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钱学森实录

王文华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文华  

页数:

557  

Tag标签:

无  

前言

  后记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在钱老90华诞前夕,以这样崭新的面目和读者见面,是和许多尊重科学,景仰钱学森的学者同仁的鼓励分不开的;当然,没有四川文艺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是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动力来实现我的想法的。因此,首先应该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罗韵希社长、金平副社长和本书的责任编辑林文询先生、邱季生先生。  当然,我也决不会忘记八年多来,在我为写此书的准备过程中和1998年完成第一稿,1999年完成第二稿,直到现在完成第三稿,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行朋友。记得寄出第一封查索资料的信后,很快就收到航天部七O八所资料信息部刘书毅寄来的《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一书,并来信鼓励希望早日看到我写的关于钱学森的“大作”。总装备部创作室伍献军主任收到我的信后,便来电话了解情况,并一次就寄来“中国国防科技报告文学丛书”七本。《神剑》主编李自强将军接到我的请求后,托付副主编李才葆尽可能给予支持,李才葆副主编很快寄来《神剑》期刊近30册,后来还寄来复印资料,并来电话询问情况。人民出版社原社长薛德震先生从十几年前出版《钱学森在美国》一书的责任编辑手里要来仅保留的一册存书寄与作者,显示出一位大学问家的风范。我在成都书市遇到作家出版社钱英同志,当她得知我正在写这本“实录”的情况,回京后便寄来该社出版的三册反映国防尖端事业的报告文学。钱老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志史研究室陈泓研究员寄来钱老新出版的宏篇巨制《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

内容概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书籍目录

1911年·出生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名门世家,历史上群星辉耀1912年·1岁 迁居上海,父亲创办“劝学堂”1913年2岁 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人生与智慧之窗1914年·3岁 迁居北京,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1915年·4岁 上蒙养院,跟母亲背诵古诗文,时代动荡不宁,钱家幸存优良小环境1916年·5岁 读《水浒》,慕英雄,父亲以“学习知识,贡献社会”为家训1917年·6岁 入小学,聪颖过人,活泼好玩1918年·7岁 玩“飞镖”,同学们总是赢不了他,似乎小小年纪居然颖悟了空气动力学常识1919年·8岁 “五·四”运动爆发,手举小纸旗,跟着游行队伍跑1920年·9岁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与蒋英成了终日相随的小伙伴1921年·10岁 在学校听过老师邓颖超的爱国主义演讲,自此总是以学生身份恭事之1922年·11岁 爱好广泛,特别喜欢年级主任于士俭老师的书法课1923年·12岁 小学毕业,升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学习,这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培养天才的” 泥土1924年·13岁 读到爱因斯坦写的科普读物《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立下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志1925年·14岁 在师大附中接受了最初的美学启蒙,从此,音乐与美术成了他终生的爱好1926年·15岁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部学习,名师荟萃,钱学森半个世纪后还能风趣地追述他们的风采1927年·16岁 师大附属中学民主、活泼、具有浓郁学术空气的校风令钱学森怀念终生,旷世之才悄然生长1928年·17岁 董老师认定钱学森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大作家1929年·18岁 高中毕业,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门门功课都考到95分以上,还是乐队主力圆号手1930年·19岁 因病休学,读了很多社会科学书籍,游西湖,学国画,心里一片澄明1931年·20岁 下半年回校,初次接触了共产党外围组织1932年·21岁 表弟告诉他:中国总不能这样闭锁下去,迟早是要走向世界的1933年·22岁 上海交大,中国电机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钱学森以优异成绩得到免交学费的奖励1934年·23岁 大学毕业,考取公费赴美留学生,钱学森的航空事业自此登程1935年·24 8月乘船赴美,导师王士卓临剐赠言: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对自己的祖国说三道四1936年·25岁 冯·卡门,这位“超音速时代之父”,成了他终生难忘的恩师1937年·26岁 电影院,一件对他毕生都有极大影响的事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1938年·27岁 “火箭俱乐部”被戏称为“自杀俱乐部”,世界上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理论概念的是冯·卡门和钱学森1939年·28岁 获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创立“卡门——钱公式”,冯·卡门说:钱的这种天质是我不常遇到的1940年·29岁 独立完成《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进入国际知名学者行列1941年·30岁 美国第一架喷气助推起飞飞机凝结着钱学森的智慧1942年·31岁 年轻有为的中国学者钱学森为美国军官讲授《导弹概论》1943年·32岁 他要掌握那把战争的金钥匙,为中华民族开启现代武器装备的神秘之门1944年·33岁 “超音速时代之父”说:钱学森对美国火箭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1945年·34岁 考察德国秘密火箭研究基地,美国政府赞扬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无法估价的贡献”1946年·35岁 师生分别,冯·卡门说: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1947年·36岁 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终生教授,回国探亲,喜结良缘,冯·卡门也说:蒋英真是个可爱的姑娘,钱完全被她迷住了1948年·37岁 经典论文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核火箭的出色论文……钱学森研究文献及参考资料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个侍者赶紧解释原因,原来那个美国人不愿意有中国人坐在旁边。这个侮辱使钱学森和两个朋友愤然离开了电影院。  这件事对钱学森的刺激很深。一个弱国的子民,无论你个人有了怎样的成就,仍旧会遭到外国人的歧视。因为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想到日寇铁蹄蹂躏的故土,科技仍旧极为落后的祖国,知识分子崇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像涨潮的海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地拍击着他的胸怀。这件事更坚定了钱学森学成后要回到祖国,早日把高科技的恩惠带给祖国人民的决心。  秋。由马利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小组曾念过英国J.S.L.斯崔奇(Strachey)著的一本书,学习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每星期的例会常讨论时事,主题是反法西斯和人民阵线。小组还参加过美国共产党书记白劳德(Earl Browder)的几次演讲会。在小组的活动中,钱学森还认识了有左倾思想的该小组的书记,化学助理研究员西德尼·S·威恩鲍姆(Sidney Weinbaum)博士。威恩鲍姆是乌克兰人,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来到美国,1927年人籍成为美国公民。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化学方面很有成就,在应用物理方面也颇具名声,并且弹得一手好钢琴。威恩鲍姆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他家里时常聚集着一群进步的教授、科学家,谈论世界局势、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处在孤独之中,对祖国命运深感关切的钱学森立即被这个小团体所吸引,他成了威恩鲍姆家的常客。他喜欢参加他们的谈论,尤其喜欢大家谈论到中国问题,每谈论到中国,大家总要饶有兴趣地请他发言。  经常来威恩鲍姆家聚会的,有马利纳夫妇,也有生物化学学生杜布诺夫(John Dubnoff)和他的夫人贝丽(Belle),著名物理学家罗勃·奥本海默(Rober Oppenheimen)的兄弟佛兰克·奥本海默等。  冬。火箭小组收到一笔意想不到的款项,实际上,这也是火箭小组的惟一基金。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助教韦尔德·安诺德坚信火箭有发展前途,要求当火箭小组的摄影师。如果小组同意,他愿意出1000美元研究经费。马利纳和钱学森等欣然接受了这个要求,安诺德马上用报纸包了500美元现钞送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钱学森实录 PDF格式下载



不大实事求是


很好的一本书,励志用绝对错不了。。


好书好书!值得一看!


买了好几本钱老的书,有点买重了。


仅一本目录式的资料书而已,没有读的兴趣,做资料查阅还是可以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