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鸭头颈
2005-7
上海书店出版社
沈嘉禄
188
无
中国的美食文化,早在孔夫子那会就达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境界;连老子也叹曰“五味令人口爽”,于是便有“鼓腹而歌,以乐其生”的人生态度。至于朱氏《治家格言》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以及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篇内将种种美食泡制法,如“煮冬瓜丝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酱醋,而不宜于盐。”和盘托出,诚如他自己所言:“与崇尚古玩同一技也。”因此中国历来不乏有雅趣肚量的老饕。至于将美食文化赋诸笔墨,研究著述:或谈烹饪厨艺,或讲膳食品味,或叙掌故趣闻者,世人便冠誉为文坛美食家的雅尊了。苏东坡就是一位文坛美食家,他的“东坡肉”“东坡羹”之传说,以及东坡自述“客皆云以羹超然,有高韵,非世俗庖人所能仿佛”的记载,留下了大量为美食美酒一挥而就的诗文,脍炙人口,古今传诵。《随园食单》是清代袁子才专述美食文化的清丽佳作,因其文才双绝,读之如太羹玄酒、精微奥博,令人味之不厌。再如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周作人的《知堂谈吃》,皆为现代美食散文之精作。而如汪曾祺、唐鲁孙、陆文夫。
《美女鸭头颈》的主要内容:作者是文坛公认的美食家,在某些美食评比中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在报纸上也可以看到他写的关食专栏,在饭店里也能看到他:他点菜,别人埋单。现在他又写了一本有关美食文化的随笔集,以幽默的语调将发生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美食故事一一道来。 《美女鸭头颈》的内容分三大块:一,对老上海的美食情怀进行抒发;二,对当下流行的时尚美食进行点评;三,放大身边人的种种“吃相”,解读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批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陈腐观念。 这是一本私人化的美食日记,也是一份中国人饮食状态的不完全版白皮书。
沈嘉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美食家。受聘岗位:《新民周刊》杂志社主笔。回家作业:有《东边日出西边雨》、《被收藏的青春》、《寒夜醉美人》、《紫瓯乾坤》、《暗香浮动》、等多种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出版,作品曾获《萌芽》、《上海文学》、《广州文艺》、《山花》等文学奖,并翻译介绍到国外。日常操练:有《徘徊酒缸边》、《饮啄闲话》、《等待月亮的石头》、《消灭美食家》、《今夜,我们穿唐装》等多种散文集出版。业余爱好:逛地摊,淘几件价钱不贵的旧瓷器、老家具。听京戏和交响乐,看画展。看电视烹饪节目。
第一辑 时尚滋味谁让可爱的橄榄走油美女鹏头颈当虫子在餐盘中跳舞一火烤天下抒情的白煮蛋像拉兹那样横竖横马拉盏飞天而降面条,像美女入浴给三文鱼一点温度夜宴上尔库城堡撑死不如冻死像足球那样美妙一顿野心勃勃的午餐酸男辣女景观吃以侦探的名义大吃大喝在星光下幽会松露吃在声色之间贴心贴肺的私房菜把性命押在灶台上家厨的三重境界第二辑 家常滋味戏子的腔,厨子的汤茁壮成长的豆芽咸鱼在冰箱前死去鱼从?吃起作为修正主义的鱼二道桥的阳光和馕百脚旗下在小麦拗造型的地方到乡下住几日清蒸,还是面拖谦虚的包子火的腿再谈火的腿穿旗袍的点心蚕豆七兄弟大雪与腊肉的约会家菜不如野菜香像哥窑一样美丽的蛋有烟囱的锅子八宝粥的前世今生第三辑 别样滋味情人节晚宴讨伐龙虫虾千万小要和女人同桌那只该死的瓶子您吉祥文质彬彬,然后自助伯纳德在中国不会死刀俎间的动物我们能否不吃野味吃的情与调鸳鸯于飞在何方一只崇明蟹的一生跋
插图:有必要补充一句,这个情景总是发生在西餐桌上。没见到秋菊在路边小摊上吃一碗水饺,也突然昌出这么一句。餐桌上有没有胡椒粉瓶子,是西餐与中餐的明显区别,至少在仪式上。有读者会说,中国的点心店里,桌子上也会有胡椒粉的。不错,中国的点心店里偶尔也放“粉”,但必须说明的是:一,貌似胡椒粉的“粉”其实是鲜辣粉,可能搀了不少树叶子磨成的粉。二,鲜辣粉一般放在一只有缺口的小瓷碗里,插一根小竹片。二,需要鲜辣粉增味的食物不是带血丝的神户牛排,也不是炖得酥烂的法式牛尾汤,而是鸡鸭血汤、小馄饨、油豆腐线粉汤之类的风味小吃。在喧闹拥挤而且桌面凳面油滋滋的点心店里拍的片子,事实已经反复证明,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在中国大众化的点心店里,桌上备有鲜辣粉还算上点档次的,更普罗的配置是酱油壶和醋壶。前十年,这两壶大体是用搪瓷材料制成的,壶面上赫然写着一个酱字和一个醋字,时间一长,油漆写成的红字趋于模糊。但以我的经验,由于醋的腐蚀作用大于酱油,壶嘴壶把等关节点锈蚀最历害的那把肯定是醋。
沈嘉禄写吃不同于其他各位,他曾真正钻进餐馆的肚皮坐禅多年,食客的道听途说,在他是职务行为,这号人写起吃来,让人馋死。 ——陈村(作家) 在我接触的所有“海派作家”的文字中,嘉禄有着超乎寻常的独特,他给了我、给了读者以中国饮食文化的浩瀚知识。在《青年报》的美食专栏上就可以看出他是那么会吃,在精湛中体现一种趣味盎然的学问。不过,与美食家嘉禄相比。我更有兴趣于作家嘉禄,一个有着鲜明的叙述风格的作家。 他写得机敏,写得诙谐,写得放松和从容。他时常在轻描淡写之际便勾勒出活色生香的世界,让我等读者为之捧腹和玩味。嘉禄这种幽默中自有深意的写作,我和读者都感到很有趣味,很上海。也很后现代。 ——王唯铭(作家,时尚评论人) 文人谈吃。素有渊源。而且,自从文人们把美味从餐桌上移至文字上以后,本来仅仅是生理上的口舌之愉悦,就转变为近乎艺术趣味上的精神之满足了。沈嘉禄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艺术趣味的文人美食家,他笔下的各式美食妙文。既体现了领先的时尚艺术,又顾及到普通的家常趣味,所以——不论是沙场久经的“老克勒”,还是无邪天真的“小美眉”。其实都可以在他的书中,按着自己适合的口味,大嚼一场。 ——管继平(作家,书法家)
《美女鸭头颈》是文坛好吃分子沈嘉禄最新美食随笔集。
无
沈先生的文字真是太好了,我买了他的所有美食方面的书,每一本都爱不释手,绝对没有上海人的XXOO,极其豪迈,智慧的人与文风
里面有些文章在《上海老味道》里面也有收录,感觉这本不如“老味道”。
和《上海老味道》中的一些文章重复了,让人感觉商品缩水,一样的东西卖两次,感觉上当了
夏日半夜,凉风习习。何必花那么多时间看它一部部全程心不在焉的大片。好书如许一册,细细读来,真正消夏怡情两不误。
我看过的美食方面的书里最差的一本,,作者完全是个自大狂,老写一些冷得不能再冷的笑话,还觉得自己多高明,真无奈了。 最讨厌的一篇就是写不与女人同桌吃饭,,一个连这事都计较的人真让人受不了。。2小时看完,以后再也不看他写的东西了。
这本书是去年看的了,当时收集关于美食的书,就顺手买了来。
作者也许吃过很多好的,但笔下写不出美感,还喜欢随手拉扯上很多不知所谓的比喻和典故——西方的餐饮典故我不熟悉,但中国的那些典故,很多都用错了。遣词造句也诡异,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一处说鱼汤,说鱼肉煮化了,剩个鱼头骷髅,原文忘记了,只这“骷髅”真是触目惊心,也就沈宏非以木乃伊比鲍鱼可相伯仲。偶尔有好的段落,该到收尾,却又画蛇添足一笔,好比喝汤喝到最后给噎住。
末尾看到推荐者的评,共三个,陈村为首,说此书怎么怎么好,我想,以后这三人写序和推荐的书,都不必看了。
的确,像这样吃过那么多好东西却文笔一点没沾染到食物的灵性的人,真的糟蹋了那么多美味
骷髅是沪语方言音ko1lo1,又写作“壳咯”
专指骨架的意思,如熬汤的"鸡骨架"在沪语中就被叫做"鸡壳咯",也作"鸡骷髅"
骷髅在沪语中音为"库鲁头",用在叫动物骨架上谐音了后来演变为"壳咯"的音了.
若真写成"壳咯"或"库鲁"这样的字来代替,也定会看的一头雾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