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概论
2010-10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李正元
169
无
《学术论文写作概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不同类型学术论文撰写方法的个性和共性中找到了撰写学术论文的突破口,为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范式。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什么是学术论文”,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内涵、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和为什么要写学术论文。第二章:“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及架构”,介绍了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基本架构和四种基本类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学术论文写作构思”,介绍了学术论文选题及其选题原则、搜集并研究相关资料、学术论文的结构及其建构原则、编写写作提纲。第四章:“学术论文文体撰写”,介绍了学术论文开头、正文和结尾的写作方法和基本写作思路。第五章:“文首和文尾的撰写”,介绍了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和注释等方面的写作方法和要领。第六章:“学术论文的修改与投稿”,介绍了学术论文的修改方法、投稿技巧以及与投稿密切相关的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方面的知识。 《学术论文写作概论》为硕士研究生的必备书,也可作为博士研究生和其他学者的参考用书。
李正元,男,研究员,生于1950年8月,湖北省鄂州市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兼任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委员、湖北省社科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编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研究,对这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辑出版了6本专著。主持或参与完成了8项研究课题,其中1项获国家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获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十佳社团工作者;2006年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2008年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第一章 什么是学术论文/1一、学术论文的内涵/1二、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6(一)学术性/6(二)创新性/7(三)理论性/8(四)规范性/10三、为什么要写学术论文/10(一)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10(二)是评价一名学者学术水平的依据之一/10(三)是进行学术交流的载体/11(四)是传承文明与发展文明的重要手段/12(五)是学者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13第二章 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及架构/15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15二、学术论文的基本架构/17三、四种类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18(一)论证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18(二)实证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19(三)综述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20(四)述评型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21第三章 学术论文写作构思/23一、学术论文选题及其选题原则/23(一)学术论文选题/23(二)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24二、搜集并研究相关资料/26(一)搜集资料的原则和方法/26(二)研究搜集的有关资料/29三、学术论文的结构及其建构原则/30(一)学术论文的结构/30(二)建构论文结构的基本原则/30四、编写写作提纲/31(一)拟腹稿/32(二)编写文字写作提纲/33第四章 学术论文文体的撰写/33一、开头和结尾/39(一)学术论文的开头/39(二)学术论文的结尾/39二、正文的撰写/42(一)论点/45(二)论据/46(三)论证/48第五章 文首和文尾的撰写/51一、文首的撰写/53(一)标题/53(二)署名和通讯地址/53(三)摘要/57(四)关键词/59(五)基金项目/64(六)作者简介/65二、文尾的撰写/66(一)参考文献的撰写/66(二)注释的撰写/66(三)参考文献和注释序号在文中的位置及标注方法/70(四)英文标识/71第六章 学术论文的修改与投稿/71一、学术论文的修改/73(一)为什么要修改论文/73(二)学术论文的修改方法/73二、怎样投稿/74(一)必须正确认识自己/75(二)要认真研究所撰写的论文适合在哪种期刊刊出/75三、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76(一)核心期刊/77(二)权威数据库来源期刊/77范文1:教育分权内涵再探/81范文2:智力资本与企业可持续成长关系的实证分析/87范文3:必要的张力:在科学与人文之间/97范文4: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问题研究述评/108附件:文字书写有关规范要求/113参考文献/159李正元诗选/160后记/168
(3)最好不用客套话,也不宜对自己的观点或结论作出评价。 例如黄福涛教授的《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研究——历史与比较的视角》一文的结尾: 通过对部分国家的历史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完全意味着包括本科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变化。在一定时期,高等教育数量的扩大并没有直接导致教育质量保证模式产生本质的变化,许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迈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依然保留了精英阶段的基本特征。相比之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国家几乎都出现了形式、内容或结构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单纯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足以改变精英阶段形成的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精英阶段形成的质量保证机制能否适应大众化或普及化带来的变化,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程度,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竞争中的地位、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否发生革命性变化等,都可能是影响一国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构建还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数量增长之外的其他多种因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