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形态构成
2012-8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立体形态构成》从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立体构成的理念、各相关要素以及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等。《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立体形态构成》大量选用了多种风格的设计作品,新颖独特、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知识性,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第1章立体构成理念与特征 1.1构成的起源与基本概念 1 1.2立体构成的概念 4 1.3立体构成的特征 6 1.4立体构成的学习目的 l2 第2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语言 2.1空间 13 2.2量感 21 2.3肌理 25 2.4光和影 29 2.5错觉 31 第3章立体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35 3.1变化与统一 35 3.2对比与调和 37 3.3节奏与韵律 39 3.4单纯 41 3.5对称与均衡 43 第4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45 4.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45 4.2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48 第5章立体构成的造型训练 60 5.1立体构成的造型基本方式 60 5.2半立体练习 63 5.3线立体构成练习 75 5.4面立体构成练习 84 5.5块立体构成练习 llO 5.6综合立体构成练习 129 5.7利用三维软件制作立体形态 l33 第6章立体构成常用的材料与加工门36 6.1纸类材料 136 6.2泡塑材料 139 6.3软性材料 140 6.4竹木材料 142 6.5泥石材料 144 6.6金属材料 145 6.7玻璃材料 147 6.8废旧材料 149 第7章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门52 7.1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l52 7.2立体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l58 7.3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l67 7.4立体构成在雕塑中的应用 l70 7.5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l74 第8章优秀作品欣赏 l77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5.2半立体练习 5.2.1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构成也被称作二点五维构成、二点五维浮雕或半浮雕,是通过在平面上做出起伏的立体变化,使平面成为具有立体感的造型,是由二维到三维的一种过渡,是一种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造型形式。半立体构成的练习是从平面到立体构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训练步骤。在造型设计中,壁挂、壁饰等都是半立体构成的应用。半立体构成是以平面为根基,并对其形体进行起伏变化和立体化的塑造与修饰,因此它具有平面所不具备的量感和立体效果。 5_2.2半立体构成的制作与表现方法 半立体的制作材料—般是工艺技术加工简便的各种薄形面材。如各种纸张、纺织物、金属薄板、有机玻璃、木板、泡沫板、石膏等面材。 1.制作方式 将一张8cm×8cm的正方形纸张,通过切割、划痕、折叠等方式,使其平面的纸面形成具有一定浮雕感的形态效果。 2.造型方式 造型方式上有封闭型、开敞型、二者结合型,造型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折。通折是一张纸的对应边之间直线对折的方式,经折叠后起浮雕的造型。 错折。利用纸面的开口,形成错位的折叠方式。 折边。折边的方式有折一边、折对边、折邻边、折周边。 折角。折角的方式有折一角、折对角、折邻角、折四角。 3.形式变化 直线折叠:垂直线、水平线的折叠造型。 斜线折叠:各种斜线的折叠造型。 曲线折叠:各种曲线的折叠造型。 3.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区别 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关系就像是物体运动现象中的动和静的对应关系,动的运动表现为物理空间,静的运动(思维运动、人眼聚焦运动等)表现为心理空间。物理空间作为物质实体限定空间,其运动现象是可视、可触摸的、可计量的,容易把握。心理空间是静的运动现象,是物体内在的,其运动能量源于人的心理活动的感觉和经验积累,人的思维活动没有形,是不可视、不可计量的。人对心理空间的感受,可以以静的心理活动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空间场 心理空间场是物体实体内力向周围扩张延伸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势力。这种势力往往在人的思维中表现为一种无形的能量,其能量随空间变化而变化,其运动轨迹和范围可以用“空间场”来描述(图2—1—5至图2—1—8)。
《高等教育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立体形态构成》不仅可供相关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亦是立体构成兴趣爱好者自学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