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

江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江林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经学、儒学、特别是研究《诗经》学与礼文化的热潮中,江林博士的《(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是一部独特的研究诗礼文化的著作。我以为这部书的最大创新特色,就是把《诗》学与《礼》学结合起来研究,采取了诗礼双向交流的研究视角与诗礼互解互证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以《诗》探礼,从《诗》中对周代社会实行的各类礼典进行考察与还原;一方面以《礼》探诗,以周代社会实行的礼典对《诗经》各篇内容作新的阐释,所以无论是在《诗经》的研究上还是在三《礼》的研究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文化。在先秦时代,诗、乐、礼是不分的,周公制礼作乐,宗周社会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文明,把诗、乐、礼统一起来,三者都成为当时贵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作者简介

江林,字一苇,别署朗州生。乙卯年仲夏生于湖湘武陵,相继问学于湘水之湄、钱塘之畔,甲申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钟情传统,倾心国学,喜篆书,好诗文。有数文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州学刊》、《东亚学刊》(香港)、《孔孟学报》(台北)等刊。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诗经》时代与周礼社会 第一节 《诗经》产生的时代与史料价值 第二节 “礼乐达于天下”——宗周社会的时代特点  一、周公“制礼作乐”  二、礼书记载中宗周礼乐文明的盛况  三、以“礼”为核心的周代文明 第三节 《诗》、礼足以相解——《诗经》与礼乐文化第二章 《诗经》中的祭祀诗与周代祭礼 第一节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兼论祭礼的起源 第二节 《诗经》中祭祀诗的认定及其分类 第三节 《诗经》中的祭天之礼 第四节 从《大雅·云汉》看西周大雩之祭 第五节 《诗经》中的周代祭祖礼 第六节 《小雅·楚茨》与宗周岁时祭  一、《楚茨》诗中祭祀礼典等级的历史纷争  二、《楚茨》乃天子诸侯岁时祭乐歌的礼制判断  三、宗周天子诸侯岁时祭礼典的粗略还原第三章 《诗经》中的农事诗与礼乐文化 第一节 社稷 第二节 《诗经》中的田祖、田唆与相关礼俗  一、《诗经》中“田祖”和“田唆”  二、由“田祖”、“田唆”到周民族的农神系统  三、由周族的农神系统到相关礼制礼俗 第三节 《诗经》与周代籍田礼  一、周代的籍田礼与籍田制度  二、《周颂·载芟》与籍田礼  三、《周颂·臣工》中的耕籍之义  四、论《周颂·噫嘻》为籍田之歌第四章 《诗经》与周代婚礼婚俗 第一节 从《诗经》看周代婚姻礼制  一、同姓不婚  二、婚礼不用乐  三、婚时无定  四、嫁娶用媒  五、婚礼仪式 第二节 《诗经》中的媵婚诗与相关礼制  一、引论  二、《诗经》中媵婚诗的认定  三、媵婚诗产生的礼制基础 第三节 《诗经》中婚恋诗与周代婚俗  一、血族内婚制  二、对偶婚姻制第五章 《诗经》中的饮食与相关礼制 第一节 《诗经》中有关饮食诗篇的确认与分类 第二节 饮食器具与食物种类的礼制化  一、食具  二、饮具 第三节 饮食过程礼仪化 第四节 饮食之礼传递的礼乐文化精神第六章 《诗经》与周代飨燕之礼 第一节 共俭以行礼——飨礼 第二节 慈惠以布政——燕礼  一、燕礼的具体过程  二、燕礼的示慈惠、通上下  三、燕礼过程中的礼、乐会通交融 第三节 飨礼、燕礼异同辨第七章 《诗经》与周代射礼 第一节 《齐风·猗嗟》与射礼之容 第二节 《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与大射礼  一、从《诗经》之外的文献及铭文看周代的大射礼  二、《小雅·宾之初筵》与大射礼  三、《大雅·行苇》与大射礼第八章 《诗经》与周代宾礼 第一节 《诗经》与西周朝觐之礼  一、朝礼、觐礼异同略辨  二、《小雅·采菽》与西周朝礼  三、《大雅·韩奕》与西周觐礼 第二节 《诗经》中的周代锡命礼  一、锡命礼的分类  二、锡命辞的内容  三、锡命礼的赏赐  四、锡命礼的意义 第三节 春秋朝聘中的《诗经》  一、春秋朝聘释义  二、朝聘等外交活动中《诗经》的运用形式  三、赋《诗》歌《诗》是春秋朝聘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赋《诗》歌《诗》的礼制基础  五、朝聘中赋《诗》歌《诗》的作用 第四节 《卫风·木瓜》与周代贽见礼的起源第九章 《诗经》中的周代军礼第十章 《诗经》与周代凶礼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周代特别是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它不仅是华夏民族国家的统一形成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成熟时代。“宗周是夷夏合流,此后华夏民族形成,而‘郁郁乎文哉’的周,使夏商以来的传统文明发展到新的顶峰,为以后中华民族之灿烂文明建立下良好的基础。”①周代文明的特点是以“礼”为基本特征的,周武王伐纣建周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整理活动,这就是周公的“制礼作乐”。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统治者一方面对殷商的文化进行继承和整理;另一方面又发展和构建了新的文化体系,使西周时代形成了成熟的礼乐文明。宗周的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成熟形态,奠定了我国古代两干多年以“礼”为核心的文化传统模式。宗周社会“礼”的思想,也为后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继承和发展,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孔子、苟子的补充和发展,“礼”内化为修己之道,外化为治人之政,寓强制于教化,使国家法制和道德修养融为一体,兼有德与刑的双重功能,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古代的明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教化社会的重要手段,而“礼治”也成为封建国家的理想蓝图,来表现中华民族有别于外邦异域的社会理想。“礼”已成为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正如上文所述,周代的礼乐文明是以“礼”为核心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朝是一个礼治国家,宗周社会是一个礼制社会。

后记

八年前,我怀着崇敬仰慕的心情走进浙江大学古籍所。在这里,我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开始了学术研究的真正起步,明白了何谓学术规范,何谓学术精神;也明白了什么是严谨求实,什么是务实创新。我愿意把这些称之为古籍所精神,是古籍所一种人文接力与精神传承,它对我们每位学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更是深远的。我是沿着硕士导师陈戍国先生当年的求学足迹来到古籍所的。陈师曾不止一次对我说,在所里的三年,使他终身受益。如今我也有他同样的感受,作为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三年,我亦终身受益!“心乎爱也,遐不谓也。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陈师潜心为学、淡泊名利,且为人耿直,不容于世俗之士。他一直强调人品重于学问,不仅使我略窥治学门径,也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年来,由于要负担弟弟的学习费用,我一直半工半读,生活拮据不堪。离开长沙后,陈师不光在学业上继续给予教益,还帮我减轻生活的重负。其实陈师自己生活一直并不宽裕,而我几次面临生活困境时,他总是慷慨解囊,助我渡过难关。陈师之恩,惭未能报,爱生之情,日月可鉴,又非言语所能表也。老师束景南先生亦赐益良多。


编辑推荐

《与宗周礼乐文明》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 PDF格式下载



本稿选题是中国三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领域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选题,它采用《诗》、《礼》互证的研究方法,揭示《诗经》中所保存的详尽而真实的礼乐制度的史料价值,又以《周礼》的礼典记录用以解读《诗经》,因此本稿内有不少意义的新解。
江林,字一苇,别署朗州生。乙卯年仲夏生于湖湘武陵,相继问学于湘水之湄、钱塘之畔,甲中年毕业干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钟情传统,倾心国学,喜篆鹅,好诗文。有数文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州学刊》、《东亚学刊》(香港)、《孔盂学报》(台北)等刊。


买吧,这种书,能及时买,就快快买下来,等断货了,就买不到了。


确实是好书,论证详实充分,好书


研究视角很好,学习中


角度可以有所借鉴,资料价值一般。


很好,将文学与礼乐制度很好结合,探求隐藏于文学背后的社会大背景,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