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语文漫谈

吕叔湘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吕叔湘  

页数:

19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作者简介

  吕叔湘(1904-1998),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江苏丹阳人。曾就读于丹阳县高等小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就读于外国语言文学系,1926年毕业。毕业后曾在丹阳中学、苏州中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修读。1938年回国后历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杂志主编等。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书籍目录

编辑说明语文散论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从语文学到语言学语文问题种种笑话里的语言学成语的误用和滥用四字语转文和生造是耶?非耶?从自然到做作真假风格从改诗的笑话说起书画落款权力和权利由rose译为玫瑰引起的感想语文常谈从图画到念念有词绕口令为什么会绕口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不必谈音色变异读字汉语里的同音字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言及字句汉语语法的特点字义约定俗成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语文杂记生前、身后花溅泪、鸟惊心读《癸已存稿》典故的形成背景知识绿帽子的来源和产地文学和语言的关系情喻说达说应用文学文杂感语句次序一首诗的两种语序说该

章节摘录

  语文散论  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现代各地口语里也常常有些词语起源于避讳;不久以前,很多行业有各自的避讳字眼。从前有些人家,因为小孩儿不懂得避讳,在堂屋里贴一张纸条“童言无忌”,意思是小孩儿说的话不算数。  文字的发明,古人更加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里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箓,这是跟口语里的咒语相当的东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纸不能乱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纸”标签的容器里,积聚起来烧掉。文字里边当然也有避讳,嘴里不能说的名字,纸上也不能写;必得要写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笔。  ……


编辑推荐

  《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为“大师谈学习”系列,读后必定受益匪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大至方法、态度,小至标点、数字。金针度人,妙语解惑。亲炙大师教诲,得其神髓,终身获益。了解篇:中国字的来龙去脉,古四声和普通话四声,词类活用。一字多义与数字同形 异读字 绕口令为什么会绕口……感悟篇:笑话里的语言学,四字语,从图画到念念有词,背景知识。典故的形成,爹爹和哥哥,张恨水的幽默……索问篇:语文问题种种,简称的滥用,有人和某报。绿帽子的来源和产地,老北京及其他。讨论篇:真假风格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字义和词义辗转相生。权力和权利,不管部长,从自然到做作……启发篇: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语句次序。博喻,语言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剪不断,理还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语文漫谈 PDF格式下载



   吕老师的这本书应该是一个整理后的集子,虽内容选材略显陈旧,但文法依然,值得学习。
   记得大学期间,总在报刊亭购买一本叫《书屋》的杂志,开始被里面的专业感深深折服,感叹终于接触到学术刊物了,内心火热,后来逐渐发现这些文字始终是在故纸堆里打转,翻来翻去,翻不出个新鲜东西来,并且文人相轻,看到些令人作恶的东西。从这本“漫谈”中,隐约读到了《书屋》的感觉,让人有些扫兴。
  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回头来看那些八十年代的东西,有一种强烈的束缚感,原子化的平民没有别的信息渠道,只有所谓的主流媒体,不管是思想交流还是吕老师这样做些学术,只有依靠它。依靠它就会受它的限制,所以此书的例文中也就只能有杂文式的现实批评,无法分析根源,无法揭露本质,只能使不明者云里雾里,明白者毋需再看,就像韩寒的1988。
   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下面讲讲收获吧。一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K4对扫描书籍的支持,效果不错,具体技术细节不再多说;二是学习了许多语言技巧,亦即此书的重点,我想,有了这点也算是对纪念吕老师百年诞辰做了些许贡献;三是从侧面看见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出生时及出生前那个时代的历史,那种束缚感、禁锢感,看到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充实我们的认知,加深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让后来人引以为鉴。我们没有“古拉格群岛”,没有“日瓦戈医生”,最差我们有如此之多反应那个历史断面的文章集子,不至于遗忘。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夏丏尊(1886年-1946年)、叶圣陶(1894年-1988年),他们自己编教材,用自己的教材,夏看不见了之后的社会变迁,叶看到了,不知道叶和吕合影前后的那些年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用“假如鲁迅活到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来回答,我不知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