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巴蜀革命将帅诗词研究

郑家治 四川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四川巴蜀书社  

作者:

郑家治  

页数:

245  

字数:

18000  

内容概要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地方的人,因其不同的生活历史,而形成了在内容与性质方面相互区别的区域文化;每一区域文化,在其内在物质方面,均具有所形成的特殊的具体生活历史。因此文化资源的概念也很大。从共时性角度看,它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即人的内在精神的物化形态,如水利建筑旅游等产业资源、文物资源、人口资源等;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仰、道德、习俗及行为方式等,以及以典籍形式存在的资源。 本书是一部关于二十世纪巴蜀革命将帅诗词创作的文学研究专著,内容涉及朱德战争诗歌简论、朱德纪游写景诗歌简论、陈毅战争诗词简论、陈毅外交诗词简论、陈毅咏怀诗词简论、陈毅诗歌理论初探等,适合文学创作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朱德战争诗歌简论第二章 朱德纪游写景诗歌简论第三章 陈毅战争诗词简论第四章 陈毅外交诗词简论第五章 陈毅咏怀诗词简论第六章 陈毅写景纪游诗词简论第七章 陈毅友情、亲情诗词简论第八章 陈毅诗歌理论初探第九章 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张爱萍诗词简论第十章 20世纪巴蜀人才繁盛的状况与原因初探第十一章 20世纪传统诗词论略附录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他说:“艺术形象和常态不同,它是把常态加以突出,加以夸张,使人看了非常舒服,启发思想,可以使你感情激动。”这里论述了艺术形象与生活常态的区别,认为艺术形象是社会及人生的提炼、加工与突出夸张,其作用是使人享受美,受到教育与感染,实际上把握了艺术及艺术形象的本质,也是对诗歌本质的现代诠释。  陈毅的诗歌及文艺本质及功能的观点不仅受传统理论的正面影响,而且也受到近现代西方先进思想,尤其是马列主义的影响,即诗歌与文艺不仅要抒情言志,要求真,而且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以及为阶级斗争服务。他在早期的《我们的生活》中说:“我们要承接我们的时代的压迫,然后从下面去减轻那压迫我们的力量。我望我们的作家不要厌弃生活,不要弃绝生活。我望我们的作家能够爱生活,应用爱我们的情人一样的心去爱生活。她不美时,我们使她美,她美了我们还要她更美。”即革命诗歌及文艺是反对压迫的,是源于生活的,是爱生活的结晶,是追求美的结晶。他在《文学家你走那一条路?》一文中说:“你须知监狱里便是天堂,你不要怕罢,你快用你的心血、眼泪染点着你的笔尖,鼓动劳动者的心血向恶魔泼去,至少要将恶魔淹死。你要与恶魔战,尤应与一般在恶魔裤裆底下的文妖鏖战。”这里点明革命诗歌及革命文艺的本质及功能之一是斗争性,不仅要与压迫者剥削者战斗,还要与其帮凶“文妖”斗。他在《译后记》中说:“现在反抗的情势略略开始,我认定我们要得到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只有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打倒那压迫阶级,真切的说,便是自己起来杀敌。用不着去向仇人请愿,用不着请仇人发恻隐之心,更不应替强权阶级下麻醉剂。”有人说诗歌是爱的结晶,爱是人类的终极关怀,要爱情人、亲人、友人,爱人民,爱一切真善美。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有爱就必有恨,憎恨假恶丑,恨敌人、恶人,即便所谓爱一切人,其前提也是爱“人”,而不是爱似人的兽。因此诗歌应该是诗人爱恨情仇的结晶,要爱其所应该爱,也应恨其所应该恨。陈毅诗歌抒发人的爱恨的观点,是抓住了人的本质的观点,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20世纪反剥削、压迫与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潮。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巴蜀革命将帅诗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