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山阴道上

许渊冲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许渊冲  

页数:

36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钱钟书先生曾评价说:许著《翻译的艺术》和许译《唐诗》“二书如羽翼之相辅,星月之交辉,足徵非知者不能行,非行者不能知”。许渊冲致力于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了道路。本书是他的自选集, 收集了在近年书刊选摘的文章,内容体现了种求善求真的坚韧力量和探索精神。  “鲁迅把从事西方文化研究、翻译、介绍工作的人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对这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誉。”柳鸣九说。  据责任编辑之一的高立志介绍,这套书每本的前面有二十多页的照片,后面都刊有作者的一篇论文,还有学术小传、著作与译作书目。  丛书的策划者韩继海认为,这套散文集有三个特点,首先由于作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所以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胸襟更加宽广,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谈论文学现象;其次,由于他们对中外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文学的理解更深刻而不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第三,他们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评论一针见血,既准确又犀利。

作者简介

许渊冲:
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4年人清华大学研究院,1948年赴欧洲留学,195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研究院文凭。自1951年起,在外语院校教授英文、法文,l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翻译了《诗经》、《楚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元明清诗选》、《西厢记》等,是唯一把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韵文的专家。他还将英、法文世界文学十种名著译成中文。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文学翻译作品六十余部。

书籍目录

  “盗火者文丛”序/11.关于书/1  罗曼·罗兰译话/3  我译唐诗/23  我译唐宋词/29  我译《西厢记》/37  从《中国布衣》到《北大才女》/492.山阴道上/55  路/57  追忆逝水年华/64  再忆逝水年华/71  名师风采/81  逝水余波/98  哈佛大学留学生/111  一代人的爱情/124  西南联大的师生/132  往事如烟忆图书馆/140  东南西北行/147  京沪渝港讲稿  ——中国文化与全球化/1643.故人与我/179  杨振宁和我/181  钱钟书先生和我/202  破译《大地之歌》  ——兼悼钱钟书先生/245  闻一多先生讲唐诗/260  怀念萧乾先生/271  在卞之琳先生追思会上/275  我所知道的柳无忌教授/281  梅校长一家和我/289  程抱一和我/2954.代表性文论一篇/301  关于《红与黑》的翻译论战/3035.附录/349  许渊冲自传/351  许渊冲论著与译作主要要目/354  后记/359

章节摘录

  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这是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一年级写的日记。那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我为什么留恋故乡南昌呢?在30年代,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早已名存实亡,再也看不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了。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并不是南昌独有的风光。所以我在江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乡土之恋。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司空见惯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也旧貌换新颜了。和二中同学刘匡南同坐一辆汽车离开南昌,他在我的纪念册上写道:  1937年12月13日,与许君不期而遇于车,沿途休息于八都最久,遂相与散步村之附近,复坐于鲜见大树下闲谈,觉既别于二中,相见甚难,不料犹遇于兹,然自今以后,必难有此乐矣!因执笔记之以为念。平平常常的几句话,但是我这个初离家门的游子读来,却有了不平常的意义,仿佛字里行间凝聚了一片乡情似的。后来二中迁到永泰,每逢月夜,我喜欢同匡南、燮昌,在赣江之滨散步,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汪老师的身材矮小,丰富的文史知识浓缩在他胸中;他说话急,恨不得在一小时内讲两小时的课;他走路快,似乎舍不得浪费一秒钟的时间。他给我们讲中国文学史,内容丰富,像亩产千斤的稻田,简直不比大学教授逊色。  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汪老师写下了下面的词句:“问五湖,哪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听说他的学生惨遭杀害,他写了两首哀悼的诗,一首的最后两句是:“一纸难将两行泪,年年心事付征帆。”  …… ……P57-5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山阴道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