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灾
2010-01-25
译林出版社
[美] 西德尼·谢尔顿
285
张晓平,吴静
无
致所有交易者的机要备忘录:阅读后立刻销毁。 地点:保密 日期:保密 戒备森严的地下会议室里聚集着十二个人,分别代表十二个遥远的国家。他们坐在六排舒适的椅子上,每排相距几英尺。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话者的发言。 “我高兴地通知诸位,我们大家一直深为担忧的威胁即将消除。用不着我详细解释,因为接下来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全世界都会听到这个消息。诸位尽可放心,没有什么事情能挡住我们。大门将继续敞开。现在我们开始拍卖。有第一个投标的吗?好。十亿美元。第二个?二十亿。有第三个吗?”
温斯罗普一家五口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发生意外而死去。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他们的不幸而扼腕叹息时,思维敏锐的华盛顿论坛电视台著名女记者达娜却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她决心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灭顶之灾》通过对女主人公冒险经历的描述,揭露了西方上层社会及贵族阶层的种种丑行,并通过明快的节奏、紧张的情节、重重的悬念等写作手法,将西方政客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德尼·谢尔顿,2007年1月30日,谢尔顿在洛杉矶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世界上唯一集奥斯卡奖、托尼奖和爱伦·坡奖于一身的作家,前17本小说全部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载,他是世界上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51种语言,引介到18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总销量超过3亿册。 上个世纪90年代,译林出版社最早把巴谢尔顿的作品介绍到中国,为国人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如今斯人已逝,当明天不再来临,重读这些杰作应当是我们最好的纪念。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与马特·贝克和艾略特·克伦威尔在上午举行的会议即将开始。达娜到场时,马特的助手——红发性感的阿比·拉斯曼——跟她打招呼。 “他们正在等你。”阿比说。 “谢谢,阿比。”达娜走进拐角处的办公室,“马特……艾略特……” “你迟到了。”马特·贝克抱怨道。 贝克五十岁出头,身材矮小,头发花白,性情粗野,头脑聪颖活跃。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仿佛那衣服曾经被穿着睡过觉,达娜猜测可能确实如此。他管理着华盛顿论坛公司的电视行业。 艾略特·克伦威尔年过六旬,处事大方友善,笑容可掬。他是名亿万富翁,不过人们对他何以能积聚起巨额财富有一打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的并不光彩。在以传播信息为宗旨的传媒行业,艾略特·克伦威尔是一位神秘人物。 他看着达娜说:“马特告诉我,我们又一次击败了对手。你的收视率节节上升。” “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艾略特。” “达娜,我每天晚上要看六台新闻,但你的节目与众不同。我不敢肯定是什么原因,但我喜欢它。” 达娜能够告诉艾略特·克伦威尔是什么原因。其他新闻评论员面对几百万观众播音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宣布新闻,而不是与他们倾心交流。达娜早就决定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在她的脑海中,她今天谈心的对象是一位孤独的寡妇,明天是一位绝望地卧病在床的人士,后天是一位远离家人、形单影只的推销员。她的新闻播报听上去熟悉而亲切,观众喜爱这种播报,并做出了回应。 “我听说今晚你要采访一位令人兴奋的客人?”马特-贝克说。 达娜点点头。“加里·温斯罗普。” 加里-温斯罗普是美国的迷人王子,全国最显赫的家族中的一员,他年轻,英俊,魅力十足。 “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克伦威尔说,“你怎么让他同意的?”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达娜告诉他。 克伦威尔皱起眉头。“当真?” “是的。”达娜笑了,“我喜欢莫奈和凡高的作品,他呢,喜欢购买它们。说真的,我已经采访过他了,我们处得不错。今天下午我们要采访他的新闻发布会,随后播放录像,我的采访则是后续报道。” “太妙了。”克伦威尔绽开笑容。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们讨论了电视台正在筹划的一个新栏目:犯罪扫描。达娜将担任这栏一个小时的调查节目的制片和主持人。该节目有双重目的:纠正已经做出的不公正行为,并激发起人们对破解遗案的兴趣。 “现在有不少其他写实类节目,”马特提醒道,“我们必须比他们做得更好。我想应当用一个刺激的故事打头阵,能抓住观众注意力的那种,并且——” 内部通话系统嗡嗡作响。马特·贝克按下其中一个键。“我告诉过你,不接电话。怎么——” 内部通话系统里传来阿比的声音:“对不起,伊文斯小姐的电话。从肯莫尔的学校打来的,听上去有要紧事。” 马特·贝克看了看达娜。“一号线。” 达娜拿起话筒,心里怦怦直跳。“喂……肯莫尔好吗?”她听了一会儿,“哦……哦……好的,我马上就到。”她放好话筒。 “出什么事了?”马特问道。 达娜说:“他们要我去学校领肯莫尔。” 艾略特·克伦威尔皱起双眉。“就是你从萨拉热窝带回来的那个男孩?” “是的。” “这件事很轰动啊。” “是的。”达娜勉强回答。 “你发现他生活在一块空地上,是吗?” “是这样的。”达娜说。 “他生了病还是怎么啦?” “没有。”她断然否认,她甚至厌恶提起那些日子,“肯莫尔丢了一只胳膊,是被炸弹炸掉的。” “然后你收养了他?” “还没有正式收养,艾略特,我会的。目前我是他的监护人。” “好,去领他吧。我们以后再讨论犯罪扫描。” 达娜一到达西奥多·罗斯福中学就直奔副校长办公室。副校长维拉。凯斯托夫正坐在桌前,她神色疲惫,年过五旬头发就早早变得花白。肯莫尔坐在她对面。他年方十二,瘦小的身材与年龄很不相称,皮肤是灰黄色的。他长着一头蓬乱的金发和一个倔犟的下巴颏儿。本来应是他右臂的地方如今是空荡荡的袖管。他瘦小的身体被偌大的房间衬托得似乎更加矮小。 当达娜走进办公室时,里面的气氛阴森森的。 “你好,凯斯托夫夫人。”达娜欢快地说,“肯莫尔。” 肯莫尔正盯着他的鞋子。 “我听说出了点事情?”达娜继续说。 “是的,当然出了事,伊文斯小姐。”她递给达娜一张纸。 达娜看着纸片,疑惑不解。上面写着:vodja,pizda,zbosti,fukati,nezakonski trok,umreti,tepec。她抬起双眼。“我——我不明白。它们是塞尔维亚语,是吗?” 凯斯托夫夫人硬邦邦地说:“确实是。肯莫尔真不走运,我正好是塞尔维亚人。这些就是肯莫尔在学校里使用的词汇。”她的脸涨得通红,“塞尔维亚卡车司机都不会这么说话,伊文斯小姐,所以我决不允许这样的词语出自一个小男孩之口。肯莫尔说我是个pizda。” 达娜说:“pi——” “我知道肯莫尔刚来我们国家不久,因此我一直在体谅他。但是他——他的表现应当受到严厉批评。他总是和别人打架,今天早上我责备他时,他——他竟然辱骂我。这太过分了。” 达娜老练地说:“我想您知道他的处境有多艰难,凯斯托夫夫人,而且——” “我告诉过你,我在体谅他,但是他在试探我的耐心。” “我明白。”达娜朝肯莫尔望去。他依然双目低垂,脸色愠怒。 “我真心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凯斯托夫夫人说。 “我也是。”达娜站起身来。 “我把肯莫尔的成绩报告单给你。”凯斯托夫夫人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一张卡片递给达娜。 “谢谢。”达娜说。
通过卓有成效的犀利语言和令人信服的悬念设置,谢尔顿这位富有经验的作家的第十七部小说《灭顶之灾》证明:与他先前所创作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风格和内容同样精彩。 ——《出版家周刊》
当家里着火,只能带一样东西逃生,你会选择什么?西德尼·谢尔顿的选择是纸和笔:“我知道逃生后我们会被暂时安置在汽车旅馆里,有了纸和笔,我就可以继续写作。”是的,他一直在写作,还是这世上最会讲故事的人。 纪念通俗小说之父 不到一年的时间,同一个家庭的五名成员统统遇难,这样可能性有多大?谁想把这样一个不凡的家庭斩草除根?
无
灭顶之灾
很不错很好很不错很好
不亏是阿瑟黑利
正版,还没看,是家人买的
很好看!引人入胜!一步一步走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