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2008-10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丁宁宁,葛延风 主编
357
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现在,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都已提前实现,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近30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中心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党和国家一些重大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为其做出应有的贡献。
葛延风,1964年生于山东。先后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0年至今在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从事社会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研究、教育和科技政策研究、公共部门(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研究等。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兼任卫生部卫生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理事。
第一章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30年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体制发展的阶段性进程 1.1978~1984年:教育秩序的恢复和重建时期 2.1985~1992年: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的教育改革的初始启动阶段 3.1993—1998年: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的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 4.1999~2002年: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标志的改革全面深化阶段 5.2003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二、改革开放30年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1.义务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实现了普及和免费的教育 2.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跨越,规模持续扩大,类型趋于多样 3.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能力建设全面加强,资助体系日益完善 三、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教育公平问题 2.教育质量问题 3.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四、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与趋势 1.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2.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3.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第二章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30年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 1.1979至80年代末: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为主要目标,以硬化预算约束、放松准入和放权让利为主要措施 2.90年代初期~2002年:以弥补卫生经费不足为主要目标,主动加速市场化改革;随后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2003年至今:以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第三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口政策回顾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状况第五章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0年第六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养老保障政策回顾第七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及事业单位改革30年回顾第九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住房政策回顾第十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参考文献后记
(2)改革过程和措施 一是硬化医疗机构的预算约束,加强经济核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卫牛事业”,卫生部等部门于1979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并于1981年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国家对医院的补助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即从原来包一广资的办法改为按编制床位实行定额补助的办法。改革的核心是硬化预算约束。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经济核算、减少浪费、加强考核等,以此来提高医疗机构的微观运行效率。 二是放松准入,允许多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大力发展同家办和集体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同时,一直允许少数适合个体开业的医生行医。截至文革前的1965年,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开业人员4.4万余人。在文革巾,大多数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被迫停业。而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受“左”的思想影响,许多地方的集体医疗卫生机构转成了全民所有制,没有转的,也普遍实行了全民所有制的管理办法,人员编制迅速膨胀,致使原有的集体医疗卫生机构欠掉了所有的长处和优势,其巾很大部分要靠国家的补助才能维持和乍存下去①。 随着1978年以后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转变,全国出现了不少个体开业行医人员。卫生部门认识到个体行医以补充国家和集体力量的不足,应允许其合法存在。为此,1980年卫生部向同务院提出《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并得到批准,个体行医正式合法化。之后,全国个体开业行医人数由1981年的1.8万人增至1985年的11.7万人,1989年增至16.6万人,形成了一支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
无
可以了解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其它方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