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颅盆牵引技术
2010-2
广东科技出版社
田慧中 等主编
306
近年来脊柱侧凸新型内固定器械层出不穷,在治疗轻型、顺应性较好的脊柱侧凸上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仅用单纯器械来矫正重度脊柱侧弯时,常因弯曲的脊柱与器械之间呈弓弦关系,难以使器械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显示出术前颅盆牵引的重要性,所以颅盆牵引在治疗重度脊柱弯曲中是决定胜负的先驱。结合Ilizarov牵拉成骨理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颅盆牵引在矫正发育性脊柱侧凸中的巨大潜力。 作者于1980~2008年行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病人1732例,其中颅盆牵引做术前准备者855例,颅盆牵引、全脊柱截骨加置人器械内固定者245例。颅盆牵引配合器械内固定产生了事半功倍的矫正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87年起先后主编了《脊柱外科论文集》、《脊柱畸形外科学》、《脊柱畸形与截骨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学》、《实用脊柱外科学》与《实用脊柱外科手术图解》,在此基础上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万勇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明教授联合主编本书,以弥补我国脊柱外科在这方面的空白。编写过程中广泛汲取了国内外脊柱外科同道们的宝贵意见,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着重叙述了脊柱畸形的矫正与颅盆牵引技术的应用,共分10章,内容包括: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颅盆支撑牵引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生物力学,脊柱畸形的影像学检查,颅盆支撑牵引应用范围,颅盆支撑牵引操作技术,颅盆环牵引的禁忌证,颅盆牵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脊柱外科麻醉,颅盆牵引患者的护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各位同仁、专家们的大力协助与指导,在此深表谢意。特别感谢卢世璧院士在百忙中给予指导和审校,使本书更臻完善。感谢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给予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本书共分10章,着重叙述了脊柱畸形的矫正与颅盆牵引技术的应用,包括: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颅盆支撑牵引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生物力学,脊柱畸形的影像学检查,颅盆支撑牵引应用范围,颅盆支撑牵引操作技术,颅盆环牵引的禁忌证,颅盆牵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脊柱外科麻醉,颅盆牵引患者的护理。每章末均附有参考文献。本书突出了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弥补了我国脊柱外科在这方面的空白。本书适用于各级骨科医师、脊柱外科医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田慧中,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于1928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名誉主任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终生享受国务院优秀专家特殊津贴。从事外科、骨科、脊柱外科50余年,亲手做各种外科手术13000余例。是我国脊柱外科创始人之一。在脊柱外科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如“全脊柱截骨矫正重度脊柱侧弯”为国际首创。发明、设计的田氏脊柱骨刀、小儿轻便颅盆环牵引装置等,均取得国家专利。曾获国家发明奖、国际金牌奖。曾担任和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新疆脊柱外科医院院长、日本东京大学整形外科客座研究员、日本弘前大学整形外科客座教授、美国中华医学会骨外科学会副会长、《美国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国脊髓损伤研究会副会长、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科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主编专业书籍:《脊柱外科论文集》、《脊柱畸形外科学》、《脊柱畸形与截骨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学》、《实用脊柱外科手术图解》、《实用脊柱外科学》、《骨科手术要点与图解》。参编《脊柱外科手术学》等多部专著。在国内和国际上发表论著代表作66篇。 万勇,生于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1996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攻读骨科研究生,师从李佛保教授,1996年7月获骨科博士学位。1999年任骨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20年,主要专心于脊柱外科工作,对脊柱侧弯和畸形的三维矫正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有相当的经验;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上颈椎畸形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10项,在核心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骨科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脊柱外科学》、《腰椎外科学》等多部脊柱外科专著的编写与翻译工作。参与的研究项目“诱发电位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脊柱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疾病、脊柱畸形、脊柱肿瘤等。 李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一新加坡国立大学脊柱畸形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国际脊柱促进会中国分会(SAS)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在全国、全军及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主编、主译出版了《脊柱关节成形术》、《脊柱畸形精要》、《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等10余部专著。作为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全军医学科技攻关项目2项、上海市重大项目和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基金5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医学专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第七届银蛇奖一等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荣获上海市政府记大功1次、解放军i等功2次。医疗特色:脊柱外科,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肿瘤、结核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治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第一章 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 第一节 脊柱畸形治疗史的回顾 第二节 颅盆支撑牵引治疗脊柱畸形的回顾第二章 Ilizarov牵拉成骨技术 第一节 Ilizarov里论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第二节 Ilizarov牵拉成骨理论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第三节 牵拉成骨技术治疗脊柱弯曲的临床应用 一、病例的选择 二、牵拉成骨和支具交替进行 三、配合手术矫正畸形第三章 颅盆支撑牵引治疗重度脊柱弯曲的生物力学 第一节 脊柱的生物力学 一、椎体和椎间盘 二、椎板和椎弓根 三、关节突 四、肋骨和横突 五、肌肉和神经 六、脊柱 第二节 脊柱畸形的机制 第三节 使用器械矫正脊柱畸形的机制 第四节 颅盆支撑牵引矫正发育期间重度脊柱侧弯 第五节 颅盆环支撑牵引的生物力学第四章 脊柱畸形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 一、概述 二、x线的投照方法和要求 三、Stagllara位投照方法 四、x线片的阅读和判断 五、cobb’s角的测定法 六、脊柱侧弯与脊柱旋转 七、骨龄的鉴定 第二节 CT、MRI检查 一、电子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CT) 二、MRI检查 三、螺旋CT和三维图像重建第五章 颅盆支撑牵引应用范围 第一节 颅盆牵引配合弹性生长棒治疗发育期间脊柱侧凸 一、概述 二、颅盆牵引配合弹J}生生长棒的临床应用 三、手术方法 四、典型病例 五、结果 六、结语 第二节 颅盆牵引下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 一、概述 二、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分类和术语 三、检查方法 四、侧旁半椎体截骨切除术 五、后侧半椎体截骨切除术 第三节 颅盆牵引加全脊柱截骨治疗重度脊柱弯曲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手术方法 五、典型病例 六、截骨术中出血和止血问题 七、并发症及其防治 八、结语 第四节 颅盆牵引加水平牵引治疗脊柱侧凸胸廓塌陷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自主创新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 五、自主创新的生物力学原理 六、手术方法 七、典型病例 八、优点 九、并发症防范要点 十、结语 第五节 颅盆牵引治疗脊柱弯曲合并漏斗胸 一、概述 二、脊柱弯曲合并漏斗胸的形成和危害 三、临床资料 四、颅盆牵引加水平牵引治疗漏斗胸 五、漏斗底钢丝牵引提升术 六、上下带血管蒂胸骨板翻转术 七、典型病例 第六节 颅盆牵引加水平牵引加器械治疗胸椎前凸 一、概述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检查方法 五、颅盆牵引加水平牵引治疗胸椎前凸 六、方头生长棒椎板下钢丝固定术 七、颅盆牵引肋骨成形术加置入器械矫正胸椎前凸 八、并发症防范要点 第七节 颅盆牵引下截骨矫正结核性脊柱后凸 一、概述 二、鉴别诊断与病理过程 三、适应证 四、禁忌证 五、手术方法 六、典型病例……第六章 颅盆支撑牵引操作技术第七章 颅盆环牵引的禁忌证第八章 颅盆环牵引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第九章 脊柱外科麻醉第十章 颅盆环牵引病人的护理
根据新疆脊柱外科研究所1980年开始应用颅盆环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临床经验,证实了Ilizamv牵拉成骨技术延长四肢的治疗方法,也可应用在颅盆环牵引治疗发育期间脊柱的弯曲畸形或牵拉成骨延长脊柱的方面来。“时间变量”在治疗发育期间的脊柱畸形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能使传统手术和昂贵单纯器械所无法矫正的脊柱侧弯得到矫正。通过慢性牵拉成骨的作用,能使弯曲的脊柱伸直,能使侧弯凹侧挛缩的软组织蠕变松解,能使发育畸形的椎体和椎弓逐渐向着正常的方向衍变,能使侧弯凹侧的椎体问透明软骨间隙增宽,最后达到矫正脊柱畸形和延长脊柱的目的。通过1100例颅盆环牵引、截骨加器械矫正重度脊柱侧弯的临床实践(图2-1),体会到利用颅盆环牵引,在缓慢逐渐拉直脊柱,三维矫正脊柱畸形的基础上,对10例发育期间的脊柱侧弯患者,采用了单纯牵拉成骨技术,不做截骨和内固定手术,也不做脊柱融合术,对个别病例只做简单的凹侧松解或凸侧经皮穿针压缩的微创疗法,经过70~120天的牵拉成骨过程,使弯曲段脊柱的凹侧椎体高度增加,凸侧椎体高度减低,使原来的楔形椎体向着方形衍变。然后给予石膏背心外固定,避免了一次截骨矫正内固定的大手术,初步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积累病例以证实其最终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