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主义的观点

[德]乌尔里希·贝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德]乌尔里希·贝克  

页数:

245  

译者:

杨祖群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目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在迅猛加强。全球化现象凸现于世,全球化成为最时髦的词语,在全世界主流媒体上不断出现、在大多数人的嘴边流动。随着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快速渗透,反对全球化的声音也呈现出来,美国左翼学者爱德华·赫尔曼认为:“全球化迄今带来了生产力的衰退、社会的灾难和对稳定的威胁”;“全球化是对民主发动的进攻……”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并不是我们今天生活的附属物,它是我们生活环境的转变,它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不管人们是欢呼还是咒骂全球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全球化就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知识语境,是当代知识分子认识、关照、介入现实的新工具。他指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在这里,流动指的是物质产品、人口、标志、符号以及信息的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当前欧洲所处的社会关联和民族意识背离等现实境况,从国家意识、地域关联、生活形态,以及战争、宗教、公民权利、社会冲突等诸多方面,阐明自己所推崇的世界多样性的主张,并在理论和政治层面上加以新的定位,完成了“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每个人又是不同的”世界主义新构想。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兼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风险社会:走向另一种现代性》(1986)、《风险社会的政治》(1991)、《政治的发明,论反思现代化的方法》(1993)、《自由之子》(1997)、《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2002)、《词语的沉默:论恐怖与战争》(2002)、《世界主义的欧洲:第二次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2004)、《世界主义:相互依存的政治》(2005)、《世界风险社会——寻找失去的安全》(2007)等。这些著作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

书籍目录

引言为什么世界主义的观点是“世界主义的”第一部分 世界主义的现实主义 第一章 世界意识,无国界意识:区分哲学世界主义和社会科学世界主义 第二章 其他人的真理:世界主义与其他类型学派的交往——差异、误解、自相矛盾 第三章 世界主义的社会及其对手第二部分 具体化,展望 第四章 政治的政治:世界主义化与反世界主义化的论证 第五章 战争即和平:关于后民族主义时代的战争 第六章 世界主义的欧洲:现实与乌托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世界意识,无边界意识:区分哲学世界主义和社会科学世界主义  一、世界主义观点中的新意是什么?  与社会科学领域中字谜“全球化”的交往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否定阶段,第二个是概念精确化和经验的探索阶段,第三个是认识论的转折阶段。第一阶段,对世界主义的出现所产生的第一个反应是,思想主流否定(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性或重大意义,并把所有在关键词“全球化”下出现的不寻常现象均列为社会科学的议程,宣称对于历史而言,它并不是新的东西。这种类型的解释方法失去了可信性。第二阶段,作为差异最大的学科的社会科学家开始着手下列工作:概念性地分解全球化现象,并把它定位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经验主义的议题范围内。[例如赫尔特(Held)等于1999年;拜斯海姆/苏恩(Beisheim/Ztirn)于1999年;兰德利娅(Randeria)于2001年;萨森(Sassen)于2003年以及更多的人]  第三阶段,在所达到的尺度方面形成一个认识论的转折:对全球化的认识开始传播开来,当内部与外部、国家与国际、局部与全局、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差别变得模糊不清时,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单位将承担各自的份额。[吉勒/利安(Gille/Riain)于2002年;布兰纳(Brenner)于2000年;施密特(Schmitt)于2001年;贝克于2002年和2003年,还有其他许多人]如果确定这些单元的前提和界限瓦解了,那么将会发生什么呢?向认识论转变的全球化研究提出了这个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主义的观点 PDF格式下载



正版不错,包装不错,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