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课标化学解析

江顺 等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江顺 等 著  

页数:

146  

内容概要

  《新课标化学解析(供高1学生上学期使用)》依据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认知规律出发,从过程与方法人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要求,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突破。通过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不仅对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入微、深入浅出的剖析,同时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通过精选例题、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和规律,发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问题驱动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归纳总结;通过精要训练,分层同步指导,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激活思维,拓宽视野。《新课标化学解析(供高1学生上学期使用)》既可以为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各层次学生的自学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绪论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人类对原子及其结构的认识第二节 原子核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三节 氯气第四节 氯化氢和盐酸第五节 卤族元素第三章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第一节 化学键第二节 晶体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附录学生实验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学会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它的摩尔质量。  3.理解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以及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4.能从原子、分子的层次认识化学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5.认识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尊重科学的思想。  【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过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物质的微粒(可称为结构粒子),还学了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量关系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我们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时所取用的药品,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称量器具称量的。在化工生产中,物质的用量更大了,常以吨计。所以,在原子、离子、分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它们之间是通过什么建立起联系的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一、物质的量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需要确定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例如,用千米、米、厘米、毫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年、月、日、时、分、秒等来计量时间;用千克、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1971年,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建立“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把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需要。这个单位应是含有相同个数的结构粒子的巨大的集合体。正如我们把“12”这个数值称为“1打”一样,12枝铅笔、12双袜子可以分别称作1打铅笔、1打袜子。


编辑推荐

  配合上海市最新审定“二期课改”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课标化学解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