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

夏金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夏金华  

页数:

175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21世纪的当下上溯至远古的佛陀时代,屈指算来,佛教已经走过了2554个年头。从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起步,佛教在释迦牟尼的带领下,锲而不舍,向四面八方传播,渐次弥漫天竺全境。佛陀入灭后,佛法继续发展,并借助于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拥戴与推崇,开始步出国门,向着邻近的国家渗透,中经华夏,进入朝鲜、日本、越南诸国,是为北传的大乘佛教。另一支则向东南方进发,流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是为上座部的佛教。  释迦文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婆心说法,四十九载,有缘度尽,进入涅槃。佛教教义经口口相传,到行诸文字;从初期用贝多罗叶抄写经文,到纸质的《大藏经》,在素重文字般若的中原大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丰赡华美,千秋大业,三藏一十二部,浩瀚无涯,兼及哲学思维、文学艺术、风俗民情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我国本土的儒、道二教鼎足而三。

内容概要

佛教由佛、法、僧组成。从制度看,主要落实在佛宝与僧宝的层面。所谓律制或者说僧制、教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我国,仪轨—般以具体的法事仪式来体现,与佛教梵呗的制作、发展密切结合,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本书在纷繁的佛教仪轨、制度中,介绍了其中若干重要的内容。大致包括出家制度及其差别、受戒与沙弥十戒、沙弥的出家仪式、僧人的僧衣、丛林制度,以及各种法会等等。

书籍目录

绪论出家制度及其差别受戒与沙弥十戒沙弥出家仪式释迦佛制订戒律的因缘僧人的服饰——僧衣丛林制度 【附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怎样安居度牒制度的传承历史课诵的源头、流变与内容佛教史上的“国师”素食制度实行的因缘与结果中峰明本与“三时系念法事”水陆法会的由来与演变盂兰盆会的种类“放焰口”的演变与仪式浴佛仪式的起源与流传斋天科仪的演化与举行《法华三昧忏仪》的历史地位与行事程序 【附录一】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附录二】修习法华三昧忏仪的时间表《慈悲地藏忏法》修习《药师经》的功德与“药师三昧行法”观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忏法悟达国师与《慈悲水忏》净土忏

章节摘录

  凡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果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高僧,即被称为“三藏法师”。玄奘,俗称为“唐三藏”,即由此而来。但现在,法师已作为对一般出家人的通称了。  出家女众中的式叉摩那,是指介于沙弥尼与比丘尼之间的一个称呼。戒律规定,凡是十八岁未婚的女性出家,受沙弥十戒后,还要经过两年的式叉摩那阶段,待年满二十岁方受比丘尼戒;如果是十岁的曾嫁女(古代印度早婚现象很普遍)出家,也应受两年的式叉摩那阶段,然后才受具足戒。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她们有时间学习所有比丘尼的戒行,同时验知其是否怀有身孕,也可以借此机会磨炼其性情,使之习惯于出家的生活,以坚固其道心。  由于人们对佛教理解的差异,使得世界不同佛教地区的出家制度也不尽相同。在中国云南傣族地区、南传上座部国家,如缅甸、泰国等,基本实行人人皆须出家一次的规定,即使贵为王族也不例外。这并非佛教规定的制度,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普遍习俗。一般儿童到了七八岁时,就被送到寺院去出家,在庙里识字、学经,过僧人的生活,但这是临时性的,不需要受沙弥戒,不同于长期出家奉献一生的僧人。经过一定期限——短则几日、数月,长则若干年——就还俗回家,以此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也以此为荣。一个人如果一生中未曾出过家,他的工作、婚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 PDF格式下载



对于了解佛教的制度非常有帮助,简明扼要。


读来有益.


家藏这类书已有很多了,几乎都是法师讲解。本书是学者整理编辑,翻看之下,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学者毕竟有着系统的学术训练,善于利用现代治学的路子去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不错 对于初学者而言 是本不错的 入门书籍


也就那样吧,自己要的书,用来收集资料


根据清代古籍进行了整理改编,加入了一些相关内容。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清晰的


很不错的入门书籍, 内容非常实在,值得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