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素问评译

包顺义,包渝艳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包顺义,包渝艳 著  

页数:

529  

Tag标签:

无  

前言

  《素问》是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也是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则、养生等较全面的权威著作。由于秦汉文字简练而古奥,且多为笼统或结论似的论述,故其注解、释义之书颇浩。然注家多尊经而不能越过雷池半步,其牵强附会之说亦屡见不鲜。这样讲不是为了非难先人,正是先先后后的注释家都不能说明其实质,才促使后人深省、探索,重新对阴阳、五行、六气进行整理、探讨。  从父辈至我,前后50多年悉心研读《内经》,原本希望字斟句酌地领会原文,以期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结果像几千年来的先人们一样,仍然是叹而观止,难于有所突破。当我用唯物辩证法及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来研究《内经》的哲学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时,我发现了阴阳、五行、六气的本来意义及内在联系,正式确定了“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的体系。用之研究气血流注,发现了经络气血旺衰的规律;用于诊断、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返回阅读《素问》时,就词理昭然、瑕瑜分明。为了有益于后学者及同道,于是产生了写评译的念头。  另一方面,理论除要受实践的检验外,还要与传统理论一致,它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出《素问》的原意吗?相同的固不多讲,其差异怎么解释?何者为是?此非易事!尤其是《素问?天元纪大论》之后的篇章,内容虽重要,但自来就鲜有全面理解者,不评译完,既愧对先人,更无颜于后人。评译完成后,对《素问》论述的全面性、浑然一体性及权威性才有了真实的理解。  译,并非直译,而是在新的中医哲学体系指导下对原文进行疏解,对结论阐明原理,对疾病阐明病机,使之更科学、更能指导临床为目的。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以唯物辩证法及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对《黄帝内经素问》这一古老深奥的经典医著进行全面评译。译,不尽直译,还参以疏解、阐释,意在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词理昭然;评,则以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藤,对原文之瑕瑜进行剖析。本书还在揭示阴阳、五行、六气原意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了“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的理论体系,从而为《黄帝内经》赋予了新的内涵。

书籍目录

《评译》再版前言《评译》一版前言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评 译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评 译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译 评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评 译 评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译 评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译 评 阴阳别论篇第七 评 译 评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译 评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译 评 五藏生成篇第十 评 译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评 译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评 译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译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评 译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译 评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评 译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三卷第十四卷第十五卷第十六卷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后记

章节摘录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素问评译 PDF格式下载



我妈妈选的书,书店里“鉴定完毕”后,来网上定。经典版本。


看了牛人的书后买的,都不错


中医爱好者启蒙书籍,也是一本学习中医必读的好书


民间佳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