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植物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时间:

2002-9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  

页数:

166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郑湘如、王丽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植物学》教材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植物界各大类群特征及分类等。  教材编写者力求顺应当前学科发展,充分反映《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突破了以往“实验”只为课堂教学内容“求证”的旧模式,提出更高、更全面的实验目的:即除了印证课堂知识外,还要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研究法和具有对植物界的基本观察、分析能力。为此,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植物学以标本及其图像为研究起点的特点,突出了对各类图像及标本的全面识别能力的培养,配有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彩色图版及识图方法介绍,如取材部位、剖面的分辨,所用观察仪器类型及显像基本原理、标本处理主流程及观察、记录方法等方面内容。  (2)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些实验中,增加了新鲜材料徒手切片及制作临时制片的内容,并通过连续徒手切片的观察,建立植物器官的整体性概念。(3)许多实验中安排了引导观察的思考问题及填充题,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教材附有常见植物分科及属种检索表,能基本满足实验课种子植物分类的检索需要,可强化对学生解剖观察及鉴定植物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共选编了20个实验。使用本实验指导时,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条件的不同及本地植物种类的特点,增减实验内容或选择其它本地更易找到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部分内容也可前后予以调整。  本教材的撰写者均为各校植物学课程骨干教师,上述特点是他们丰富教学经验的融合。撰写分工情况附在各实验及附录之后。书中所用彩色插图除注明外,均由王丽提供。  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农业大学郑湘如教授、余炳生教授及汪矛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可能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修正。

内容概要

本教材共选编了20个实验。使用本实验指导时,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植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条件的不同及本地植物种类的特点,增减实验内容或选择其它本地更易找到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部分内容也可前后予以调整,供读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种子结构与幼苗类型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三 植物组织实验四 根(一)实验五 根(二)实验六 茎实验七 叶实验八 营养器官综合观察及营养器官的变态实验九 生殖器官(一)花的组成和花药的结构实验十 生殖器官(二)子房结构、胚的发育及果实的类型实验十一 低等植物实验十二 颈卵器植物实验十三 被子植物分科(一)木兰科、毛茛科、杨柳科、木犀科实验十四 被子植物分科(二)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堇菜科实验十五 被子植物分科(三)玄参科、唇形科、菊科实验十六 被子植物分科(四)忍冬科、茄科、禾本科、百合科、鸢尾科实验十七 被子植物分科(五)锦葵科、旋花科、蓼科、藜科、苋科实验十八 被子植物分科(六)石竹科、葫芦科、伞形科实验十九 校园(或农田)植物的调查与识别实验二十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附1 常见种子植物分科检索表附2 常见种子植物属、种检索表附3 显微镜类型简介附4 植物学研究中常用制片方法简介附5 植物制片常用试剂及其配制和使用方法附6 植物图像的解读附7 植物学绘图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考文献图版简释

章节摘录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及种子结构与幼苗类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2.掌握种子的基本形态结构、类型及幼苗的类型。  二、实验用品  显微镜、刀片等。  三、实验材料  1.新鲜材料:大豆、蚕豆、蓖麻、玉米、向日葵幼苗,大豆、蚕豆、蓖麻种子,玉米、小麦颖果。  2.永久制片:丁香叶横切制片(或蚕豆叶表皮制片)、玉米、小麦颖果纵切制片。  四、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显微镜有多种类型,可归纳为光学显微镜和非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是利用人眼可见光(包括不可见的紫外线)作为光源观察物体,最高分辨率可达0.2um;非光学显微镜如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射线为光源观察物体,最高分辨率可达0.2nm。  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由一块或几块透镜组成,制造简单,放大率不高,如放大镜、平台解剖镜;现代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是由物镜、目镜和聚光镜等组成的复式显微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植物学实验指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