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性的消解

高峰强 等 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高峰强 等 著  

页数:

45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后现代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主张将知识放到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强调知识依赖于群体的分享,科学活动要遵循群体规则和规范。只不过这些规则或规范本身也是植根于具体文化历史的,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迁。这种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对克服传统心理学的机械主义还原论倾向和个体主义的弊端是有建设意义的,必将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价值或作用应体现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大众心理健康服务和具体的临床应用之上。它谋求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消除现代人的焦虑、孤独、无助与恐慌,增进人们的和谐交往和思想沟通,关注人们的心身健康、和谐发展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努力营造一种合作、平等、对话、互惠、共赢、协商、友善、进取的氛围等。后现代心理学的开拓者们强烈要求确立心理学应用知识的合法地位,并对深化和加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充满了信心。他们对心理学界理论与应用、学术与职业的分离与对立深感不安和不解,他们在突出和注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的同时,强调应将心理学的学术理论研讨与实际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说,这些主张和努力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心理学所提出的要求或使命的。

作者简介

  高峰强,1996年生,山东临朐人。吉林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筹)委员。山东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济南市企业家心理协会会长;济南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国际过程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翻译、参编著作20余部、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等各类奖项8次。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

书籍目录

总序导言一、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论点与立场二、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三、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四、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难题五、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第一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产生一、社会文化背景二、自然科学背景三、哲学思想背景四、心理科学背景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第二章 后现代心理学要旨第一节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法性”危机一、自身难以逾越的障碍二、严格实证立场的困境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与研究取向一、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论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第三节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主张一、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批判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第三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上)第一节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一、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三、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四、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 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一、心理学多元文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心理学多元文化论的基本观点三、多元文化论对心理学的意义四、多元文化论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多元文化知识互惠第三节 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一、女权运动及女权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二、女权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三、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四、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认识论五、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六、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七、对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的批判第四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中)第一节 后现代大众文化心态一、大众文化研究二、后现代大众文化心态分析三、偶像崇拜的代际差异四、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五、大众文化心态研究的反思第二节 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一、两种后现代主义二、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来源四、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生成与发展五、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五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形态(下)第六章 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理论第七章 中外学者关于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最后,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物质生活无忧、文化精神起到重要作用的今天,社会迫切需要反思自己的文化方向和价值引导,迫切需要反思自己营造的文化氛围以及担负的文化责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的是一种先进积极的文化。因为在利益追求多元化的社会中,文化必须提供给大众群体较为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相对稳定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体系的认同感,个体成长和社会建设可依靠的坚固基石。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纷杂的文化环境中,大众文化中的诸多理念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冲击和影响最大。成长在大众文化背景中的青少年一代,是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群体,是观念、行为、价值、信仰、目标追求等变化最为明显的一代,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他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众文化已经深入到生活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的众多思想远比正规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来得强烈,来得迅捷,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障碍。而且,在当今大众文化大潮涌动之中,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在不断侵蚀着价值道德的底线。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各领域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信仰、人生理念、价值追求以及心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传统文化、崇高文化的精髓已经是弱化或消失的今天,我们拿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来教育青少年?拿什么样的标准来规范青少年?青少年对于大众文化的切身体验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总是抵制学校和社会正统的道德教育,大众文化的消极思想总是成为青少年价值标准的风向标,导致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众多心理社会问题,颇有些让社会措手不及。所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目前作为比较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社会面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性的消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