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饲料生产

李德发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9  

出版社: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德发  

页数:

699  

前言

书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方面的书已有不少出版。有关于饲料配制的,有专门谈饲料配方的,还有饲料添加剂方面的专著。但能把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加工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少,能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盼少。另一方面,饲料工业是一个整体,如何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再将产品卖出去,并能使养殖者受益,不仅仅是饲料配方的问题,还涉及到加工工艺、饲料厂的管理、对市场的全面了解、恰当的营销策略和良好的技术服务体系。因此,许多年来一直想读到这么一本书。1995年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约我组织编写饲料工业方面的书籍,我即产生了从这一行业的整体出发来编写的想法,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尝试,这些专家中,有些是在饲料厂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成稿。书中侧重描述了饲料原料的特性、饲料配方设计要点、饲料机械与加工工艺技术、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质量控制,对饲料企业策划、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与技术服务、饲料信息产业化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尽管这些讨论是尝试性的,但相信能对企业经营者有所启发。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在饲料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畜牧业要想有大的飞跃,离不开生物技术的进步。因此,本书对生物技术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特别的讨论,根据生产中的问题,对抗生素、抗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制剂等作了有针对性的总结性描述,对一线生产者还不大熟悉的猪生长激素、免疫制剂、β-兴奋剂、饲料调整剂、乳化剂等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也进行了介绍,了解这些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很必要的。

内容概要

  《现代饲料生产》侧重描述了饲料原料的特性、饲料配方设计要点、饲料机械与加工工艺技术、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质量控制,对饲料企业策划、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与技术服务、饲料信息产业化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尽管这些讨论是尝试性的,但相信能对企业经营者有所启发。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在饲料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畜牧业要想有大的飞跃,离不开生物技术的进步。因此,本书对生物技术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特别的讨论,根据生产中的问题,对抗生素、抗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制剂等作了有针对性的总结性描述,对一线生产者还不大熟悉的猪生长激素、免疫制剂、β-兴奋剂、饲料调整剂、乳化剂等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也进行了介绍,了解这些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很必要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我国畜牧业与饲料工业的发展概况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三、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第二节 国外饲料工业发展现状一、原料二、添加剂工业三、加工工艺改进四、研究开发体系五、技术服务体系六、信息网络第三节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饲料工业发展现状二、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三、饲料工业发展的对策第四节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增加饲料产量二、提高饲料转换效率三、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四、建立饲料原料生产基地五、加强宏观调控第二章 饲料分类及营养特征第一节 饲料的分类一、根据饲料营养价值分类二、根据饲料来源分类三、国际饲料分类法四、中国饲料分类法第二节 禾谷类饲料的营养特征一、禾谷类饲料的共性二、玉米三、大麦四、小麦五、高粱六、小麦麸和次粉七、米糠和脱脂米糠第三节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征一、大豆、豆饼、豆粕二、棉籽饼、棉籽粕三、菜籽饼、菜籽粕四、花生饼、花生粕五、芝麻饼六、葵花饼、葵花粕七、胡麻饼八、玉米蛋白粉九、苜蓿粉、槐叶粉及制药工业副产物第四节 动物蛋白饲料一、鱼粉二、肉骨粉、肉粉三、血粉四、羽毛粉五、蚕蛹粉及蚕蛹饼六、乳制品七、血浆蛋白粉八、饲料酵母第五节 矿物质饲料一、食盐二、钙磷补充料三、微量元素补充料四、其它矿物质补充料第六节 维生素饲料第三章 饲料营养素功能及检测技术第一节 饲料中营养素的种类与功能一、蛋白质及氨基酸二、碳水化合物三、脂肪四、矿物质五、维生素六、水分第二节 饲料中常规养分的检测技术一、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GB6435—86)二、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6432—94)三、饲料中粗脂肪测定方法(GB/T6433—94)四、饲料中粗纤维测定方法(GB/T6434—94)五、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GB/T6438—92)六、饲料中钙的测定方法(GB/T6436—92)七、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方法——光度法(GB/T、6437—92)八、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GB/T、6439—92)第三节 预混料中各种活性成分有效含量检测一、预混料产品中维生素含量检测二、预混料产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三、预混料微量成分检测的几种推荐方法第四节 饲料混合均匀度及测定方法一、饲料混合均匀度二、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检测方法第四章 配合饲料第一节 配合饲料的特点一、配合饲料的概念二、配合饲料的优点三、配合饲料的原料四、使用配合饲料的注意事项第二节 配合饲料的种类一、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分类二、按饲料形状分类三、按饲喂对象分类第五章 生物技术在饲料中的应用第一节 抗生素一、抗生素使用的理论基础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饲用价值及国内外使用概况三、抗生素促生长剂使用状况简介第二节 抗球虫剂一、球虫的危害及抗球虫剂的使用方法二、世界各国对抗球虫剂的使用规定三、抗球虫添加剂的特性及其使用情况第三节 化学合成抗菌剂第四节 有机砷抗菌剂第五节 当作抗菌剂使用的铜一、铜促生长作用的价值二、铜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三、铜的添加形态及添加量四、添加高铜与其它营养物质的关系第六节 酶制剂一、酶的特性和功能二、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目的和意义三、酶制剂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四、酶制剂的用量及使用效果五、酶制剂的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第七节 促进生长和营养再分配的生物制剂一、猪生长激素(PST)二、免疫制剂三、卢一肾上腺素能兴奋剂第八节 益生素及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一、概念二、益生素及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作用方式及其机制三、益生素的选择四、益生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五、商业用益生素及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简介第九节 酸制剂及日粮酸化处理一、酸制剂的种类和性质二、饲用酸制剂的基本作用及其机制三、饲用有机酸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第十节 饲料调整剂一、非蛋白氮二、过瘤胃蛋白三、过瘤胃脂肪第十一节 用于改善饲料品质的饲料添加剂一、饲用香料剂二、饲用着色剂三、防霉防腐剂四、饲料抗氧化剂五、饲料缓冲剂六、乳化剂第六章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配制技术第一节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非活性原料一、载体、稀释剂、吸附剂的概念二、载体和稀释剂的选择第二节 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制技术一、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的预处理二、微量元素预混料产品的配方设计三、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的加工工艺四、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的包装与贮藏技术第三节 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配制技术……第七章 浓缩饲料配制技术第八章 配合饲料配方技术与管理第九章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技术第十章 配合饲料的品质管理与质量控制第十一章 饲料工业企业经济管理第十二章 饲料市场营销与技术服务第十三章 现代饲料企业策划附录一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附录二 中国颁布的饲养标准附录三 美国NRC对特种动物建议的饲养标准附录四 法国AEC(1993)建议的珍珠鸡营养需要量附录五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5年修订版)附录六 饲料标签 (GB10648-93)附录七 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91)附录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尽管我国畜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国外畜牧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仍有许多因素限制着畜牧业的发展。(一)饲料原料总量不足自1980年以来,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2.9倍、4.8倍和3.5倍,而粮食产量仅增加42%,使得饲料原料紧缺日益突出。1995年全国大豆产量减少,使本来就十分贫乏的饲料蛋白来源更加吃紧。1994年上半年至1995年底,玉米价格上涨1倍多,至今玉米价格仍居高不下,我国畜牧业将长期面临饲料粮不足和高成本运行的困境。南方一些省市已经开始进口饲料粮。(二)疫病控制仍是薄弱环节经过多年的努力,兽医防治基础已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与市场经济下的畜牧业要求仍不相适应,与国际上接轨的正规完善的防疫检疫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疫情监测网络尚未形成,队伍整体素质、工作手段的差距较大。疫病对畜牧业的威胁仍很大,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还存在相当的难度。国外对发病和免疫机理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我国仍处于细胞水平;国外对核酸探针等诊断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对抽检染病而未致死畜禽的病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我国刚刚开始研制这类高检出率的诊断技术;国外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幼畜腹泻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等高效兽用疫苗,其中犊牛和仔猪腹泻疫苗已相继投放市场,我国对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尚处于基因表达阶段。国外已进入行为与生态学、生理化学、遗传特性和流行规律的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技术研究,已采用单抗和分子链酶切技术等,建立了更为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手段。在兽药方面的研究,我国仍处于以传统型为主的初级阶段,致使一部分生物制品长期依靠进口。这些都说明,我国畜牧业科技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还较大,科研投入还不够,在近期内,仍是限制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畜禽营养与饲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较晚,因此,在制订的几种畜禽饲养标准中仍需借用国外的某些营养需要量方面的参数。发达国家对营养要素功能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以及营养及基因表达的关系上,从而研究营养要素的代谢规律、代谢动力学模型以及各种营养要素的互作关系,研究饲料营养要素生物学效价的评定和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的加工技术,探讨营养与畜禽免疫机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编辑推荐

《现代饲料生产(精)》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饲料生产 PDF格式下载



什么第一版哦,完全是第三次印刷的版本,有没有搞错,我要求退货


帮人买的,自己不看,无所谓好坏,不过一堆书中选中这一本,应该还不错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