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词十六讲/领导干部读经典

朱自清 等著 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作者:

朱自清 等著  

页数:

328  

字数:

313000  

内容概要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级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讲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第二讲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第三讲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第四讲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第五讲 诗的语言 一 诗是语言 二 诗与文的分界 三 诗缘情 四 组织 五 传达与了解第六讲 诗多义举例 一 古诗一首 二 陶渊明饮酒一首 三 杜甫秋兴一首 四 黄鲁直登快阁一首第七讲 宫体诗的自赎第八讲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第九讲 论平仄四声第十讲 论韵第十一讲 论音律第十二讲 论作法第十三讲 唐五代词略 一 唐人词略 二 五代十国人词略第十四讲 两宋词略 一 北宋人词略 二 南宋人词略第十五讲 金元词略 一 金人词略 二 元人词略第十六讲 明清词略 一 明人词略 二 清人词略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讲言志  四 作诗言志  战国以来,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的《佹诗》,首云:  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杨惊注:“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诗以四言为主,虽不合乐,还是献诗讽谏的体裁。其次是秦始皇教博士做的《仙真人诗》,已佚。  他游行天下的时候,“传令乐人歌弦之”,大约是献诗颂美一类。西汉如韦孟作的《讽谏诗》,韦玄成作的《自劾诗》等,也都是四言,或以讽人,或以自讽,不合乐,可还是献诗的支流余裔。不过当时这种诗并不多。诗不合乐,人们便只能读,只能揣摩文辞,作诗人的名字倒有了出现的机会,作诗人的地位因此也渐渐显著。但真正开始歌咏自己的还得推“骚人”,便是辞赋家。辞赋家原称所作为“诗”,而且是“言志”的“诗”。《楚辞·悲回风篇》道: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又庄忌(哀时命篇》道:  志憾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  说得都很明白。既然是“诗”,自然就有“言志”作用。  《韩诗外传》卷七记着: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  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孔子曰:“勇士哉!”  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孔子曰:  “辩士哉!”


编辑推荐

  《诗词十六讲》辑录了吴梅的《词学通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辩》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3篇,闻一多1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人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诗言志辨》以历史衍化为经,以拓展内涵为纬,为我们勾勒了“诗言志”的完整体系;4篇古典诗学论文则是对诗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作词之难,在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间。要须辨其气韵。大抵空疏者作词易近于曲,博雅者填词不离乎诗。浅者深之,高者下之,处于才不才之间,斯词之三昧得矣。  ——吴梅  ……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朱自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诗词十六讲/领导干部读经典 PDF格式下载



不错~很好看~~~~~~~~~~~~~~~~~~~~~~~~~~~~~~~~~~~~~~~~~~~~~~~~~~~~~~~~~~~~~~~~~~~~~~~~~~~~~~~~~~~~


书的内容暂不作评论,但当当的配送态度值得质疑,连最基本的塑胶封套都没封上,搞得书本脏死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