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望
2012-1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W. James Jacob 编
118
159000
华东师范大学
俞立中主编的《教育展望(152艾滋病教育)》包括“编者按”、“专栏”、“教育家简介”三个部分,内容围绕“艾滋病教育”展开,具体包括“专栏导言——反思艾滋病教育的设计:平衡现实需要与最佳实践”、“正规课程中的艾滋病教育”、“非正式教育在防治菲律宾和台湾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突发事件、冲突和后冲突中背景下的艾滋病教育”等。
编者按
专栏:艾滋病教育
导言——反思性艾滋病教育设计:平衡当前需要与最佳实践
正式课程中的艾滋病教育
非正规教育在菲律宾和台湾地区防治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冲突及后冲突环境下的艾滋病教育
职前和在职教师培训计划(PITT)培养教师在艾滋病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国家策略: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及发展伙伴开展有效艾滋病教育的协同网络
教育家小传
彼得·K·皮奥特
版权页: 插图: 受近半个世纪内战煎熬的南苏丹摆脱了数年冲突而成为一个国家,地处动荡的东非地区边缘。就南苏丹而言,内战的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斗争产生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内流浪者和遍布全球的移民人口,但另一方面内战也产生一些学者所说的可能屏蔽艾滋病病毒的功能(Boo,2007;SSAC,2007;Spiegel,2004)。在对该国一个简单个案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艾滋病病毒在南苏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集中在防治方面以及教育部门的能力建设困难重重。苏丹遭遇两个阶段的南北内战。第一阶段(1955—1972)止于亚的《斯亚贝巴协议》。第二阶段(1983—2005)更严重,导致250多万人死亡,产生了500万流浪者和100万难民。2005年,苏丹政府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签署了一份全面的《和平协议》(CPA),并最终在喀土穆建立国家统一政府和南苏丹政府(GOSS)。自《和平协议》签署以来,南苏丹政府一直致力于巩固和平,并为国家各领域的发展使各体制就位。 总的来说,南苏丹艾滋病病毒流行率较低,成人流行率大约是2.6%(CDC-Sudan,2007)。有时长时期的冲突能隔离社区,社区无法频繁交往,所以能防止艾滋病病毒疫情蔓延。这也很有可能是南苏丹的情况。冲突结束了,与邻国之间的交流、交易和交往也增加了。和平协议开发苏丹的该地区,迁人人口增多了,同时开发了新贸易通道。难民不断返国,与近邻乌干达和肯尼亚的贸易也增多了。在莫桑比克也发现有类似的流行模式。成人的疾病流行率徘徊在1%,但在过去10年里飙升至2007年的12.5%(UNAIDS/WHO,2008b)。该模式虽然饶有趣味,但也不等于所有的冲突和后冲突环境降低了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率,因为数据有限,又没有系统搜集数据的基本设施。 2006年南苏丹艾滋病委员会建立,表明政府意识到需要采取多方面合作的措施以建立国家战略框架,艾滋病教育是该多方面战略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该战略也面对诸多挑战。教师和管理者接受的艾滋病教育少之又少或没接受教育。中小学教师较少在大学接受教学学位。新近组成的政府正竭力给广大教师支付报酬。教育、青年、体育部(MOEYS)的领导尽职尽守,但却缺乏资金以建立该国与后冲突环境相关的高质量的国家课程。教育、青年、体育部以建设教师培训学院为首要任务,并努力在其国的十个州推行职前和在职教师培训计划。南苏丹有相当部分教师和管理者是来自肯尼亚和乌干达等国的侨民。
《教育展望(总第152期):艾滋病教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