延误:“现在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主张维新的光绪,虽然受制于慈禧,但以皇帝的名义发布此“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时代的潮流。有人认为,那时的中国,“留学问题几乎为一切教育问题或政治问题的根本。”这话不很妥帖,它过高的估计了留学的作用,但是,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变法图新,确无时无地不与留学生国外“窃火”有关。戊戌以后的中国各界,都有留学生充任要职。在文化领域,像留学英国的丁江文创办地质调查所,留学美国的胡适倡导白话文,留学英国的严复翻译《天演论》等,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近代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尽管留学生中也有倒逆施的败类,留学的活动也不是没有一点负面影响,但正如舒新城先生于1926年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中所指出,“瑕不掩瑜”,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留学生的出现,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社会力量的出现,自然也就会出现记述留学生和留学活动的文字。容闳(1828—1912),就写过一本很有影响的《西学东渐记》。湖南于八十年代出版过一套厚厚的《走向世界丛书》,其中不少都是当年留学生“走向世界”的记录。当然,《西学东渐记》这类书多系记叙文,还难于说是文学作品,但其中不乏之情文并茂的篇什,可视为留学生文学的滥。到了“五四”前后,我国留学生人数进一步大增,形成留学的第二次浪潮。这其中出现了一些现代文学的大作家。创造社的几位创始人,郭沫若、耶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当时就都是留日学生。他们始初的一些有影响之作,如《沉沦》、《她怅望着祖国的天空》等,都是写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见闻与感受。可以说,留学生文学是形成中国新文学之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此后,老舍、巴金、许地山、钱钟书等名家,以《二马》、《马塞的夜》、《三博士》、《围城》等力作,拓宽了这条文学之流。无奈由于种种政治的社会的原因,这条文学之流此后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想反,随着我国重新趁向封闭,这条文学之流是越流越细,以至于断了。这样,在八十年代以前,留学生文学并未能形成“共名”,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一个“专门席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