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百家姓大典

《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 云南教育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云南教育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编  

页数:

351  

Tag标签:

无  

前言

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名片。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们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有内涵。它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我国历史上的文明起源、社会形态演进、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同祖同源同质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历来非常注重姓氏,人们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足见姓氏在国人心中的位置。姓氏从产生开始,就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根据姓氏制定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原则;到了西周时期,姓氏更是成了宗法制度的基石。宋朝时期,有人将四百一十一个姓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集成一部《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影响甚为深远。到了清朝后期,还出现了另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增广百家姓》。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姓氏,探寻自己家族的历史。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本书参照各个姓氏在宋时《百家姓》中的排序和其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的排名,共选取了两百多个常见的姓氏,分为寻宗探源、郡望堂号、宗族特征、名人荟萃、繁衍变迁等版块进行详细的讲述。“寻宗探源”,就是追寻各个姓氏的源流。我们特别注重资料的翔实性和全面性。其中既有专家学者悉心研究的学术成果,又有文献典籍中的大量史实例证,还不乏民间的口头传说,读来妙趣横生。“郡望”,又叫“姓望”,是指一个郡(古代的一种行政建制)中的望族。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声名显赫,为当地人所敬重和仰望。“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它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既是祖先功业道德的彰扬,也是家族宗亲特点的一种概括,还能起到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的作用。本书收录的是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郡望和堂号。“宗族特征”是对一个姓氏族人的面貌的整体性概括,是本姓氏族人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在家族名人的介绍中,本书所选的主要是古代的名人,这是由于古人已有定论,且材料丰富。在“繁衍变迁”中,本书采取以此姓主流的迁徙和分布状况为主、兼具支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读者朋友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画卷。本书注重学术性、资料性、文学性、娱乐性的完美结合。读本书,您便能穿越时空隧道,在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寻根之旅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悟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最后,衷心感谢读者朋友对于本书的支持和厚爱。鉴于能力和水平之限,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我们将努力做到更好。

内容概要

  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姓氏,探寻自己家族的历史。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百家姓大典》参照各个姓氏在宋时《百家姓》中的排序和其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的排名,共选取了两百多个常见的姓氏,分为寻宗探源、郡望堂号、宗族特征、名人荟萃、繁衍变迁等版块进行详细的讲述。“寻宗探源”,就是追寻各个姓氏的源流。我们特别注重资料的翔实性和全面性。其中既有专家学者悉心研究的学术成果,又有文献典籍中的大量史实例证,还不乏民间的口头传说,读来妙趣横生。“郡望”,又叫“姓望”,是指一个郡(古代的一种行政建制)中的望族。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声名显赫,为当地人所敬重和仰望。“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它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既是祖先功业道德的彰扬,也是家族宗亲特点的一种概括,还能起到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的作用。《百家姓大典》收录的是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郡望和堂号。“宗族特征”是对一个姓氏族人的面貌的整体性概括,是本姓氏族人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在家族名人的介绍中,《百家姓大典》所选的主要是古代的名人,这是由于古人已有定论,且材料丰富。在“繁衍变迁”中,《百家姓大典》采取以此姓主流的迁徙和分布状况为主、兼具支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读者朋友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画卷。  《百家姓大典》注重学术性、资料性、文学性、娱乐性的完美结合。读《百家姓大典》,您便能穿越时空隧道,在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寻根之旅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悟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最后,衷心感谢读者朋友对于《百家姓大典》的支持和厚爱。鉴于能力和水平之限,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我们将努力做到更好。

书籍目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张孔曹严垡金魏陶姜戚谢邹窦童苏葛潘范彭郎鲁韦马苗花方俞任展柳鲍史唐费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齐郝些安常于曲傅康伍余顾孟黄穆萧尹姚邵汪祁毛臧成戴宋庞熊纪舒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季贾路江颜郭梅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兰万管卢莫丁邓洪石崔龚程裴邢陆左段焦谷车侯宁武刘龙叶旦尿詹黎白辛赖直蒙乔党翟谭由冉桑牛边温庄楚阎涂商迟官向易廖耿匡文欧聂曾关岳丛隋苟奚皮娄霍虞包班仲仇屠闻艾房濮尚柴连满寇师巩鞠竺郁平欧阳司马诸葛上官夏侯东方长孙

章节摘录

王王者之后【寻宗探源】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二是东周灵王的太子姬晋的后裔。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王牙(今山东胶南一带)。因本为王族,被世人称为“王家”,后沿用成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的后裔。魏国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遂以王为姓。2.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商末年,成汤的后人、子姓苗裔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其子孙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3.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人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田姓齐国传八王,为秦国所灭,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因祖上曾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有一支在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后人念此,遂为王姓。4.出自赐姓或冒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5.出自改姓。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有改为王姓者。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来到中原,为显示王爷的身份改姓王。6.由复姓,如王子、王父等简化而来。据统计,至少有14个复姓先后简化为王姓。【郡望堂号】郡望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战国时置郡。此支王姓人的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汉置郡。此支王姓人是殷商王子比干之后。堂号三槐堂:太原王氏的衍派之一,是当今的王氏家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宗族特征】历史上王姓家族的文人墨客浩如烟海,著述甚丰,此外王姓家族亦多有将领和起义领袖。王姓各支论字排辈,次序分明。【名人荟萃】王充: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思想家,强调人性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著有《论衡》。王羲之: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安石: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等。【繁衍变迁】王姓人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为了避秦乱,迁于琅砑(今山东胶南一带),后徙至今山东临沂。河内王氏家族,原为今山西太原人,世居今山西祁县,后辗转迁至河内温县(今闽南温县)。


编辑推荐

《百家姓大典》: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楮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百家姓大典 PDF格式下载



挺有趣的,包装也不错,但不是非常全。


和图片中一样,只是书本有点脏了,望下次改进。


很有古典书籍的味道,可能就没有古书那个样,但是很好的了。


书与描述相同,还不错,价格不适.


既然叫大典那就写的稍微详尽一点。内容稀薄的大典,还用的是假线装。没有必要去把包装弄得故作高深。


国学一页,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一块基石。


不是按照百家姓的顺序编的,少了好多姓,如何吕施张中的施没有,还有好多顺序错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