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画传
2008-9
中央编译出版社
张建华,温玉霞 著
289
无
都说世界进入了读图时代或声像时代。是耶?非耶?答案见仁见智,难有定论。但事实不苟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随着视听文化和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屑于干巴巴的文字,而愈来愈热衷于声像艺术了。从出版的角度看,图文并茂似乎已经不啻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显规则:图与书殊途同归,返璞归真,是为图书。 于是,理论界为之哗然。一日视听艺术乃至全信息、全感官形态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由之路。它不同于以往的认知和审美方式,需要眼、耳,甚至鼻、舌、身即更多感官的协时作战。二日视听艺术对文字具有极大的消解性,故而也许会钝化我们的抽象能力,锉掉我们的思想锋芒,填平我们的文化深度。传统意义上的文盲与非文盲,其区别仅在于识字能力;而在视听艺术(比如电视)面前,二者的区别将大为缩小。 这是就国内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而言。然而,国外理论界早有高论。文化批评家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认为,真正的艺术是拒绝艺术、抗议对象(客体)。换言之,艺术即超越;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或艺术之所以有存在价值,是因为它拒绝现有的世界(包括自身的载体),从而为创造另一个世界(或载体)提供可能。正因为如此,它必定是反庸俗、反功利和反规则的。
托尔斯泰,一位在俄罗斯妇孺皆知的文学泰斗和思想家,他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三大高峰之一——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论是他那传奇的人生经历,还是高山仰止的杰出成就,都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拿起书来读一读,也许它会改变你一生的追求!
张建华,男,浙江省余姚市人,1945年12月23日出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访学。著有《俄罗骺文学史》(俄文版,合著)、《俄罗斯文学简史》(中文版,合著)。主编《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本科生、研究生用教材)等教材多部,主编《现代俄汉双解词典》一部,主编《俄罗斯当代小说集》等译著。译有《无望的逃离》、《不要在死期前死去》、《发水记》等长、中篇小说十余部。发表“论俄罗斯小说转型期的美学特征”、“论后苏联文化及文学的话语转型”、“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等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总序序言第一章 伯爵之家的生命之树第二章 寻觅幸福的“小绿棒”第三章 张扬生命、克己自省的青年时代第四章 军旅生涯与初涉文坛第五章 新的人生求索第六章 情欲、爱情与婚姻第七章 小说的史诗第八章 “申冤在我,我必报应”第九章 忏悔与新生第十章 对社会与两性关系的道德追究第十一章 “复活”——对迷途灵魂的超度第十二章 暮年悲歌附录 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大事年表
第一章 伯爵之家的生命之树 按照达尔文的遗传学观点,人的天性受自然法则和环境的支配,人的个性、气质、品格受遗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然,托尔斯泰艺术个性和精神品格的形成受上述因素影响亦非例外。托尔斯泰伯爵家族就像一棵古老的生命之树,根须深厚、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从远祖彼得?安德烈耶维奇到列夫?托尔斯泰,这棵生命大树的年轮印刻下了俄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映现了俄国民族思想的嬗变递进,记载着俄罗斯民族,乃至人类璀璨辉煌的艺术文化。托尔斯泰姓氏中出现过一个又一个国务活动家、外交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托尔斯泰家族的精神禀赋和人格特征不仅被俄罗斯人引以为自豪,也为世界人民崇敬仰慕。 列夫?托尔斯泰意识到世界上的一切是统一的、紧密相连和牢不可破的,于是他将自己看作是绵延不尽的托尔斯泰家族时间和空间里的一个小点。他常常在思考托尔斯泰家族的后裔应如何承继祖先肉和灵的健与美,实现一个又一个充满“野性”的冒险行为所需的体魄与精神,如何让托尔斯泰、沃尔孔斯基、特鲁别茨科伊、戈尔恰科夫这些显赫家族的血统融进自己的血脉中?正是在这无限延续的多家族生命的交叉融合中他认识了自己。因此,他从骨子里感到无法与先祖生命分离。对他来说,尊重家族的历史和延续先辈的事业是尊崇伦理纲常,理所当然的生命精义。 ……
无
图还挺多的,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托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