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欧洲史(第四卷)
2009-4
吉林出版集团
(美)罗宾·W.温克//约翰·E.泰尔伯特|主编:丛日云|译者:任洪生
215
任洪生
无
历史不是一堆记录在案的数据,也不是一串被记载下来的事实的堆砌,它是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争论。这样,关于一个事件的实际意蕴,一个偶发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最准确地概括这个事件,这些争论在历史的解释中属于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当然,历史让我们认识自己;当然,它教导我们理解我们集体的过去并对之保持适当的尊重;当然,它还传授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技能,即如何提问,如何找到答案,如何合乎逻辑地、令人信服地、清晰地、有目的的思考;当然,它还是或应该是一种乐趣。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民族选择对其历史的何种阐释是至关重要的。当一个社会隐瞒其过去记录的某些部分,然后那个社会或其领导人向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当一个社会试图改变历史记载所呈现的或已经有充分根据的事实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历史是如何出于政治目的而被曲解。
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当代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它开篇描述了二战后的各种场景,在这个历史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变化,它经历了战后的恢复和繁荣,发生了科学技术的革命,后现代艺术广泛流行,以对欧盟及其东扩的讨论结束,它以一种结构完整而又发人深省的方式向学习者讲述了这段六十年之久的历史。本书包括冷战、非殖民化运动以及艺术与科学的主要发展,还包括欧洲对发生在2001年的“9·11”事件的反应,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及2004年马德里恐怖袭击事件。本书写作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并配以案例小品、年表、补充阅读和大量插图和地图。
作者:(美国)罗宾·W.温克 (美国)约翰·E.泰尔伯特 译者:任洪生 编者:丛日云作者简介:罗宾 •W.温克(Robin W. Winks,1930—2003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主任,小拉道夫•W.汤森特历史学讲座教授。1992—1993年,曾赴牛津大学担任乔治•伊斯曼讲座教授,1999—2000年,任牛津大学威亚•哈姆斯沃尔斯讲座教授。温克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美国史、美国—加拿大关系史、大英帝国史、西方文明史等,是环境史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加拿大与美国》(1960),《帝国时代》(1969),《西方文明史》(1984)等。
地图与案例小品序言:历史的价值第一章 两极世界中的欧洲 一、废墟中的大陆 二、冷战爆发 三、美国奉行遏制政策 四、苏联阵营的内乱(1948-1968) 五、核抗衡是否带来核安全? 六、本章小结第二章 欧洲帝国的损失 一、瓦斯科·达·伽马时代 二、法军在印度支那的战争 三、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 四、英国离开印度 五、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收获 六、石油改变中东 七、对非洲的争夺 八、从欧洲统治者手中和平获取政权 九、本章小结第三章 西欧 一、英国:战后社会改革到撒切尔革命再到托尼·布莱尔的新工党 二、法国:从二战失败者到欧盟领导 三、德国从解体到重新统一 四、意大利寻求政治稳定 五、低地国家、西班牙和希腊 六、挪威、丹麦、瑞典、冰岛和芬兰:北欧诸国的异同 七、走向欧盟 八、本章小结第四章 中东欧及苏联共产主义的倒台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苏东”的衰落 二、苏联解冻 三、阿富汗的苏联沼泽 四、戈尔巴乔夫时代 五、苏联集团内共产主义的倒台 六、苏联的结束 七、南斯拉夫的解体 八、本章小结第五章 艺术与科学 一、物理学革命 二、生物学革命 三、现代和后现代建筑 四、后现代主义艺术 五、1945年之后的历史、小说、电影和社会批评 六、从每分钟45转的唱片到I-Pod流行音乐 七、后现代文学理论 八、本章小结第六章 “9·11”之后的欧洲 一、全球化 二、“9·11” 三、阿富汗战争 四、伊拉克危机 五、欧盟的扩张 六、欧洲人口前景 七、本章小结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插图:私下里,一些参加者为停火而努力。为什么不能将竞争变为合作,共同分享荣誉呢?文特尔和柯林斯同意同时发表草图,2000年6月比尔·克林顿总统和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宣布,塞雷拉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小组计划共同绘制了人类细胞所有基因组草图。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位领导所说的那样,排序基因组或者一个生物的基因列表就像化学家发现化学元素表一样。元素表使化学家打破研究的障碍,从元素表中化学家得到了知识。同样,基因组也是信息——“生命之书”。草图是描绘人类组织和结构性质量的参考基因组。生物学家必须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知识,他们才刚刚开始。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人类基因组排序“将是本世纪以及之后的研究和发现的基础。它将被广泛应用并影响我们对生命和我们在周围生命中的地位看法”。2001年2月,塞雷拉基因团队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小组计划分别发表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后基因组时代开始了。人类基因组排序是英国和美国的成就,但欧洲也努力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美国的主导地位和能力吸引欧洲研究者到美国的实验室——所谓的知识外流——这种吸引只是部分因为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花费大笔金钱搞研究的愿望。它还因为美国科学的特征,它是一个由竞争和奖励成就引领的巨大的、开放的、比较自由的市场。
《牛津欧洲史(4)(精)》为史家名著书系之一。
无
欧洲的战后,战后的欧洲,不仅是经济的萧条,从两极到独秀,发人深省。
牛津欧洲史包装真赞,封面好
正在读第一卷,希望尽快...
这本书是我在当当网上参考了很多评价后才选定的一本书,看完后确实觉得没让我失望。
有点像教材的说 但是
好,不解释。品质征服一切!
就是第一本没买到
历史学只能大致把握人类行为的范围,把握某些极端行为或一般行为。尽管不能尽善尽美,但它能够揭示,如何或在什么范围内,人类行为会发生变化。这最后一点对于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人员、记者或外交官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鼓舞人心的领导人,如先知、改革家、政治家等,如果掌握了历史所提供的材料,会在领导我们走上新的道路时做得更好。因为它能够告诉我们,人类的什么东西是可以持久的或不能持久的,如同科学和技术告诉工程师,金属能够承受什么样的张力。历史也提供关于空间和时间深度的知识,能够消解改革者的乐观主义和过分自信。比如,我们可能希望保护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消除酸雨,净化我们的河流,保护我们的野生动物,保留我们壮观的自然景色。历史也许告诉我们,大多数这样做的人都失败了。它或许能够给我们某种指导,以免重蹈覆辙。不过历史还会告诉我们,个人和公众在如何做才能最好地保护环境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有许多人认为,这种保护是没有必要的。有一些相信保护环境是必要,但他们也同样认为,低水平的环保必须让位于利用自然资源的更高水平的生产。历史能够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不同意见相互理解,但求助于历史并不能使立法通过,使愤怒变成兴奋,使未来更干净更安全。历史不能定义河流污染,但历史可以提供过去的数据作为比较的尺度。这个定义会来自于当前的政治或我们关于明天的判断而不是历史。历史服务于长跑、有时服务于中跑,但很少服务于短跑。
这样,如果我们愿意将“相关性”理解为不像科学的直接应用性那样容易看到,也比直接行动更遥远,那么,我们也许得承认,历史就是“相关联的”。它不是实际去建设高速公路,或清除贫民窟,但他能给做这些事的人大量的帮助。忽视了它,就会在实际行动中导致失败。
但是,历史也是娱乐,至少对那些乐得让自己的好奇心所驱使的人是如此。像俄国的凯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在一段时间里有多少情人,他们在皇帝卧室里的行为有多大影响,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宁愿将其视为历史的奇谈?历史调查的一些细节,譬如,在一艘沉没的维京人的海盗船上发现的珍宝与盎格鲁—撒克逊诗人所描述的沉船宝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还有更复杂的因果关系问题,如革命知识分子的作品对革命的实际影响是怎样的?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如现代西班牙霸权的兴衰在多大程度上受新世界黄金和白银供给的影响?抑或文化议题,如西欧为什么采取复兴古典希腊和罗马的文学和艺术,而不是转向某种新的实验?那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以发现他们想得到的答案。找到答案后,他们还要进一步追问,我们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还要转向在时间上最接近相关人物和问题的材料,转向相关人物原始的语言。阅读苏格拉底、哥伦布、邱吉尔是有趣的,阅读他们自己的文字,仿佛与他们本人交谈更有意思。在语境中考察他们是重要的,至少同样重要的是,考察我们是如何理解他们的思想,并使他们的思想适合于我们的目的的。读者会发现通向充满宝藏的历史领域的道路,如果依赖从过去和现在的意见中提炼出来的意见,对此能够提供的帮助是可怜的。他们还能够通过编年表、传记、图画、地图得到帮助,历史学家们通过这些东西与读者分享快乐和直观的感觉。
第四卷为欧洲二战后历史,有的方面叙述比较深入,但整篇太过简略,不够全面。一至四卷整套书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搞成四本是为了多卖钱吗
通俗易懂,也比较简明扼要,但是只能作为阅读的材料,想找专业性的书籍的这本可能不是很适合
书不太厚,精装本。看上去还不错
封面搞得那么精致。。长得那么古典唯美。。打开一看每一页的字数都不太多。。仔细看了看基本上就是个高中历史的水平。。基本没有什么新意。。不过当一本历史教材还是很不错的。。要不是课上要做读书笔记。。我是不会买它的。。
读了该书,感觉还不错,作者的笔触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不过似乎作者对历史的采舍不太符合本人的口味,拿破仑战争至1871年之间这段史实被作者有意地忽略了,实际上,在欧洲历史上,这段时期酝酿着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也是这段时期欧洲科技、知识和工业的革命缔造了二十世纪的整个世界历史,因而,觉得优点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