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蓝梦

于建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于建明  

页数:

238  

字数:

198000  

前言

  32岁那年我调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担任党组秘书兼主席团秘书。在此之前,我下过乡,当过兵,1983年转业到上海航天局宣传处工作。尽管工作不断变化,但对文学的向往和追求没有变。巨鹿路675号作协大院对我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充满魅力的地方。每当我路过大院门口,心中充满敬畏和幻想,却从不敢往里深探一步。但我相信:梦想成真。如今,我走进了作协大门,能在里面工作,一干竟19年。这是一方福地,浸润在此,得益匪浅。  记得那是1985年的盛夏,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作协,第一个找我谈话的是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茹志鹃老师。她是我第一次面对面见到的第一位著名作家。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有风度,像高高的白杨树,威严挺拔,但在她的眼里却又透出了关爱慈祥。我在上小学时就读过她的小说《百合花》,70年代后期还读过她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对她很崇拜。真没想到能在她的手下工作,心情自然很激动也很紧张。当时她和我谈了一些话,鼓励我好好工作,努力创作,其余我已淡忘了,而她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却铭刻在心,暖暖的,至今难忘。  后来,因为秘书工作的关系,我还结识了很多仰慕已久的老作家。当时的第四届作协主席团由1位主席,19位副主席组成,都是学养丰厚,造诣很深的优秀作家。主席于伶,年近八旬却很精神,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喜欢戴着墨镜,在屋里也不摘。来作协开会,总是手拄一根拐杖,拎一个帆布包,从容潇洒。记得1987年他赴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因年事已高,眼睛又患有白内障,行动不便,作协领导派我陪同前往,好一路照顾。但他不太愿意给人添麻烦,一路上总是不让我搀扶照顾,还说:“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反倒让我不好意思了。在北京,我们住在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招待所一间客房里。当时的住房条件较差,他也没有不快。晚上睡觉,他要开盏灯,问我行不行?还反复解释:“我眼睛不好,夜里要上厕所不方便,打扰你了。”那晚,我们躺在床上聊了很多话,大多是我问他说。他还讲述了30年代起在上海文艺界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些趣闻,直至深夜。  第四届主席团是在1984年7月选举产生的,离上届换届大会整整22年。因“文革”等种种历史原因,造成了正常换届时间延误18年,也造成了在历届主席团中,属这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庞大的状况。当时主席团的平均年龄高达68岁,但20位主席团成员都是上海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不可或缺。其中,小说家6位:王西彦、师陀、吴强、茹志鹃、哈华、菡子;诗人3位:王辛笛、肖岱、罗洛;剧作家4位:干伶、艾明之、杜宣、柯灵;散文家1位:孙峻青;文艺理论家3位:王元化、徐中玉、蒋孔阳;儿童文学家1位:陈伯吹;外国文学翻译家2位:包文棣、草婴。此外,还有5位德高望重的主席团顾问:许杰、朱东润、伍蠡甫、钟望阳、赵家璧。其中,除钟望阳因我来作协时他已去世,未曾相识外,我都见过面,听过他们的教诲。  那时主席团会议每年要开3、4次,都是我提前几天打电话通知,临近开会时,再打电话提醒一次。记忆中,每次主席团会议出席人数都不会到齐。不能到会的人都会事先主动请假,还详细地说明不来的原因,态度严肃诚恳认真。  每次开会,陈伯老大多总是来得最早,端坐在作协东厅的沙发中。他慈眉善目,身材矮小,可能是主席团中个子最小的,年龄却是最大,已有八十高龄。他每次发言,话题总是要转到繁荣儿童文学上来,细声慢语,滔滔不绝,难以打住。于伶先生主持会议,话语简短,尽量请大家多说。茹老师介绍作协工作情况,提出需要主席团研究解决的问题,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添油加醋。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赵长天列席会议,代表书记处汇报工作,就显得详尽细致谨慎多了。罗洛老师在主席团中年龄最小,是唯一未达花甲之年的副主席,可称小弟弟。他话语不多,和风细雨,为人谦和,烟抽得很凶。他50年代遭遇不测,被下放到大西北二十多年,像被烤干的胡杨树,却不屈不挠,枝繁叶茂。他善于倾听他人发言,在综合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才发表自己的看法,全面而不乏深刻。他待人大度和善,不强加与人。徐中玉先生身板挺直,穿着得体,精神矍铄。他说话嗓门较大,快人快语,毫不含糊,却充满善意。后来,他担任过第五届作协主席,为人处世仍一如既往,为人师表。王西彦先生也是我接触较多的长者。他个子较高,大概在主席团中属最高。他19岁离家赴京求学,在外辗转五十多年却乡音未改,浓重的义乌口音,让人听着很累。他说话直率,观点鲜明,加上那含糊生硬的义乌发音,显得很冲。反之,王元化先生的一口京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他说话慢条斯理,思路开阔,条理清晰,往往一语中的。还有柯灵老的儒雅风度和满头银发、杜宣先生的深沉和挂在嘴角冒着缕缕青烟的烟斗、师陀先生的满脸沧桑和质朴率真、包文棣先生的斯文和厚厚的布满圈圈的眼镜、辛笛老的才思敏捷和亲切友善、吴强老师的高傲倔强和对下的亲切随意、还有我的老乡峻青老的胶东口音及和蔼笑容,等等。  如今,我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第四届主席团成员中,也已有16位仙逝。健在的4位:艾明之、峻青、草婴都已年过八旬,徐中玉先生也已过了九十大寿。不论是生者还是逝者,以往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是那样清晰、深沉,浓得不能化去。我愿仙逝者永垂不朽!祝健在者安康福寿!  我想:人过五十,才会有本真意味上的记忆。因为有了人生旅途足够的铺展,有了生命体验更多的积淀,记忆经历史和岁月长河的冲刷消磨,返璞归真,方显永恒。

内容概要

人过了50岁,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生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梦也真该醒了。50岁前,人生的苦旅最艰辛最困惑也最精彩。从婴儿出生起,慢慢走过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而步入中年,梦想纷至沓来,绵绵不断。这是做梦的年纪。当然不同的年龄段,梦也不尽相同。过了五十,人生便有了日过午的感觉,下一站该是奔老年了。醒了回头看去,终然长叹人生苦短,转瞬即逝,恰如大梦方醒。但是,人是要做梦的,睡梦醒梦,甜梦苦梦,美梦噩梦,这才是精彩而不可或缺的人生。50岁后多回忆,该不做梦才是。
《蓝梦》记下我曾经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所求所悟,也算是昨日种种之梦,当然不是全部。现在不太做梦了。心静了,睡眠也好,一觉天亮。

作者简介

于建明,1953年生于上海,山东潍坊人。1970年赴黑龙江呼玛县插队务农,1973年到北京当兵,1983年转业回上海航天局宣传处任干事,1985年调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上海作协创作联络室主任,上海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书籍目录

永远的记忆(代序)
石公山的眼睛
五彩三清山
西塘人家
不谢的桃花
红绿出彩
黔东南秀
13岁那年
选择
寻找
蓝梦
儿子与车
无意塑造儿子
成长的烦恼
梦 醒
窗下奏鸣曲
不可思议的荧屏
天下本无事
枫丹白露
菜场变奏曲
激情
大路通天
松江的眼
苗乡淘宝
弦音
年龄与事业的证明
永远的斗士
有所为,有所不为
舞者
正常人的世界
荒诞:人类生存困境的凸显
困惑的逃亡和逃亡的困惑
你与她
爱路跋涉
武则天与五部小说
为百年历史变迁留影
于东田和她的《大路千条》
动荡时期的青春记忆
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
李晓小说的入世情态
逃遁与投入

章节摘录

  一辆白色的尼桑面包车在西子湖畔的林阴大道上穿行,我舒适地依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悠然的目光滑向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那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物。金黄色的太阳已高高升起,虽然车内空调器散发出习习凉风,但我仍然能感觉到夏日酷暑的炽热在空气中的颤动。车内音响中低低回荡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声。这熟悉的旋律在充满摇滚节奏伴奏下,弥漫在我的周身,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此刻,我的感觉像似在听一支既古老又现代,既亲切又陌生的歌,内心升腾起一种古怪的难以名状的情绪:是一股细细的怀旧温情?这首歌当年是这样唱的吗?为什么此刻唤不起当年那种热血沸腾的激情?  喧闹的杭州城渐渐被抛向身后,车继续朝着此行的终点七里垅方向驶去。我和几位朋友是应邀去那儿参观浏览。二十七年前我曾走过此地。往日的情景似遥远的梦,故地重游,好像在寻梦。那时我才十三岁,青春的梦幻在红色的海洋中萌动。我和几位同学打起背包,举着“红卫兵长征队”的旗帜,头顶凛冽的寒风步行穿过杭州,折向富阳、桐庐、七里垅,迎着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进发。如今想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必然。只有在那个时代,才会有那种近似癫狂的壮举,那是一种精神的朝圣。  车在夏日的阳光中飞驰,窗外的景色闪动着炫目的白光。我戴上墨镜,四周明亮的色彩变得柔和清晰起来。我在细细寻觅往日残留下的痕迹。然而岁月流逝,早已将记忆蒙上一层模糊的阴影,一切似乎显得朦胧而陌生。  蓦然,一条蓝色的长带展现在我的眼前。钱塘江,那蓝色的江水不还是我记忆中的颜色?蓝蓝的江水轻轻卷着波澜,向那遥远的碧空流去。午后白炽的阳光跳跃在水面上,晃若繁星在蓝天上闪烁。钱塘江的水是蓝的,蓝得那么明澈又那么深邃。它将我的心冲洗得无比纯净。模糊的记忆竟又变得清晰起来。  那时我还年幼,人生的步履才刚刚迈出,但我却过早地以为成熟。红色的风暴散发出迷人的诱惑,我渴望钻出父母的羽翼,冲向那红色的天空,自由地翱翔。其实,稚嫩的我又怎能理解和弄懂那场红色风暴的真正意义?只能是被社会的时尚所蛊惑。那时的父母正是我现在的年纪,却经受着与我截然相反的遭遇。他们整日挨斗受批,不断地写着交代检查,自顾不暇,饱经风霜的脸上过早地刻上了衰老的痕迹,痛苦阴郁的神情令人心酸又心烦。我怎么能感受和理解他们内心的重负有多大多沉?当我把要去步行串联的打算告诉他们时,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只是默默地为我准备行装。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忧郁我似乎感受到了,但我却依旧无动于衷……  寻梦本是令人伤感的。钱塘江离我远去,但那湛蓝的色彩依然充盈在我的心中。车飞速地前进。昔日道路两旁那色彩暗淡的泥墙小屋已不复存在,一座座、一排排崭新耀目的楼群不断地在我的视线中闪过。一个时代已告结束,另一个时代正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快速地在我们面前展现。我无意评判历史。历史犹如一条河,不管它有多少曲折弯转,多少支流河汊,它总以自身的存在及必然的方式证明其存在的价值。我不愿贬低已经逝去的时代,因它毕竟留存着我那青春梦幻的痕迹;我更不愿为它赞美,因为如今的这个时代毕竟比那逝去的时代更充满勃勃的生机。P32-34


编辑推荐

  过了做梦的季节,还要用梦为题,似乎有些过了。但思来想去还是用《蓝梦》为书名。因为我喜欢蓝,蓝天碧海,辽阔悠远,带点忧郁苍茫;而梦是已逝去的日子,不能重现,却难忘怀。况且《蓝梦》又是我十五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的篇名,那是不惑之年留下的一丝痕迹,也算有个纪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蓝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