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孟子

何春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何春雷  

页数:

202  

Tag标签:

无  

前言

  身处绝望的境地,仍然乐观地相信希望永存的人,无疑是一个生命意志极为顽强的理想主义者。明知理想无法实现,却又为之不懈地努力的人,也无疑是一个精神执著、令人敬畏的人。生活于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孟子,就是这样一个倔老头。  如果把整个周代比作一幕话剧,话剧的上半场:西周,甚至下半场:春秋的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剧情都显得温情脉脉。在家长周天子的管教之下,这个大家庭的大部分成员都彬彬有礼,戏剧的情节延宕,让观众看得不免哈欠连连。  一切随着家长的年老衰微开始改变,人心开始骚动,舞台变得热闹起来。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没有君臣的寒暄,少了叩拜的礼仪,梁惠王见到孟子,第一句话就如此发问。战国就是一个“利”字当头的时代,一个迥异于传统、已将温情的面纱撕破的时代,一个混战不息、疼痛不止的时代。国君以称霸求富为乐事,人臣以攻城略地为能事,说客游士把不顾礼义廉耻的阿谀逢迎、攀龙附凤当作进身的资本。  此时的各国,群雄逐鹿,战乱频仍,“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百姓民不聊生,“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像所有兵荒马乱的年代一样,无辜的百姓惨遭荼毒,最为不幸。百姓盼望仁君行仁政,“若大旱之望云霓”。  孟轲带着他仁政爱民的良方,心怀浩然之气,以唇吻为刃锋,毅然、执著地向这个动乱的舞台走来,向那些戏剧的主演们走去。在那个崇尚“力”和“利”的社会,孟子携着“仁政”、“王道”的理想,辗转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劝说做着“霸王梦”的君王放弃争战,不违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由齐而宋,由宋而滕,最后到魏,孟子一路叫卖推销着他“保民而王”的政治理想。  在长达四十余载周游列国的游说生涯中,不同国度、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总会听到孟子的铿锵之声:“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对这份政治理想的实现很有信心,真心渴望人君能够采纳。  诚如太史公所言,是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也就难怪君王们视孟子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诚然,在一个弱肉强食,非生存即毁灭的时代,大谈温文尔雅,大论需要长时间去验证的仁政理论,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合时宜性,带有荒谬性。它的倡导者注定只能是具有悲囊情色彩的理想主义者i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不能不说,孟子所执著追求的仅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然而,正是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烛照着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就执政理想来说,当时的孟子是绝对的少数派,正因如此,孟子所到之处不停地与人辩论,每每还让对手“顾左右而言他”。有理不在声高,支持他获胜的,可不是大嗓门,而是充塞于胸中的“浩然之气”。孟子将这种浩然正气,概括为“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正是由于这些可敬而又可怜、博大而又迂阔、深邃而又天真、永恒而又背时的精神与行为,造就了孟子思想的伟大。孟子以其浩然的正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让后世人永远地记住了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

内容概要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问,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赡。

书籍目录

引言育儿有高招:孟母教子志当帝王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本善良何谓大丈夫“仁者”无敌我的“理想园”社会有分工邂逅梁惠王“贤者”与“闲者”五十步莫笑百步“不能”与“不为”孟子“耍大牌”苦难是把双刃剑儒家第一辩手大孝终身慕父母战争也讲“和为贵”做官不能太无耻只怕一日暴十日寒榜样的力量反思,再反思有为者若掘井诚信,为生命护航人皆可以为尧舜读书要用脑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兽之别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细水方长流独善,兼善,何去何从……

章节摘录

  育儿有高招:孟母教子  公元前385年,也就是孔子过世后的第94个年头,一个婴儿在邹国(今山东邹城)诞生了。这个婴儿后来被称作孟子,并与孔子并尊,称为亚圣。两位圣人先后出生在山东,出生地也不过几十里之远,这不仅绝无仅有,也是罕见的文化现象。  当然,那时的他还不叫“孟子”,“子”是他的弟子们及后人对他的尊称,类似于“老师”、“先生”的意思。孟子原名叫“轲”,因此,我们称他“孟轲”才是。但大家叫“孟子”都习惯了,虽然此时的他才是个孩子,我们就直接呼他“孟子”也无妨吧。  民间有73、84岁是人生一道坎之说,在这两个年龄里,老人们需要格外小心。具体这两个年龄是否是老人辞世的高峰,似乎没有人统计过,但是这两个年龄,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人物享年: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  不过这都是民间的传言。不像孔子,有司马迁的《史记》曾经详细记载了生平,在《史记》中,孟子之传仅有寥寥137字概其一生。其后,东汉赵岐等人曾对孟子有零星的记载,但大都是推测,并非十分可靠。  作为亚圣的孟子,为何待遇就与圣人相差如此之大?孟子思想主题是宣称仁政王道,这与孔子一脉相承,但是,孟子思想要比孔子“激进”。“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话让统治者如坐针毡,统治者当然不会自愿对他顶礼膜拜。不过,孟子思想毕竟建设性的东西多,对君王的贬刺本义也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因此,到宋代,孟子被重新发现。特别是朱熹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与《中庸》、《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并尊,孟子也就升格为亚圣。不过,仍有统治者心怀疑虑,企图用各种方法“阉割”《孟子》一书。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就曾经删除了《孟子》中觉得刺耳的部分,只允许读书人研习“洁本”,就跟今天市面上流通的删节本《金瓶梅》差不多。  孟子是离我们如此遥远而模糊的人,以至于对孟子的生卒年,也是众说纷纭。不过孟子活了八十多岁,几乎是肯定的。因为年龄问题无关本书宏旨,因此,这里且取杨伯峻教授提出的“公元前385年生,公元前304年卒”的观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孟子 PDF格式下载



侄女是个女辩手,看这个挺合适


孟母三迁的故事印象最深


都是孩子爱看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