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湘江血泪

李涛 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作者:

李涛  

页数:

338  

字数:

28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接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的中央红军在兴安、灌阳、全州之间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近30万“追剿”大军血战四天四夜,终于突破了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经过湘江战役的损失加上此前通过第一、二、三道封锁线的损失,锐减到3万余人。湘江之战成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相对失败而言,成功总是更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也会拥有更多的花环和掌声。但就其价值而言,失败的教训可能会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更为宝贵。从失败的血与泪的阵痛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往往会比从成功中总结出来的更刻骨铭心,也更有价值。  一个人如此,一支部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亦然。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寰宇的壮举,那么湘江血战便是这一壮举中令人瞩目的巨大红色惊叹号。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悲壮而厚重,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和启迪。  当我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卷,寻找那段不朽传奇,同时更在寻找一个答案——在那生死存亡的绝境中,我们的先辈是以怎样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带向前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值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回顾77年前那悲壮的一页,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党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我们党为什么能绝处逢生,在挫折中奋起,从苦难走向辉煌?  就因为我们党能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更敢于坚持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这也正是我写此书的初衷。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军事科学院刘志青研究员审阅了书稿,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陈锡祥为此书最终付梓作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以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涛  2012年10月于京西

内容概要

  史无前例的激战 空前绝后的惨烈 刻骨铭心的悲壮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湘江之战,中央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成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通过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的全过程,重点描写了惨烈绝伦的湘江之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诸多谜团。

作者简介

  李 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上校军衔。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93年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现为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研究生。三次荣立三等功。从事军事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来,先后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二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和简明版的编纂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荣誉奖1项,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优秀成果特别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了20余部共计36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其中独立完成8部。主要有:《世纪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未来军事家——国际军事组织》《中国近代军系丛书——奉军》《军事辞海》《部队基层官兵素质丛书——军人心理素质百题》《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概论》《台湾军事要典》《国民党将领看长征》《肝胆相照——毛泽东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猛虎泰山英雄气——军人心理基本问题探析》《大围追——国民党军围堵红军长征揭秘》《八路军新四军征战传奇》《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惜别赤都
朱毛红军中没有了毛泽东
连政治局委员都无法得知的“机密”
走,还是留?
红军依依惜别雩都河
第二章 漫漫征程
骁勇善战的“南天王”
问计“小诸葛”
有道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陈济棠沉思良久,下令:“敌不向我射击,不许开枪;敌不向我袭来,不准出击”
第三章 曙光初现
开路先锋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
蒋介石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娘希匹!陈济棠,你坏了我的大事!”
九峰山,林彪与聂荣臻发生了激烈争执
李汉魂一手拿着蒋介石的嘉奖令,一手拿着陈济棠的急电训斥:“我军以‘保境安民’为主”
红三军团轻取宜章城,中革军委通令表扬
第四章 一箭三雕
蒋委员长喜出望外,“消灭共匪的时机已到”
大敌当前,人人都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盘
曾向共产党建议把蒋介石抓起来的“剿共悍将”
蒋介石在给薛岳的信中露出马脚
第五章 各怀鬼胎
重赏才能出勇夫
“小诸葛”摆开架式,要与红军“决一死战”
刘斐一语“牛虽瘠而卧于豚上”,说到了白崇禧的心坎上
两害相较取其轻。“防共更要防蒋”的白崇禧向红军敞开了湘江大门
“工事星夜挖去,让红军通过”
第六章 湘军善战
打游击出身的“剿共先锋”
衡阳城,两名剿共悍将部署湘江会战
何键把决战地点选在了黄沙河,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自古“无湘不成军”,湘军从来不缺悍将
第七章 急转直下
红军占领道县,毛泽东再献破敌良计
洋顾问制订四路入桂计划,硬要往蒋介石的口袋阵里钻
全州,红军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红军再错渡江良机,一场空前残酷的血战不可避免
第八章 新圩血战
“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白崇禧杀了红军一个回马枪
彭德怀电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到四天”
从百色起义中诞生的红五师与桂军血战新圩,三天两夜竟折损了三分之二
七十多年过去了,新圩当地的村民仍记着那场血战……
第九章 界首阻击
“红军中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曾是小叫花
血战光华铺,红十团一日之内竟牺牲了两位团长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界首渡口,善打恶战的红三军团将士们杀红了眼,挥舞着大刀,扑向敌人……
第十章 脚山之役
脚山铺,面对猛扑过来的湘军四个师,林彪手里只有三个团
红一军团的对手是不怕死的湘军
身负重伤的易荡平举枪饮弹,杀红了眼的耿飚大吼:拿马刀来!
何键的乘龙快婿险些抄了林彪的军团部
第十一章 壮士扼腕
悲壮的后卫军团
陈伯钧回忆道:“那时渡过多少就是多少,过不去就丢掉了”
红三十四师全军覆没,成为湘江之战中红军最为惨烈的记忆
红八军团折损五分之四,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渡过湘江,身后只剩了一个小红军
第十二章 转兵贵州
面对血染的湘江,博古痛苦地拿起手枪,对准自己……
长征路上的悠悠担架情
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有了发言权
红军转兵入黔,“双枪将”进退维谷
黎平,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发火了
第十三章 三士争功
“湘、桂军不是我们中央军监视压迫他们,一仗也不会打呀”
清水关,广西兵缴了中央军的枪
“小诸葛”导演了一出“七千俘虏”的大闹剧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尾声 雄关漫道
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猴子蛋”吓破了胆
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在柏公馆里召开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湘江,自西向东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两县,在汊江入湘,经永州、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阳、衡东、衡山、株洲、湘潭、长沙、望城,由湘阴县芦林潭汇入洞庭湖。  湘江贯通湖南全境,又称湘水,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条名符其实的湖南“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不仅给予三湘儿女宁静、富饶和殷足的生活,更以其博大精髓哺育了湘人,赋予湘人无以匹敌的灵秀之气。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风流名士诞生在这片热土,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如湘江之水般奔流不息……  正所谓:一湘定天下,湘水孕伟人。  1925年深秋,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橘子洲上。  一位身着长衫、体形修长的年轻人,久久伫立在岸边。深秋的寒风从耳边吹过,滔滔的江水在脚下激荡、咆哮,不可阻挡地向北方奔流。  只见年轻人远望群山,近观水流,不禁雄心勃发,一股壮志豪情油然而生,长歌高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他便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在神州大地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共产党人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  这年6月中旬,毛泽东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最早也是最坚强的支部之一——中共韶山支部。从此,韶山冲一片沸腾。平抑谷价、增加雇农工钱、减租、抵制日货,终日劳作的农民紫红的脸膛把韶山冲映得火亮火亮。  韶山的农民运动搞得红红火火,地主豪绅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湖南省长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火速缉拿毛泽东。幸亏得到开明绅士郭麓宾的通报,毛泽东才得以脱险,秘密回到长沙,就在赵恒惕的眼皮底下,向中共湘区委报告韶山农民运动的情况。  这一天,毛泽东来到了橘子洲头。  湘江,对毛泽东来说,具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愫,寄予了他多少梦想与希冀。他出生在湘江流经的湘潭县,青年时期又在湘江岸边的长沙城求学,可谓是生于斯长于斯。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给父亲留下了一首《出乡关》后,怀着寻求强国富民的梦想,走出韶山冲,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在这里,毛泽东如饥似渴地汲取新思想,探索救国真理;在这里,毛泽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创办了《湘江评论》,开始了伟大的革命生涯;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秀外慧中的杨开慧,演绎了一曲超凡脱俗的爱情之歌……  望着秋水澄澈、秋波碧透的湘江,毛泽东回想起当年风华正茂的师范生生活,回想起恩师杨昌济的谆谆教导,回想起与爱妻杨开慧一起评论时事的情景,由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泌园春?长沙》。  古语道: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那时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比天高,视帝王将相如粪土,立志要主宰大地之沉浮。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何等的气魄!  这就是发生在1934年11月底至12月初的湘江战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失利和挫折也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甚至是更为宝贵的财富。因为这些财富的取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血色财富”。当我在研读作战失利经过、评析失利结局和总结失利教训时,往往心痛得难以自抑,人在流泪,心在滴血!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中国军事科学院学会副会长 王洪光


编辑推荐

  拒绝歌功颂德,回归真实历史:国内首套完全揭密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大惨仗败仗的重磅系列图书品牌。  权威专家作者团队,畅销书风格纪实手法: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保证史料真实,纪实故事手法保证好读好看。  100多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  全套大16开,党政机关团购推荐读物:符合历史发展观,全国各级政府党政干部、部队等最佳学习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湘江血泪 PDF格式下载



很好的书。作者将长征重新置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格局当中,建构起一个双线交叉叙事:一是红军的突围,二是对国民党军中央、地方各股力量之间的历史、利益、心态、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中央军既要消灭红军,又想借机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后者则“防共防蒋”并重,既要应付“中央”指令,又要最大限度保存实力。这才有了书中披露的粤军“让道”,桂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等少为人知的内幕,以及湘江血战后各方争相邀功的闹剧。只有在这样一个叙事与解释框架下,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之谜才能得以合理描述和阐释。全书行文流畅,尤其是很多珍贵图片更增质感。电影画面感也很强,许多感人的场面都强烈地激发着读者的情感。


这是一本详实描述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战史的好书,情节生动感人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同类题材中的佳作!推荐收藏购买并值得一读!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封锁线精彩期待中


都是血泪


那一段辛酸的历史,值得回忆。送给长辈的礼物


从历史中感受革命历程的艰辛


这个历史没仔细研究过,看看


真实的让人心里流血,荡气回肠。


不错不错,内容好,评论好,历史感强。


给孩子买的,很喜欢看,对近代史有所了解,不错。


帮朋友买的,自己没有看


大人们减肥的局面法国队你打飞机


正版新书,不错!


必须看的书!


最后一路打到了北京


成功的路上都是血和泪


都是血和泪啊~


非常的有权威性了~都是硬仗~


很精彩,很悲壮,很真实


书还没仔细看,但看简介应该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