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稳定的微观治理基础

张振兴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张振兴  

页数:

274  

前言

  人类进入21世纪,就进入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进入了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新时代。如何应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类必须坚持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因而,我们诚邀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们撰写“新世纪经济管理博士丛书”,以传播创新的经济管理前沿知识。“新世纪经济管理博士丛书”由上海市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上海基本建设优化研究所和(基建管理优化)编辑部等单位联合组织编纂。  上海市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原名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上海分会,由上海市市委宣传部批准,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员,系学术性社会团体。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应用国内外先进的优化理论、方法,积极开展基建优化研究,为我国尤其是上海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该研究会会员遍布上海投资与建设领域,其理事会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房地局、宝钢集团、上海市建工集团、上海市房地集团、上海市城建集团、上海市建材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各大建筑设计院、国家有关部委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局(公司)、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领导、专家、学者、教授组成。

内容概要

金融稳定是一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学术界和实务界一致认为,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是判断金融体系是否稳定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本书按照这一标准,从企业融资与治理结构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的金融脆弱性问题,探讨了我国金融不稳定的内在机制。

作者简介

张振兴,男,生于1970年12月,山西人,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先后就职于国内知名大型国企、大型券商和金融监管部门,具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金融从业经验。曾在《改革》、《经济学家》、《投资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金融时报(理论版)》、《证券市场(蓝)周刊》、《中国证券报》等全国性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为什么研究投融资体系和金融脆弱性 二、为什么选择公司融资和治理结构的视角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一、金融脆弱性、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 二、企业融资与融资结构 三、治理结构与委托一代理关系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 第一节 国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一、金融脆弱性和金融不稳定 二、企业融资与融资结构 三、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一、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稳定 二、企业融资与融资结构 三、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本章小结第三章 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演化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发达国家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一、发达国家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二、发达国家公司融资和治理结构的变迁 第二节 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的变迁 一、东南亚国家的过度银行化的融资制度 二、东南亚国家危机前的企业融资与金融脆弱性 三、东南亚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风险与金融危机 第三节 经验与教训 一、对两种不同融资模式和治理结构的考察 二、对东南亚国家的考察——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本章小结第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融资、治理结构与金融脆弱性 第一节 融资结构、治理结构与融资行为 一、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变迁和现实特征 二、行政约束下的内部人控制 三、国有企业融资行为分析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绩效与金融脆弱性 一、企业固定投资理论 二、过度投资和过度竞争下的国有企业 三、政府性公司的运作方式与金融风险 第三节 高储蓄一高投资的循环和金融压抑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治理结构与金融效率 第一节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和治理结构 一、民营企业融资研究文献综述n 二、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第二节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绩效分析 一、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现状和绩效分析 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绩效表现 本章小结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 第一节 中国证券发行制度和公司融资状况分析 一、中国证券发行制度变迁与制度有效性分析 二、中国证券市场上公司融资的状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行为分析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二、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第三节 企业融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企业融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二、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证券市场泡沫和市场功能错位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和股市泡沫形成与破灭原理分析 二、功能错位与功能边缘化 三、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不确定性 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经济伦理学思考——休漠的正义法则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本章小结第七章 错位的产权布局与扭曲的融投资体系 第一节 扭曲的融投资体系和金融的非均衡 一、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二、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与治理结构的失效 三、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改革的两难选择 第二节 金融管制下的企业融投资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资本一劳动价格的扭曲与内需不足 二、经济的对外依存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三、企业行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第三节 产权特性与产业特性的不相容 一、国有产权布局的错位 二、对企业自生能力和政策性负担的再探讨 三、“国退民进”后的金融效率——外部治理的重要性 第四节 金融结构、融资模式与金融脆弱性 一、金融结构和融资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金融结构失衡和金融改革的困惑 本章小结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资金运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导向作用,企业融资过程实质上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资金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并取得合理回报,关系到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关系到金融资产的质量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企业融资表现为既定目标下的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合理的融资行为将形成优化的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融资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也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治理结构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中国银行业和金融业的稳定,不仅取决于银行业和金融业自身的改革,还取决于中国企业的成功改革,乃至企业改革与金融体系改革的相互配合。所以,研究中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特定融资结构决定下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下的投资与融资行为,以及企业行为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具有重  要意义。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稳定的微观治理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