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昌讲美术/领导干部读经典
2008-10
长征出版社
郑午昌
17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郑昶(1894-1952),字午昌,号弱龛,嵊县人。画家、美术史家。早年就读于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工山水,兼擅花果,善画杨柳。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首创汉文正楷字模,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任总经理。历任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及新华艺专教授,并与谢公展等组织蜜蜂画社等,任中国画会常务理事。著有《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全史》、《中国壁画史》等。
出版说明编辑大意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雕塑第三章 建筑第四章 绘画第五章 书法第六章 陶瓷编后记
英国雷特(Herbert Read)教授近著《艺术之意义》(The Meaning of Art)中论到中国艺术,有这样的一段:中国艺术较埃及艺术为有系统、有条理,且其所受外国影响甚大,渊源甚深,故其艺术可说是超越国境的。中国艺术起源于纪元前十三世纪,递传变迁,迄于今日。中间虽经过黑暗与摇撼不稳的时期,但其精神是始终一贯的。世界上艺术活动之丰富畅茂,无有过于中国,而艺术上的成就,亦无有出于中国之右者。不过,中国艺术却因种种关系有着它的限度,从未能造就宏大瑰玮的气度;但此仅限于建筑一端而言,盖吾人从未见有任何中国建筑,足以与希腊或哥特式建筑相媲美。然除建筑而外的一切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已能臻吾人理想中的完善境地。且此类善美的作品,屡见不鲜,绝非偶然获得之产物。 讲到中国艺术,吾人不能不想到中国幅员的辽阔广大等于英国的极北直至阿拉伯的极南。中国与他国互通气息。因而其艺术上之特性互相雷同者,为印度,波斯及日本。如此特质所成之东方艺术,正如西方哥特式与希腊艺术一样,乃是超越国境的、世界的。东方艺术的各种特质之一归宿点,厥为对于宇宙之态度。此种态度与西方人的完全不同。东方人对于宇宙,不能如希腊人一样采取一种镇静接受与感觉享受的态度,也不能如哥特人一样采取一种恐惧而虔敬的态度。中国人的态度可说是神秘的。他之接受宇宙,与希腊无异,但他却不佯作了解宇宙:这便与希腊人不同。他之于一切事物中观察到神秘,与哥特人无异,但他不因神秘而畏惧:这便与哥特人不同。
本书即为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内容“根据各种美术如何演进的情形而历述其源流、派别及其与各方面之关系,多以事物来证明历史,故于各种美术的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或特殊的事实,无不从详介绍”,实为一部优秀的中国美术史读本。本次编辑过程中对其文字除错讹之处外,一仍其旧。如将蒙古族视为“野蛮民族”等表述,为保持原作原貌,也未做改动。读者自会明晓其局限。另外,书中还选配了多幅插图,以飨读者。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漏注及误处恐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历史上一盛一衰的循环律,是不尽然的,这是早经现代史家所证实了。不过文化进展的路程,正像流水一般急湍回流,有迟有速,凡经过一时期的急时,而后此一时期,便稍迟缓了。 ——郑午昌
《郑午昌讲美术》即为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美术史》,内容“根据各种美术如何演进的情形而历述其源流、派别及其与各方面之关系,多以事物来证明历史,故于各种美术的代表作家,或代表作品,或特殊的事实,无不从详介绍”,实为一部优秀的中国美术史读本。本次编辑过程中对其文字除错讹之处外,一仍其旧。如将蒙古族视为“野蛮民族”等表述,为保持原作原貌,也未做改动。读者自会明晓其局限。另外,书中还选配了多幅插图,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