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

王兰桢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王兰桢  

页数:

209  

前言

  2006年5月~2007年5月是我收获的一年,也是我教学生涯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上海市徐崇文教心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学习,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地里有德高望重的徐崇文老师,有仰慕已久的各学科专家,还有来自各基层的优秀学员。每次的基地活动,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基地捧回的一本本有关心理学、教育科研等专著,成了我每天的精神食粮,边读书、边研究、边实践,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并促进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不断获得提高。  2007年1月13日,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三楼会议室再次围坐了全体导师与学员。活动主题是“漫谈写书”。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勇气一次次成功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撰写成文,并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但从未奢望过能撰写个人专著。但是,在导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萌生了“我要写书”的念头。上海市“二期课改”,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教改中面临的新问题。我试图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为教师提供有理论支撑的、具体的、可参考的教学操作,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艺术性,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科学、合理、有序、有格基地回来后,我仔细斟酌了徐崇文、卢家楣、谢利民、燕国材、陈泽庚、阮龙培、张才龙、项志康、魏耀发、姚仲明、刘景升等十一位基地导师的真知灼见。但一想到回到学校、回到课堂,又是一大堆的教学任务与各种琐事,在基地的雄心壮志又开始动摇。当基地班长教育心理特级教师王钢老师得知我正为申报专著之事犯愁时,便主动、热诚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写书经验告诉了我,写书要关注:相互切割,边界要清;案例要准,分析要透;以理导人,意义要明;就案论案,不要排他。当他把由他主编的厚厚一堆《小学课堂教学微观技术丛书》赠送给我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我没有理由轻言放弃!

内容概要

  《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以情促学、动态生成、教学拓展、反思提升、目标设定与达成等五个角度切入,用“背景、实例、分析”的模式,将案例按教育理论归类,通过分析与研究,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学科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参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为科学、合理、有序、有格。书中的案例具有丰富、真实、典型、操作性强等特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效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读者更可以从这些案例出发,顺着编者的编写思路对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书中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启发下尝试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为自己的教学开发“度身定做”的案例。

作者简介

  王兰桢,上海市普教系统徐崇文名师培养基地学员。1971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金山区化学学科导师,金山区高中化学学科中心组成员。1994年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任教至今。上海市首届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后备、徐崇文教心学科培养基地首批学员。上海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会员,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会员,上海市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会员。  已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随笔、个案等曾在《全球教育展望》、《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师道》、《金山教育》等各种教育刊物上发表和各级评比中获奖。曾主编化学拓展型教材《我认识的化学》。曾承担《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发学生自学潜能的策略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等市级课题的研究。  曾获得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华东师范大学普教研究中心科研先进个人、金山区优秀班主任、金山区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教学特色,以情促学。  教学风格,科学严谨,充满激情。  教学格言,教学的智慧源自教师的大气、底气和灵气。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以情促学第一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认识1.1 以情促学概念的界定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3 以情促学研究的价值1.4 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效能1.4.1 以情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守望与展望1.4.2 以情促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案例】30年风霜雨雪30年春华秋实1.4.3 以情促学引发学生情感的震撼【案例】煤矿瓦斯爆炸与人民生命财产1.4.4 以情促学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案例】文化古镇的醇外之醇第二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途径2.1 研究教材挖掘情感2.1.1 融入史料人文气息中调动情感【案例】味精大王与民族化工2.1.2 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中激发情感【案例】盐缸中的学问2.1.3 运用媒体现代技术中深化情感【案例】被放大的微观世界2.2 增加体验丰富情感2.2.1 合理安排教材阅读体验人文精神【案例】开启化学之门2.2.2 适当增设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精神【案例】CuO和cu的混合物中CuO质量分数的测定2.2.3 有序组织合作学习体验团队精神【案例】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2.3 积极评价升华情感2.3.1 优化认知策略以知促情【案例】别开生面的“开心辞典”现场2.3.2 落实技能目标以知增情【案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3.3 显情感功能知情并茂【案例】生物班的化学课堂第三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方法3.1 培养学科情感激发兴趣3.1.1 走进社区——亲近化学【案例】我们身边的化工区与化工产品3.1.2 走进实验室——喜欢化学【案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3.1.3 走近化学家——热爱化学【案例】氯气的发现3.2 协调师生情绪调动情感3.2.1 期待中树立信心【案例】提问中“脱贫”3.2.2 沟通中心心相印【案例】酷似韩寒胜干韩寒3.2.3 反思中教学相长【案例】小数点中的大智慧3.3 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发展3.3.1 扬其所长尊重个性发展【案例】爱上化学的电脑小专家3.3.2 班内分层正视学生差异【案例】探究酸的通性3.3.3 开放课堂促进全面发展【案例】酒与乙醇第二章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第一节 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认识1.1 动态生成概念的界定1.2 动态生成研究的意义1.3 动态生成研究的价值第二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途径2.1 精心预设“预约”生成2.1.1 精心预设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案例】物质的分类复习课2.1.2 精心预设教学内容灵活拓展【案例】家用食盐水的酸碱性2.1.3 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案例】离子键2.2 创设情境引发生成2.2.1 创设富有人文价值的故事情境【案例】把哲理“融入”硝酸2.2.2 创设富有思维价值的生活情境【案例】灭火与防火2.2.3 创设源于社会新闻的问题情境【案例】神秘“水雷”激发课堂2.3 大胆质疑促进生成2.3.1 创设学生质疑的机会【案例】明辨是非2.3.2 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案例】规律也有例外2.3.3 给学生质疑的勇气【案例】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研究第三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方法3.1 对话与讨论方法3.1.1 对话法【案例】乙烯的化学性质3.1.2 讨论法【案例】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3.2 实验方法3.2.1 把握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案例】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3.2.2 创设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盐类的水解3.3 反馈方法3.3.1 课堂教学反馈【案例】硫原子和氯原子半径的大小3.3.2 课外作业反馈【案例】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第三章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教学第一节 化学课堂教学中拓展教学的认识1.1 拓展教学概念的界定……第四章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第五章 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评价后记

章节摘录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国内的“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有关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主要对象以小学和初中学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而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研究的重心也倾向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和拉根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到达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包括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就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和需求,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新的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预测学情,预测可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凸显,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  化学学科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是在初三至高三四个年级进行的。学生处于15岁~18岁的年龄段,正值青春成长期,是人生中身心变化最为剧烈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三至高三也是基础教育阶段与教师年龄差距最小的年段,学生有着与教师互动的可能与要求。中学化学教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教学更为典型的“动态”,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化学课堂的这种“动态生成”条件,决定了化学课堂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封闭的。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1.3动态生成研究的价值  化学学科丰富的内涵及其广泛的应用,使化学课堂教学色彩斑斓,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预设,就无所谓生成;没有生成,预设就会显得机械而单调。只有将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预设,精彩生成,才会演绎出绚丽多彩的化学课堂教学,编织出灿烂辉煌的教师职业生涯。


编辑推荐

  《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是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优秀成果精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