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编剧:步步为营

[美] 温迪·简·汉森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

[美] 温迪·简·汉森  

页数:

209  

字数:

160000  

译者:

郝哲,柳青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编剧:步步为营》是一本亲切的小书,它为学生以及编剧新手们开启一扇通向成功编剧的大门。  本书提供了创作出色剧本的十二个步骤,它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主题,建立中心冲突,如何戏剧性地讲故事。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初级六步”,它提供了戏剧写作的基本要素;“高级六步”,它提供了为银幕写作出色剧本的基本要素。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宝贵经验,使得她能为编剧新手们提供实践上的忠告。

作者简介

温迪·简·汉森,曾获表演学学士及编剧硕士学位。早年从事戏剧创作,后转入电影剧本创作领域。从1995年起,温迪先后在波特兰公共学院、波特兰州立大学以及玛丽安霍斯特大学开设编剧课程,并担任圣菲剧作家协会顾问,为电影杂志《好莱坞剧作家》开设网络课程。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编剧:初级六步 简介:学会写戏剧 1 格式   你的初稿  使用正确字体  编剧软件  开始写作  特殊情况  打破常规  练习 2 人物  干扰事件  可信度  为故事创造可信的人物  神奇的“如果”  光荣属于希腊  插上一脚  练习 3 主旨  准备一个主旨陈述  严峻的考验  好消息  主旨陈述的模板  练习 4 动作  理解戏剧性动作  设计戏剧性动作  讲出故事和演出故事  令人沮丧的背景故事  练习 5 结构  剧本的长度  转折点的探戈  运用这些原则  第二幕转折点  戏剧性前提  前提的价值所在  练习 6 回顾前文和深入修改  删减到只剩要点  远离那些官样文章  练习第二部分 编剧:高级六步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编剧:步步为营 PDF格式下载



我不明白前面几位买过这本书的读者为何对它如此青睐?我也是看过诸位的好评才去买的,但是书到手之后大大失望。平心而论,我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了部分内容,不能对它做出全面的评价。然而,假如我能静心看完全书,也许那就证明了它是一本好书,可是我实在不堪忍受继续读下去。首先,我毫不客气地指出,文字翻译是本书的硬伤!翻译的什么文字?味同嚼蜡!译者的国文修养实在不敢恭维,否则不会翻译成那种生硬的直译式的文字吧。只因翻译水平,已经让此书的层次大打折扣。具体到内容上,我感觉一般吧,比较零散,逻辑性不是很强。我真后悔买了它!我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读过的一本《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你如果读了它,肯定会把《编剧:步步为营》扔进垃圾箱!无论是内在的思维力量还是外在的文字可读性上,都是大家风范!那是我们学院的院长推荐给我们的,曾经是我的考研专业书,我读了不下三遍,还是意犹未尽。好书可以让你重复读好多遍而不会厌倦。以上是我的个人判断,最后希望各位书友能找到真正自己喜欢的好书。


想学编剧或者想了解戏剧~~这是不错的选择~~~


很值得一读的书,建议,动漫之类的书还是外国写的比较好。再介绍一本《动画编剧与营销》是我目前见过较好的,可惜一直缺货。


对于编剧工作很有用的一本书


实用的编剧教材,适合初学者,对老手也有启发


是编剧入门的好教材


是一本编剧实战性、操作性的实用手册


嗯,挺喜欢的书。


GOOOD


很通俗易懂不说教语言平实易懂


写得很好,不看可惜


很多国内的电影类书籍都是一些滥竽充数作品。我买过很多书,国内除了《荣誉》,很少见到很实在的书。这本书很适合初学者,剧本的必要技巧、不同电影人的视角等来佐证编剧怎么做是比较好,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行业。强烈建议初学编剧,国内的书尽量少买,不信,或者不怕浪费时间,可以试试。


我本身是一个编剧,使用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虽然创作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感的迸发,但是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技巧都是提炼出来的,很实用也很容易明白。我不禁要感叹中国的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为了完成一个学术指标或者评个教授职称,硬是凑着写一本书,整本书一句精辟的话都没有,从头到尾都在说屁话,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还想来糊弄读者。我建议要学习编剧技巧的朋友完全没有必要去阅读此类的中文书籍了,我自认也读过不少,纯属浪费时间,这本《步步为营》还是不错的,另外一个美国人悉德写的书也非常实用。


这是前辈推荐给我和同事们看的书,相当适合编剧新手入门用。很值得一看!但中国有句老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希望大家学习的同时,要客观的去学;不要太拘泥于其中了!毕竟写书的也是人,不是神。再说了,规矩是用了打破的!


如果以后要编剧,这本书就大有用处了。推荐喜欢编剧的朋友和准备从事此类工作的人购买。


因为自己也在写小说,虽然小说和剧本不是一回事,但是书好多技巧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这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实在,绝不花哨,绝无废话。看得出作者不但富于经验,还很平实。很好!


相当专业,相当经典,不愧是行业中的翘楚大师,一针见血。此书由于太专业,不推荐给外行人或是没有经验的人看,就好像围棋初学者无法领略围棋达人的妙手一样。


用来自学,合适,易懂。


基本可以当成定律还用了当然,具体的还得看各人理解还不错啦


操作性和指导性很强。但那些按页来写镜头的方法在中国应该行不通。没有多少文字,字大行稀,很快就可以看完。


书里面内容很少!专业院校的编剧应该要选择更好的


我针对的是书本身的内容


今天收到此书发现自己的运气真是“好得无法再好”了,是当当网为我特意挑选了一本封面有两道深深的折痕,而且剪切得上方缺一点,下方多出一点的特别让我得意万分的书。太感谢了,我也太“幸运”啦!不过还是希望其他顾客朋友不会享受到我这样的“幸运”哦。


  准备当编剧、看看这本书吧;
  说实话、当编剧简直比当导演、演员还难;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故事、每天都有人讲故事、听的多、喜欢听的少;
  如何讲一个动听的故事?首先是主题要好;
  坏人怎么都死不了、气死你、你当然不去听;
  好人怎么都活不下去、急死你、最后大团圆、你长出一口气;
  很多主题其实就是一句话、却用多个人物、几年时间、中间复杂多变、就是要说这句话;当然不是告诉你这句话、而是你看完后、自己知道这句话;
  
  主题之后、是动作、人物行动起来、电影是让人看的、不是评书;精彩的场面和动作;
  
  第三是人物、正面反面也好、男对女也少、父亲对儿子也好、要有对立、有冲突;主人公遇上了麻烦、这个麻烦现在成了我们的麻烦、我们要一直背下去、直到电影结束;
  
  还有些复杂的、两个故事一起讲、最后形成一个结局;或者是形成强烈的对比;
  
  潜文本就是让人琢磨的东西、让人觉得有点意思的东西;人们愿意显得比别人聪明、你看电影会说、这个情节是什么意思、和下一个情节有什么联系、就是这样;
  
  最后、本书给你一个样本;
  
  本书推荐的电影:天之骄子、爱狗大赛、逃狱三王、完美风暴、美梦成真、尽善尽美


  编剧学习笔记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辟的戏剧三幕结构如同中国传统戏剧里的起承转合。戏剧的故事必须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最后一分钟营救”是留给主角解决的冲突,绝不能在结局部 分出现一个从未提到的角色或神秘力量化解了矛盾,否则导致的结果便是观众咆哮:“什么情况而大跌眼镜”,案例《赵氏孤儿》。在对于结局的处理上,决不能有多余的废话。观众预知的东西没有必要赘述。如《八月迷情》中最后家人团聚时的一个眼神便预告了结局,不可再多一个镜头。
  
  编剧的目的不是制造冲突或混乱,而是建立秩序。好的编剧总是能够清楚的留给观众满足感或敬畏之心。好的结局会要观众感受到故事表达的内容,而精彩的结局则带给比观众预期更多的东西,让人深深思考。如《窃听风云》《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恋恋笔记本》《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
  
  电影潜文本包含的视觉象征、动作潜文本、台词潜文本都是塑造人物及增加电影深度的必要手段。生活中的对话转化为台词便是有什么说什么的机械照搬,改变台词运用细微差别、提议、暗示、联想、暗喻等手法则算作创作艺术品。
  
  主要情节是戏剧故事的的主线,如楼房的整体架构,而次要情节则算是其中的一扇窗子,虽小但不可或缺。
  
  第二幕转折的把戏剧推向高潮,主角在此面临最后的抉择。如《钢的琴》偷琴失败后,父亲转而造琴,虽荒诞但把故事引人入胜。
  
  微型戏的把控甚至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完成,有开始、发展、结局的各部分。剧本中对人物动作的不同表达,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戏剧效果。剧本结构中的转折点看似是为情节提供新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为剖析人物性格而设置。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九届国际影视作品展中《致爱丽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主要矛盾是钢琴老师能否在一天内教会富翁女儿弹奏《致爱丽丝》(也是故事的干扰事件)。处于第二情节位置的是富翁女儿与钢琴老师的爱情。用两人产生的爱情缓解情节发展的节奏。高潮部分是女儿在外婆面前失败时,钢琴师从容面对厄运。设定高价授课的戏剧性因素,同时加入黑色幽默(开场时用一段不负责任的上课表现钢琴老师的漫不经心),便成就了片子的成功。
  


   《编剧:步步为营》要点提纲
  ●编剧是讲究合作的艺术
  ●格式是你剧本的“初试”通行证,你可以不是一个专业编剧,但你写出来的剧本一定要是专业的
  ●剧本是呈现而不是解释
  ●为故事创造可信的人物:
   1. 写自己熟悉的人物而不是凭空幻想出的人物
   2. 想方设法获取各种资源,调查,泡图书馆
  ●主角只有一个,主角有一个对手
  ●准备一个主旨陈述:
  主题+主体+基本动作+对象
  ●戏剧性动作就是一个动作引发一连串动作,每个动作都环环相扣,任一个节点上的不同动作都能导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将人物的思想转为行动
  ●把背景融入到剧本中去
  ●三幕剧中三幕的标准比例为:1:2:1,但可以根据情况有所变动
  ●戏剧性前提可以让剧本不偏离原轨道
  ●删减掉累赘语句,别将剧本写成了小说(为后面设下埋伏的细节要保留)
  ●从结局往前推,构建剧情
  ●动作的牛顿定律: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保持悬念:在符合现实和逻辑的情况下超出观众预期
  ●节拍是什么?
  ●主角中途增加赌注能够加剧情节的发展
  ●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场景,而不是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交叉剪辑和平行剪辑不属于编剧的范畴
  ●高潮后面需要一点平静来供观众消化高潮
  ●你可以在编剧的过程中按照任务类型来添加修改你的人物
  ●不要轻易地让你的人物改弦易辙
  ●次要情节可以使故事的节奏不单调,让人物刻画更丰满
  ●潜文本让你的剧本看起来既简洁,表达的信息容量又大:
   1. 人物的动作中也包含信息(动作潜文本)
   2. 人物台词话中有话(对话潜文本)
   3. 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能充当一个背景或一个符号的所指(视觉象征)
  ●人物不能通过解释来解决最后的矛盾
  ●最后一幕的矛盾必须交给主角亲手解决
  ●电影中的三种欧•亨利式结局:
   1.隐藏在平行视角之后
   2.最不可能的对象
   3.迷失在人群中
  ●作为一个编剧要懂得考虑别人的意见和坚持自己的初衷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一样是写字,写剧本与写小说完全不一样.
  
  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以技术的层面来讲如何写一个可以表演的故事.特别强调,写作的时候千万记得你要过的第一关是你的老板----制片人,也许很势力,但很承认现实.
  
  象所有不太有情节的书一样,我看到一半又停住了,不过再抓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所以这周我会读完,而且,我想我去用他告诉我的那些技术,小到字体,大到立旨和抓干扰事件.:)
  
  我没有完成自己交给自己的任务,我离自己许下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沿长了二周完成这本书.不论怎么说,完成了.我的写作实现还不是很多,但是,至少这本书也教会我如果专业的去看一部片子,分析一部片子.
  
  最最感动的是,这本书,时时刻刻在提醒写剧本的人,你是一个大机器里的小轮子,一定要学会配合,因为你所写下的一些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来实现.走在路上的人,对于这样面对现实的勇气真是感动的想哭~~


  这本书我准备看。在看之前,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编剧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制造冲突?时间调度?换位思考?准备角色?——展开情节?人物把握?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是年龄相同人比较容易把握剧情?还是同性别的人比较容易把握剧情?——编剧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编剧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于,编剧与编剧之间的互相沟通,呵呵。
  
  


  技术性手册——并非是贬义词。
  
  近五年来中国所出版的国外编剧书,我全部看过不止一遍。
  其中无比推崇的是《故事》,罗伯特·麦基是真正把故事的本质揭露出来了。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还是要通过其他书来补充。
  如这本《步步为营》。
  
  翻看这本书的版权页,她的英文初版是在2005年。毕竟是踏在了前人的基础上,写出好莱坞剧情片的要素几乎都齐备了,包括《故事》里推崇的节拍、潜文本、人物弧,还有席德心念的三个情节点……
  虽然因为内容过多,说得简单了些,但对于新手来说,已经足够用。(当然要深入了解精妙之处,请看已译成中文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和《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的理性。(同为女人啊……叹……)
  她极推崇简洁明快,在本书多次建议编剧们通过列表的方式来列出大纲、构筑情节、塑造人物……不仅一目了然,修改起来也很方便。
  但对于我这样的马虎人来说,完全如她所言是不可能的,会禁锢住我的思想。
  不过受她启发,我现在是准备两本笔记,一本纯感性地记下所有不着边际的想象,一本纯理性地列表分析。两本在前期的构思过程和后期的检查阶段都可功能互补,算是最合适我的方法了。
  
  似乎有些偏题……拉回来。
  总之这本书是多而不深,很适合新手看,对老人家也未必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妨一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喜欢听故事。一群人或围坐在篝火边,或聚集在壁炉旁,或靠在柔软的床边,或聚集在漆黑的影院,地点在转变,而不变的,是故事那持久的迷人魅力。后来,时代的变迁,电影逐渐成了我们“听”故事的主要方式。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影院里接受视听语言的风雨洗礼,我们“倾听”着一个个不同的故事。然而,电影中的故事也有优劣之分,精彩的故事总是能让我们彻底的着迷,全部情绪都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而那些差强人意的,或者压根毫无趣味的故事又会让我们听来味同嚼蜡,垂头丧气。
  
   渐渐的,那些总能讲出精彩故事的编剧,导演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也能用自己手中的笔,滔滔不绝的讲出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我,就是这样一个渴望讲出好故事的人。
  
   我一直在琢磨: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编剧呢?记得小学时,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午休时间,我们班安排大家讲故事,那个时候的我总喜欢自告奋勇,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胡编乱造。令人吃惊的是,我这种即兴编讲竟然颇受同学欢迎,于是我从讲零散小段,演变成了长篇连播,每天时间一到,我就迈步上台,在同学的提醒下,想起昨天讲的结尾,然后发散思绪,信口往下编去……那真是一段神奇的时光,今天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暂时成为“故事大王”,独门秘笈就是四个字:察言观色。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随着情节的发展观察着同学们的表情,从他们的反应我知道,他们希望故事往什么方向发展,于是我就或者顺从他们的愿望,或者违背他们的企盼,总之一点,要始终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时隔多年,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好编剧,就是要能通过故事,始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我那讲故事的神奇魔力也逐渐散去了,而我却决心成为一名编剧。编剧并不好当,故事更不好讲,当我一次次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发愁,脑子里对于人物情节一头雾水的时候,编剧这个职业对我而言甚至开始变得有些讽刺。当然,生活还要继续,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接下了翻译一本小书《编剧:步步为营》的工作。
  
   对我而言,翻译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使我更清醒的认识了编剧这个职业,编剧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我那个成为编剧的梦想,也在我翻译此书的过程中走起了回头路,与我越来越近了。
  
   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本教材。一个从事了多年编剧工作的老师,对着求知若渴的你我娓娓道来,引经据典,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告诉你编剧是什么;也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本说明书。在越来越讲求简明和效率的今天,编剧做为电影产业生产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创作也是有规则可循的,也是可以被细化为不同步骤来按部就班的实施下去的,在这个步步为营的过程中,再加入自己的创意与想象,我们就能讲述出优秀的故事,也就能成为一名好的编剧;还完全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本入行指南。作者在业内混迹多年,毕竟经验丰富,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所有抱着编剧梦想的人,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还有哪些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让我们在实现自己编剧梦的路上,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当这本小书翻译完成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仿佛很多年前从我身上离去的那种讲故事的魔力又回来了。当我再次面对空白文档的时候,我眼前看到的是观众那企盼看到好故事的表情,此时的我胸有成竹的敲击键盘,逐层推进故事,丰满完善人物,随心所欲而又不失章法,面前的道路显得无比清晰,我终于和编剧这个职业握上了手。
  
   从我站在讲台上给小朋友口若悬河的讲故事的很多年之后,我才听说编剧这个词,又过了很久,我才搞清楚编剧是什么。其实,编剧就是熟练掌握人物,动作,结构这些方面的技术,并能步步为营的把故事讲的精彩动听的人。同时我也相信,今后的很多很多年,人们还是会喜欢好的故事。他们会沉迷于那种情绪被剧情带动的快感,他们会对能讲出好故事的人赞不绝口,甚至也会打心底萌生出一个想法:将来成为一个编剧。而等到他们成功的那一天,他们也会由衷的感慨:编剧,的确应该是步步为营!
  
  


为什么捏?
我认为编剧最重要的素质在于把握观众的心理,然后尽情的忽悠,情节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


情节写的有感觉,能赢来观众回应,让人念念不忘,才是重点吧。


呵呵。。


确实是高效率的技术手册。但是还是很有启发的,有拨乱反正之效。我准备调整用来做广告教材。


同意,用《故事》当指导思想,把这个当参考的技术手册比较合适。


其中无比推崇的是《故事》,罗伯特·麦基是真正把故事的本质揭露出来了。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还是要通过其他书来补充。
--------------------------------------------------------------------
楼主觉得除了这本,还有哪些书是可以来补充的?


谢谢你 :)


正在找这种书,买了先


这本书不错,简洁实用,但我发现有个前题,就是编剧缩减的有意思的描述部分,被导演重新丰富起来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鸣过程,但如果是对牛弹琴,就得写的更丰富一点,哈哈,不然中国不少烂导演会毁掉很多好剧本的!


上下上结构,这篇文章的剧情结构本身就很剧本化哈哈


写的真真诚


您是郝哲还是柳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