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构造地质学

曾佐勋//樊光明 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曾佐勋//樊光明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教学需要,于1990年由朱志澄、宋鸿林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第一版。1999年由朱志澄主编出版了《构造地质学》第二版。《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精品课程)》是《构造地质学》第三版,对原书内容作了更新和完善。  编写第三版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保持第二版的基本框架和风格,体现以构造解析为思路的构造地质学现代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和要求,并具有中国特色。全书在系统论述构造地质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各类构造的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以适应新时期对地学人才的构造地质学知识的基本要求。本次修编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实习和野外教学实习内容单独成书《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与《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精品课程)》配套使用。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精品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地质生产和科研人员参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 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 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 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构造地质学的发展态势第二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第二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 软沉积变形第四节 水平岩层第五节 倾斜岩层第六节 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意义第三章 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 应 力第二节 应力场第四章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第一节 位移和变形第二节 应变的度量第三节 均匀形变和非均匀形变第四节 应变椭球体的概念第五节 应变椭球体形态类型及其几何表示法第六节 有旋变形和无旋变形第七节 递进变形第五章 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 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 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 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 岩石断裂准则第六章 劈理第一节 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 劈理的形成作用和应变意义第三节 劈理的观察与研究第七章 线理第一节 线理的分类第二节 小型线理第三节 大型线理第四节 线理的观察与研究第八章 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 褶皱形态描述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第四节 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 叠加褶皱第九章 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 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 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 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 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 关于褶皱作用问题第十章 节理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第二节 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 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 区域性节理第五节 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 节理的野外观测第十一章 断层概论第一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 断层分类第三节 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 断层位移一长度关系及断层联结第五节 断层岩第六节 断层效应第七节 断层的识别第八节 断层的观测第九节 断层作用的时间性第十二章 伸展构造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第十四章 走向滑动断层第十五章 韧性剪切带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  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类地行星及行星卫星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上的各种变形样式、组合型式和形成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对地球的构造研究可以称为地球构造地质学,对火星的构造研究可以称为火星构造地质学,依此类推。本书内容属于地球构造地质学。  二、构造尺度  构造尺度主要是指构造规模。地壳和岩石圈中的构造规模相差极大,大至全球性,小至纳米级,为研究方便乃对各级不同规模的构造划分为不同尺度。构造尺度的划分不仅与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相关,而且与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关。各种尺度的构造既表现在空间的组合和叠加,还表现在构造的主次控制关系。每一构造单元和构造实体,都可划分为不同尺度的构造。每一级尺度的构造既具有其自身特征,又反映其总体规律。因此,越是从不同尺度观察和研究构造,对构造的认识也越全面越深入。  关于构造尺度的划分尚元统一方案,一般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超微型六级。  巨型构造 主要是指山系和区域性地貌的构造单元,如喜马拉雅造山带等。  大型构造 造山系等区域构造单元中的次级构造单元,如复背斜、复向斜或区域性大断裂。一般展布于1:200 000图幅或联幅范围内。  中型构造 主要见于一个地段上的褶皱和断层,在1:50 000或更大比例尺地质图可见其全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构造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