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希特勒

莹秋 莹秋 同心出版社 (2011-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莹秋 同心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

莹秋  

页数:

391  

前言

希特勒,1889年生于奥地利靠近德国南部的勃劳瑙镇。父亲是一个海关督察。希特勒幼年读书的成绩很差,但对绘画有浓厚兴趣。希特勒的父母去世之后,希特勒于1908年只身赴首都维也纳报考美术院校。维也纳这座金碧辉煌的巴罗克式的奥匈帝国帝都,令希特勒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头闲逛,兴奋地瞻仰环城公路附近的宏伟建筑,在博物馆剧场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缭乱、如醉如痴。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在维也纳求学。希特勒在求学的路上屡遭失败,最后流落于街头,靠卖画为生。 1913年希特勒到德国南部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并在这里被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下士班长。德国战败后,希特勒成为仇恨共产党和犹太人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连续组织暴动,煽动大日耳曼人的民族情绪。 希特勒经常阅读大肆鼓吹极端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希特勒还注意观察奥地利各政党的活动,他特别注意阅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党领导人的演讲,总结经验。他在反复琢磨后,终于得出结论:政党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必须掌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艺术,否则将一事无成。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便是纳粹党。 党纲和党的新名称都是在1920年2月24日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向德国市民公布的。由于新闻界对此事作了简短报道,此时的希特勒经过这次大会演讲,在德国民众中名声大震。 1933年希特勒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从那时起,希特勒加紧重新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极力鼓吹扩大德国“生存空间”,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先后吞并或霸占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法国的领土,将魔掌一直伸向北欧、非洲和阿拉伯地区,杀害了千百万各族无辜百姓。最后,希特勒将数百万人的军队分布于欧洲东、西两线,频频发动“闪电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联合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1945年4月底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攻克柏林,柏林沦陷后,希特勒自杀。

内容概要

  《最疯狂的战争狂徒:希特勒》(作者莹秋)讲述了希特勒的生平事迹。  《最疯狂的战争狂徒:希特勒》分为耐人寻味的身世;难分胜负的神秘争锋;惊人的“闪电”之战;难解的暗算;“沙漠之狐”之死;国会纵火案始末;自己都无法面对的结局等数章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耐人寻味的身世第二章 改变命运的军事生涯第三章 肩扛“卐”的三色旗帜第四章 走向政坛的一代枭雄第五章 难分胜负的神秘争锋第六章 国会纵火案始末第七章 我的奋斗,我的政权第八章 慕尼黑阴谋第九章 英德的空袭斡旋第十章 惊人的“闪电”之战第十一章 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第十二章 天下无敌神话的破灭第十三章 难解的暗算第十四章 “沙漠之狐”之死第十五章 自己都无法面对的结局总评希特勒年表

章节摘录

安娜在1847年去世,失去约束的约翰难以按捺好闯荡的天性,又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从此杳无踪迹,不知云游到了何方。从他不对阿洛伊斯负责任来看,他不大可能是这个私生子的生父,否则他从创造这个孩子到遗弃他都是造孽。他不过是这个有二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孩子的养父而已。缺少父爱母爱也缺乏管教的阿洛伊斯因此养成了不安分的心性和恶劣的脾气,后来成了希特勒最痛恨的人。 直到约翰·希德勒84岁那年才重新出现在瓦尔德维尔特尔的威腊镇,这时他已改姓为希特勒。他当着三个旁证人的面向一位公证人宣誓,说他就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然而这并不能够证明他就是希特勒的真正祖先。 这其中有一种解释是:约翰的弟弟、阿洛伊斯的叔叔有一笔遗产,由于约翰不是阿洛伊斯的生父,他弟弟也就不是阿洛伊斯的亲叔叔,阿洛伊斯也就没有资格继承这笔遗产。约翰的迟到的太久的认子,不过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不管怎样,既然经过了宣誓公正,阿洛伊斯的姓氏就可以由母姓改为父姓了,他的非凡的儿子也就得以“希特勒”闻名于世、遗臭于史。 在阿道夫·希特勒传奇而古怪的一生中,有过许多次命运的奇怪转折,然而却没有比他出生前13年的那一次更加奇怪的了。假如这个84岁的流浪汉没有在他妻子死后30年突然归来,承认自己是他年已39岁的儿子的亲生父亲的话,阿道夫·希特勒的姓名就成了阿道夫·施克尔格鲁勃。有许多德国人这样猜测:要是希特勒以施克尔格鲁勃闻名于世的话,他是不是还会成为德国的统治者呢? 其实这个姓氏念起来是拗口而好笑的,要是狂热的德国群众高呼“施克尔格鲁勃万岁”以及在互相打招呼时,不是简短地喊“希特勒”,而是冗长的“施克尔格鲁勃”,那真是难于想象。希特勒年轻时曾对他的密友奥古斯特·库比席克说,没有比他父亲改姓更让他高兴的了,施克尔格鲁勃这个姓氏非常粗鄙俗气,且不说累赘拗口了。 “希德勒”也不好,太软:只有“希特勒”最让他满意,好听也好记。阿洛伊斯是由他的叔父养大的。他起初在希皮塔耳村学做鞋匠,但是他像他父亲一样毫无定性,不久就到维也纳去谋发展了。 18岁那年,阿洛伊斯在萨尔斯堡附近,当上了奥地利海关的边境警察,九年后提升为海关税吏。他当警察不久就娶了一个海关官员的过继女儿安娜·格拉斯尔为妻,她给他带来了一小份嫁妆和社会地位。 但是这次婚姻并不美满。她的年龄比他大14岁,身体又虚弱,一直没有生育。十几年后两人就分居了,再隔三年,她就去世了。 在分居以前,阿洛伊斯就与一个年轻的旅馆厨娘弗朗席斯卡·马茨尔伯格同居,她在1882年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即小阿洛伊斯。在他发妻去世后一个月,他就同厨娘正式结婚。三个月后,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安吉拉。 第二次婚姻历时也不久。弗朗席斯卡在一年之内因患肺结核去世。两度丧妻不仅是阿洛伊斯的不幸,后来证明也是全人类的灾难,因为假如没有阿洛伊斯的第三次婚姻,也就不会有希特勒这个魔王出生了。当然,这样的假设是没有意义的,阿洛伊斯一波三折的婚姻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偶然,人类历史的一波三折则是一种必然。阿洛伊斯怎么知道他的第三次畸形婚姻会产生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呢?他只是需要一个妻子,需要占有一个他早就想得到的女人——他的外甥女、养女克拉拉·波尔兹尔。 阿洛伊斯的新嫁娘克拉拉·波尔兹尔比她的堂舅、48岁的新郎整整小了23岁。他们已经相识很久了。克拉拉老家也是希特勒这一族的老家希皮塔耳。她的外祖父约翰·马·奈波穆克·休特勒,就是把侄子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或希特勒)抚养长大的人。 阿洛伊斯和他的祖先一样,在女人的关系上酷爱自由和浪漫。当他的第一任妻子尚在世时,他就以膝下空虚为由,将克拉拉领养过来做继女,而他的真实用心则是为自己培养一个候补妻子。克拉拉在勃劳瑙同施克尔格鲁勃夫妇一起生活了好几年,阿洛伊斯亲眼看到了这朵鲜花由含苞待放到盛开的全过程。他内心时时涌动着占有她的欲望,可是碍于名分,最主要碍于妻子,他不敢轻举妄动。但他心中对那大他十几岁的妻子是厌烦的,而娇嫩的外甥女正好弥补了他爱情和生理上的需求。 在他的发妻病倒后,他打算等她一死就和克拉拉成亲。到这个姑娘满16岁可以合法结婚的年龄时,就发生了他正式改姓和继承叔父遗产的事。他的妻子在分居后还拖着没有死,而他这时又和旅馆厨娘弗朗席斯卡好上了,对于娶克拉拉一事暂时不怎么上心,所以年已二十的克拉拉就离开了他家到维也纳去当女佣了。 在阿洛伊斯第二个妻子去世前,克拉拉又回到了他家,帮助照料病人。弗朗席斯卡去世后,家务都由克拉拉一手操持。阿洛伊斯和克拉拉这时事实上已经成了夫妻。 1885年1月7日,阿洛伊斯终于如愿以偿地娶了他的小爱人。因为他们的亲缘关系,结婚必须申请教会批准,罗马教廷恩准了他们。婚后四个多月,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古斯塔夫出世了,不幸的是这个过早的结晶没能活多久就夭折在襁褓中。1886年出生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如此,似乎是对他们近亲乱伦、放纵情欲的惩罚。第三个孩子能够顺利出生和成长,显见其强大的生命力,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1894年出生的第四个孩子埃德蒙活到六岁,终没能逃过命运的追索。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保拉生于1896年,寿命比她出名的哥哥还长。这样,加上阿道夫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小阿洛伊斯和姐姐安吉拉,阿洛伊斯家共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 克拉拉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精力充沛,勤劳善良,并信宗教。无论在她做佣人还是在做主妇时,这个家总被她管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这个家,她操劳了一生。为她长久治病的布卢克医生说她是一个和蔼安详、柔情依依的女人。她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孩子们尤其是阿道夫身上。对于比她大23岁的丈夫,她也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逆来顺受。 阿洛伊斯于1895年在林茨海关总局任职时,购买了霍菲尔德村的一幢房子连同38000平方米的地产,全家迁入此间。当年6月,他提前退休。他在家中是一个暴君,经常打骂孩子。有一次他把大儿子打得不省人事,另一次,几乎把阿道夫打死。他还经常在酒馆喝得酩酊大醉,由孩子们将他搀扶回家。到了家中,他就开始大发酒疯。退休后他靠领取退休金过活,更是经常酗酒,变得焦躁不安、易于激动,他要求家庭必须保持一种绝对的服从,这就导致了同日益长大成人的小阿洛伊斯的冲突。这种状况后来糟得令人难以忍受,以致小阿洛伊斯在14岁那年离家出走。阿道夫则从此成了父亲的出气筒,尽管阿道夫是母亲的娇子,可柔顺的母亲也保护不了他。P2-4


编辑推荐

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希特勒(最疯狂的战争狂徒)》(作者莹秋)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希特勒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