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饭店传奇

边东子 边东子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边东子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

边东子  

页数:

3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京饭店传奇》全景式讲述了北京饭店自1901年开办以来开的兴衰史,而构成这一历史的则是众多让人读来饶有兴趣,值得咀嚼的历史掌故和珍闻轶事。“小门童挡驾大将军—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首晤北京饭店”、“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服务”、“外宾们说北京饭店是政府宾馆”、“为毛主席飞车送饭”、 “为领袖理发的理发师”、“惊动中南海的北京饭店事件”等以北京饭店为背景的故事。该书风格独特,手法细腻,史料翔实,是一部以生动的微观历史细节反映宏观历史的不可多得的作品。

作者简介

边东子,浙江诸暨人。上过学,下过乡,当过教师。曾任科普编辑、文学编辑、音像编辑。后转入创作,主要获奖作品有长篇小说《神厨传奇》,广播剧《世纪之声》(合作)、《山魂》、《妈妈,对不起》、《包起帆》,短篇小说《五十年前的潜伏》等。近作有传记文学《风干的记忆——中关村特楼内的故事》广受好评,10集科普卡通广播剧《五福猫和小红袄》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书籍目录

引子01 两个法国人,一位小伙计 02 金字镌刻的“北京饭店” 03 莫名的暴利和梦中的大厦 04 北京饭店第一楼 05 乱世中的“诺亚方舟” 09 大将军光临,小门僮挡驾 10 欢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1 蒋总司令为何而怒 12 蒋介石、张学良首晤北京饭店 13 “九一八”悲歌14 名人舞蹁跹15 有了一位华人副总经理16 这里曾是艺术圣殿17 夜幕下的北京饭店18 晓风吹残月19 曙光初现20 换了人间 21 起朝霞、凝祥云、聚风雷22 迎接新中国23 在开国大典上 24 开国第一宴 25 不平静的国庆周年之夜26 高楼大厦平地起27 初现“中国烹饪大本营”28 共和国瑰宝——建国瓷29 为了和平解放西藏30 “Government Hotel”——政府宾馆31 走出国门 为新中国的外交服务32 欢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33 欢起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4 名歌佳肴话友谊——在第二次建交高潮中35 毛泽东、苏加诺、红玫瑰和银烟盒 36 北京饭店出外会37 方圆之变38 不则风云与苏东贵宾39 富尔之行40 谭家菜新生记41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 42 为毛主席飞车送饭 43 迎接建国十周年 44 群英为群英摆宴,功臣为功臣庆功45 三年困难时期46 服务到心上47 比金子更贵的心48 万紫千红才是春49 真正的顶上功夫50 扬眉吐气的岁月51 李宗仁归来之后52 两位友好邻邦的主席和北京饭店的厨师53 一次特殊的记者招待会54 黑云压城的日子55 西哈努克的心愿56 为中美关系改善做贡献57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贡献58 在第三次建交高潮中59 旧地重游60 顶风建起新大楼61 黑云翻墨未遮山62 仍有梅香暗飘来63 总理和我们64 震不倒的饭站,震不垮的队伍65 我们心中的毛主席

章节摘录

1两个法国人,一位小伙计扛洋枪的洋兵闯进了古都,“江米巷”变成了“交民巷”。两个到中国来淘金的法国人开起了一个小酒馆。中国人和洋老板争吵,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却是个半大小子。在北京城东南,有一条举世闻名的街道——东交民巷。这里本来叫“江米巷”,元代以后,从江南运来的大米在这里集散,故有此名。明代,这里建起了正阳门,把江米巷截成两半,东边的叫做“东江米巷”,西边的自然就称做了“西江米巷”。那时的东江米巷风光旖旎,它的西边有一条河,名为御河,夹岸四季景物不同,春有嫩柳含烟,夏有绿荫清流,秋有黄栌红枫,冬天更有银镶玉裹的雪世界。这番美景常引得文人墨客或诗兴大发,或灵感突降。正是由于这里景色优美,风光宜人,中国人又向有好客的传统,于是自明代开始,就在御河桥边建立了专门接待外国人的机构——“会同馆”。据记载,1441年建成的“会同馆”分南北两馆,有客房763间,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饭店”。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以后又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向清政府提出,要建立使馆,常驻京师。国与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馆,本来是一件对等互利的好事,可是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胆量与本钱,只能唯唯诺诺。于是,御河桥所在的东江米巷一带就成了使馆云集之地了。北京人常以所在地的特点作街道和胡同名。某条胡同住过一位姓石的驸马爷,于是这条胡同便称为“石驸马胡同”。某地曾有一个戏楼,这里就叫做“戏楼胡同”,虽然戏楼早已是人去楼塌,连废墟都找不到了,可是名字却传了下来。依据这种传统,北京人又约定俗成的把“江米巷”,改称了“交民巷”。望文生义,倒也算贴切。及至后来帝国主义列强又强行将使馆区扩大,中间设立隔离带。于是人们也就把东交民巷周围的一大片地方都称作了“东交民巷”。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按中国农历算是庚子年,鼠年。以美、英、俄、法、德、意、日、奥组成的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保卫使馆,大举入侵中国。6月17日,他们从大沽口登陆,克天津,陷河西务,下杨村,一路攻城掠地,于8月14日占领了北京。因为义和团曾经进攻过东交民巷使馆区,因此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东交民巷自然成了屯兵重地。是军队就要操练,于是东单牌楼以南,崇文门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就成了洋兵的军营和练兵场。八国联军的入侵,打破了北京的宁静与祥和。从此,晨曦中东单一带再也听不到那悠远古老的驼铃、巧啭百啼的鸟鸣和苍凉遒劲的叫卖,取而代之的是操着各国语言的口令声和军刀的碰撞声,还有炮车碾过古老的街道的轰隆声,马队踏过文明古都土地的铁蹄声……以洋枪洋炮开路,外国的资本、商品、各种各样的商人、实业家、投机者也纷纷来到中国。可是东单一带的平民百姓总要生活下去,“洋兵”也不能一天到晚总是剑拔弩张的过日子。时间长了,一些善于抓住商机的小商小贩就在东交民巷和东单外国兵营周围开了些小酒馆、小饭铺,赚外国人的洋钱以养家糊口。慢慢地,有些外国商人也从中悟出了生财之道,于是也在这一带做起了各种各样的买卖,甚至还有妓院。从此这里便成了外国兵的聚集之地。在东单和崇文门之间,有一条苏州胡同。这名字是怎么来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这里曾经有苏州人聚居,有人说,这里曾经是苏州会馆的所在地。不管怎么说,反正和苏州有关系。苏州人讲起话来,吴侬软语,如莺啼翠柳,鸟鸣花间,非常动人。可是现如今,离这条胡同西口不远的地方,却有人在大声争吵,一方是京腔京韵,平上去入,四声分明;一方却是洋腔洋调,出口滔滔,不知说的是哪国话。原来,这里开着一家酒馆。这酒馆不算大,门外不仅有中国式的招子、幌子,还有几行洋文。过往的人们一看就明白,这是专门招揽外国人的买卖。从此,东单这一带,这种专门招揽外国人的店铺越来越多了。这天,一位达官显贵不知为什么兴致突发,要用“番菜”待客,于是就派佣人到这家小酒馆订一些煎牛排和红葡萄酒。酒馆的老板是两位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外国人。买卖双方连比划带猜,总算把交易做成了。可是没想到,正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一位瘦瘦的洋老板用手捏着佣人交到他手里的银元,在手里掂了掂,头一歪,“嗯哼”一声,显出一脸的狐疑。那个佣人以为是问他,应当找多少钱。他心想,“洋人大概不识数,这点账都算不明白。”就说,“这位洋大人,您应当找我十枚大钱。”他怕外国人听不懂,又在柜台上写了个“十”。没想到,那位洋老板对着那个“十”字左瞄瞄右看看,摊开两手耸?肩,随后又伸出右手的食指摆了摆,嘴里还吐出一大串洋话。佣人不高兴了,他心想,“怎么着,这洋人不找钱了?”于是就和洋老板理论起来。可是因为语言不通,两人越说越乱,正在纠缠不清,另一位洋老板出来了,他不但个头儿大,脾气大,嗓门儿还大。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就朝着佣人大吼大叫起来。佣人因为事关自己的利害,也就扯开嗓子,和那位火暴脾气大嗓门的洋老板争吵了起来。北京人爱看热闹,洋人和中国人吵架,更觉得新鲜,于是门口堵满了看热闹的人,有胆大的还进了店,瞪着眼珠抻长了脖子细细地看。在店里喝酒的洋兵,由于占地利之便,更是拥来了一堆。围观的人都是想看热闹,谁也没有居中调停的意思,就是想调停也办不到,因为这些中国人里没有一个能听懂外国话。而这些外国大兵呢,也没有一个能说中国话,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官员是最好对付的,中国的宝物是最容易得到的,可是中国的话却是最难学的。正闹得不可开交,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一个半大的小子忽然挤了进来,他哈哈一笑说:“都别争了,你们闹误会了!”大家定睛一看,这个半大小子也就是十四五岁,唇红齿白,模样倒也周正,一双眼睛中透着灵气。出乎大家意外的是,这半大小子竟然用洋话,对那两个外国老板叽里咕噜了一阵,两位外国老板乌云密布的怒相,立刻就变成了春风满面的笑脸。围观的人一阵惊愕,有人不禁啧啧连声:“神了,这么大的孩子就会说洋话。我活这么大一把年纪,连这洋人说的是哪国话都闹不清。这孩子必是大户人家子弟。”原来,那个半大的孩子叫邵宝元,年方14岁。邵宝元一家原在天津。天津从地理位置上讲,有拱卫北京的作用,于是又叫天津卫。邵宝元的父亲本是个手艺人,但是他把教育子女看得很重。1892年,也就是邵宝元7岁那年,被送进了一所私塾读书。邵宝元不仅聪颖好学,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表哥因为才学过人,曾经当过晚清摄政王家的老师,表嫂的学问也很好。邵宝元每日放学之后,都要到表嫂那里,由表嫂充任“家教”,解惑答疑,另外还要补充些在私塾中没有学过的内容。邵宝元的学识长进很快,11岁时就粗通文墨,写得一手好字。“初生之犊不畏虎”,一次,有人拿扇面来求他书写,他竟也不推辞,挥笔而就,对方看了很满意,高高兴兴地捧了回去。邵宝元最难忘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街上拾到了几十个铜钱,喜出望外地把这笔“小财”拿回家去给父亲看。都说见钱眼开,没有想到邵宝元的父亲一听钱的来路,脸都变了色,把儿子叫到祖先牌位下,郑重地对邵宝元说:“儿啊,做人有两不可,‘不义之财不可取,缺德之事不可为’。你知道你表哥为什么那么早就过世了吗?”邵宝元摇摇头。父亲按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说道:“你表哥学问好,可是他帮人家分家。好嘛,分家,那还不是有损祖德吗?结果呢,年纪轻轻,还没来得及中举就吐血而亡。所以缺德的事万万干不得,不义之财万万取不得。这钱说不定是哪位上有七十老母,下有黄口乳儿的人,辛辛苦苦挣下的养家钱。咱要是花这钱,那不是缺了大德了吗?”见邵宝元低头不语,父亲知道儿子是把自己的话记在心里了,就说:“把这钱拿上,在哪儿捡的,就到哪儿等着去,一定要等失主来找为止。”就这样,邵宝元真的就在捡钱的地方等着失主,一边等,脑海里还翻腾着父亲的话:“不义之财不可取,缺德之事不可为。”这个人生道理很朴实,在现在某些人看来,也许还很迂,可是它却给了邵宝元很深的影响。


编辑推荐

《北京饭店传奇》:豪华的饭店聚历史烽烟,丰盛的酒宴有唇枪舌剑,华贵的舞厅展人世代谢,显赫的国宾留种种美谈。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饭店,20世纪中国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都在北京饭店留下了他们载入史册的身影。北京饭店不仅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本身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史、文化史、旅游史。百年来的北京饭店记载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那些屈辱、那些抗争、那些光荣、那些梦想,汇聚了一系列震撼世界的传奇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饭店传奇 PDF格式下载



总体而言还算可以,有一些小故事原来是不知道的,但写作功底还欠火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