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平装)

薛继升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5月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作者:

薛继升 著  

页数:

242  

前言

  吉林体育学院《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系列教材》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得以出版,真的令人由衷喜悦,这既是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尝试的成果,也是向北京奥运会献上的礼物。作者邀请我为该系列教材作序,我欣然应允。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民族振兴的高度,强调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科学教育以求真为主题,人文教育以求善为根本,科学求真需要人文为其导向,人文求善需要科学为其奠基。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优势互补,使人成为完美的人。  吉林体育学院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率先提出了“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构建了体育专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基础理论教学构建了各门课程与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由学科的“知识教学”转为“学科教育”。

内容概要

  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科学教育以求真为主题,人文教育以求善为根本,科学求真需要人文为其导向,人文求善需要科学为其奠基。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优势互补,使人成为完美的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概述篇第一章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基本知识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节 影响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因素第三节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结构第四节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特点第二章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的理论依据第一节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原理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规律第二篇 教材篇第三章 中小学体育教材概述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概述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与组成第三节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与要求第四节 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第四章 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节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第二节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布局第三节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第四节 基本概念第五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第六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第七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建议第五章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第一节 运动参与教学内容第二节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第三节 身体健康教学内容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第五节 社会适应教学内容第三篇 教法篇第六章 中小学体育教法概述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含义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构造第五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性第六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第七章 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第一节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二节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三节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第四节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第八章 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 合理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第二节 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第三节 运用体育教学方法的原则第四节 几种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介绍第五节 错误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第九章 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第二节 当代国外主要体育教学模式介绍第三节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演变第四节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第十章 中小学体育教学手段第一节 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第二节 体育教学媒体概述第三节 体育教学媒体的历史发展阶段第四节 体育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第十一章 中小学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第一节 体育基本知识概述第二节 体育基本知识课程安排第三节 体育基本知识教学的组织要点第四节 中小学体育基本知识教学方法

章节摘录

  5.全面性  要按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去改造和创编竞技运动项目,避免过于专项化的倾向,同时要尽可能设计和组合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处方。  6.选择性  对部分一般水平的大众竞技运动项目,通过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手段;对那些既与体育目标相一致,又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的、简便易行的竞技运动项目,也可以直接引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不必进行改造;对那些过于“偏冷”,完全不适合学校开展或完全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竞技运动项目,不能强行选择和引进,以免造成不良的负面作用。  7.教育性  进行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要考虑改造后的运动项目能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功能,要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8.趣味性  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特点,以保证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9.安全性  学生的安全是开展健身活动的重要前提,对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各方面的客观条件,必须取消那些危险性大、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和规则,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改造后的竞技运动项目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在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体育规律和健身原理,在充分研究竞技运动项目的教育性、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基础上,从运动的方向、形式、路线、距离、节奏、规格、场地、器材、规则要求、参加人数等方面,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改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平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