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
2009-6
人民日报出版社
唐晋 主编
353
无
《大国策》丛书,旨在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读者提供一份思想的盛宴,为治国理政者提供一份决策参考。丛书共四十多册,荟萃学者五六百人,其主题集中于大国之路和强国之鉴。我曾经主编《大国》学术丛刊,对于现代国家的法政建设有自己办刊的思考,今受嘱谈点感想,权且作为导言。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大国,这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我们的自然禀赋、人口规模、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人文风情,等等,都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不等于强国,更不等于优良的法治之国。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如何从内政上厘清一个大国与强国之间的本质性不同,在外交上构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责任关系,需要我们有一双“法眼”。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于古代,古代王朝政治的国家治理经验,例如被某些学者所褒扬的“德治”、“峻法”,以及“朝贡体系”,等等,在当今世界,已经失去了原初的功能和效用,现代社会迫使我们建设一个新型的国家,即法治国。一个社会犹如一个活的生命体,法治是其中的骨骼和精髓,其他的所谓国之“大”者,不过是一堆肉泥而已。
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民主增量,政治放量 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反思 政治的疏离与回归——二十年中国政治观的演变与动力 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别把民主和决策扯成“两张皮” 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 我国政治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体制资源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探询中国的新身份:关于民族主义的神话 村民自治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出牌之前先立规矩 法治中国的司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洋为中用:西方议会发展对中国人大制度的启迪 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 我国宪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过程与司法技术——全国32个先进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 人大监督中的程序正义问题民族问题无小事 现代中国民族关系的类型划分 雪球:汉族形成时期的族群结构、互动与认同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和重构 和而不同:青海多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经验考察 中国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权利样态研究
政治文明。改革开放后不久的20世纪80年代初,党和政府就提出了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两大基本目标。物质文明的主要含义是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主要含义是文化教育的发展。一些理论工作者当时就发现,这两大基本目标没有包括政治民主,因而是不全面的。其中的少数人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提出,应当在两个文明之外,加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90年代末,政治文明的话语开始进入党和政府的主流话语体系,2001年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到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原来的“两个文明”被扩充为“三个文明”,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终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的基本目标。倡导政治文明,实质上就是倡导民主和法治。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也称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其实质是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的总和,是相对独立于国家和政府的民间公共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但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在我国事实上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社会,最初被译成“市民社会”。在一些人看来,倡导公民社会似乎就是倡导资产阶级社会,就是提倡与政府作对。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一些学者就开始倡导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在引起热烈讨论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政治性批判。但改革开放后,相对独立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这一事实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公民社会存在的事实。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发起了一场关于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的讨论,这一讨论的最大成果之一,便是人们对待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拒绝公民社会转变为接受或默认公民社会。这样,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民间社会的现实和观念首先在学术界取得了合法性。1998年6月。民政部正式将原先主管社会团体的“社团管理司”更名为“民间组织管理局”,这意味着民间组织正式得到了政府官方的认可,取得了官方的合法性。中共十六大后,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包括民间组织、行业组织和社区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并且开始强调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大国策:中国式民主政治》编辑推荐:民主是一种有效的“政治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政治多元参与确定公共决策程序,使政府决策更具约束力和正当性。但也应该看到,在民主决策过程中不止一次出现“扯皮”现象,决策现场很快变成了发泄意见的“角斗场”。我们在纠正“权力过分集中”弊端的时候,由“权力过分分散”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值得深思。离开法治谈民主,民主不过是专制者坐庄的借口。法治的目的不是管理人民,而是管理政府。法治的公正程序,不外乎先立“游戏规则”,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也就是说,在抓牌和打牌之前,先把规矩说清楚。如此一来,无论结果赢输,所有玩家都能认可和接受。
无
中国式的民主在发展
少年梦,中国梦
推荐,一本好书。
虽然还没看,但是拿到书本之后有些失落。
不仅是印刷质量,还是纸张质量,都不是让我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