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临海黄沙狮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沈建中,郑瑛中,邵志根 等 著 沈建中、郑瑛中、邵志根、 等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07出版)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沈建中、郑瑛中、邵志根、 等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

沈建中,郑瑛中,邵志根 等 著  

页数:

135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概要

  黄沙狮子,因起源于临海市白水洋镇黄沙洋地区而得名。白北宋庆历年间杨显枪开设武馆,创立舞武一体的表演形式以来,近千年延续不断,代代传承。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将精湛的武艺与粗犷、淳朴、明快、刚健的舞狮表演融为一体,惊险刺激、刚柔相济、祭神娱人,极富欣赏价值和地域特色。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黄沙狮子的源流【壹】黄沙狮子的起源【贰】黄沙狮子的发展㈥拍黄沙狮子的道具【壹】黄沙狮子的制作【贰】黄沙狮子的表演道具【叁】黄沙狮子伴奏乐器黄沙狮子的表演【壹】表演风格【贰】表演形式【叁】上半坦、下半坦表演【肆】下盘、上盘表演黄沙狮子的价值【壹】实用价值【贰】审美理念【叁】人文内涵黄沙狮子的传承[壹】传承方式【贰】传承谱系黄沙狮子的保护与发展【壹】濒危状况【贰】保护措施【叁】保护规划附录【壹】临海有只让人提心吊胆的黄沙狮子川【贰】狮舞黄沙川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十二为狮子吞人:要球人和狮子在顶层的两张桌上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耍球人趁狮子上桌的间隙,把彩球系在自己右脚脚踝上,身子在桌上倒立起来。此时狮子发现了高高挂着的彩球,就直立起来张开大口,不顾一切地将球吃进嘴里。因球是牢牢地系在耍球人脚上的,结果把耍球人整个地吞进了肚子。因为狮子把整个耍球人都吞到肚子里,肚子鼓鼓的,此时的狮子表演动作应该是缓慢地张着大口喘着粗气,狮子头也慢慢地摇动。不觉间狮子感到肚子痛而摇头旋转,在桌上旋转一圈后掉头,张开大口把耍球人慢慢地吐了出来。耍球人立即从顶层下到下一层,直至到地面,回原地休息。此时的狮子已感到十分疲倦,只好在顶层桌面上踞伏。第十三为引狮下桌(柯狮子):一表演队员装扮成斫柴人,肩背一捆柴,一头系着一个布包着的饭团上场,转了一个圈爬上第一层桌子,边上桌边表白:“脚踏岭头步步高,凤凰飞来采仙桃。采来仙桃盘盘满,王母娘娘献蟠桃。”接下来,内容根据当地一些实际情况临时编排口白,主要是逗人发笑,起到调节紧张心情的作用。如:“各位人客地嬉戏,我回家买洒杀庚鸡。汉粽煮馒头,麻酒洒糕头。等客叫凳来,揩桌抹堂前。”

后记

黄沙狮子是江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的上桌狮舞,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民间精湛的武艺与传统舞狮表演不断融合、完善的产物,素以惊险绝伦的演技闻名四方。2006年,黄沙狮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临海争得了荣誉,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现《临海黄沙狮子》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即将出版。本书在深入普查、细致整理的基础上,尝试以浅显明白的文字及丰富的图片向世人介绍和展示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期望能以此唤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它、爱护它、保护它,使之世代相沿、传承不衰。本书篇幅有限,但也让所有参与编撰的人员付出了相当的心血和努力,特别是第一手资料的采录、搜集、整理。大家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几易其稿,才顺利完成了撰写工作。虽然如此,囿于学识和视野,书中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临海黄沙狮子》的编撰出版过程,始终得到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王淼主任和临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全书由沈建中整体策划、论证,并拍摄了大部分照片,郑瑛中负责文字的统稿和体例的规范。专家吴露生精心审读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校对过程中得到了卢三军、李忠芳的帮助,周若君、林慧俊无私提供了部分图片,在此深表感谢。《黄沙狮子》编委会主任苏小锐,副主任郑瑛中、沈建中。


编辑推荐

《临海黄沙狮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临海黄沙狮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