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评传
2007-7
易孟醇、 易伦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07出版)
易孟醇 易伦
396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易孟醇,男,1932年5月出生,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副编审。大学文化。曾任新华社湖南分社、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主要贡献:现从事史学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写作及秦汉语法研究。著有《先秦语法》(获省语言科学优秀成果奖)、《毛泽东诗词笺析》、《诗人毛泽东》;合著《比较史学》;另著《曾国藩传》;点校《国朝先正事略》;参与编写《史记注译》、《三国志今注今译》;主编《后汉书今注今译》;注译《颜氏家训》。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历史比较》、《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比较法》、《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中的心理矛盾》等多篇。
第一章 十年问学十年交游第一节 成《北道集》初露才华第二节 求师交友苦读泛游第二章 艰辛的漫漫仕途第一节 三十二年艰难赐同进士出身第二节 八年州官两度离职第三章 游心经学果盈箧笥第一节 由宋学转入今文经学第二节 《诗古微》述评第三节 《书古微》述评第四章 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从治经到经世第一节 经世思想的形成:以他山之石为切入点第二节 经世的理想:君明臣贤,国强民富第三节 经世的武器:“以经术为治术”第四节 经世的一个热点:关注水利第五章 思想的第二次飞跃——从经世到改革第一节 “势则日变而不可复”第二节 陶澍、贺长龄的改革帮手第三节 利用民间运输力量的海运论第四节 借助民营资本的票盐论第六章 思想的第三次飞跃——立足祖国面向世界第一节 一部当代人写的当代史第二节 期盼:何日重振“圣武”?第三节 忧患成智慧:辑百馀部书为一部第四节 19世纪中叶的御侮强国良策第五节 拒敌于国门之外还是诱敌深入?第六节 全新的外交思路第七节 朦胧的政治向往第八节 墙内开花墙外香第七章 沉寂的晚年第一节 国士书斋长寂寂第二节 寄托在《元史新编》中的一丝期望第三节 宣扬净土“圆寂”杭州第八章 家庭概况第一节 远祖第二节 近亲第九章 师友戚僚名录三画 万于广马卫四画 王方邓边孔包五画 石巨古左叶冯六画 光朱伍庄刘齐江汤祁许师关孙七画 李杨严苏劳吴何邹宋汪初张陆陈八画 林苗欧易罗金周郑法宗九画 赵胡郝俞姚贺十画 袁顾夏崔奚钱徐悟郭唐凌陶十一画 黄萧曹龚铭管章 梁十二画 彭蒋葛董程傅童谢裕十三画 以上雷蔡戴曦德翟简廖谭端潘颜壁魏后记
第一章十年问学十年交游第一节成《北道集》初露才华清嘉庆十九年,即公元1814年,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到来后不久,在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金滩村的魏家塅,早晨的炊烟还没有升起,一个青年士子跟随父亲离开了这个闭塞的山庄,踏上了千里之行的征途。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在清中叶赫赫有名的思想家魏源。他生于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十二日(1794年4月23日),此时刚二十一岁。他的父亲魏邦鲁,在江苏地面上当个巡检,带领乡兵乡民缉捕盗贼。这次,他回家守丧,起复后再去江苏赴任,便带着第一次出远门的儿子北上。同行的,还有湖南省新化县人邓显鹤,也是个青年人,后来成了魏源的好友。魏邦鲁到武汉后,顺江东下了,只有魏源与邓显鹤继续北去,一路迢迢到京城。先年(嘉庆十八年),魏源就读于岳麓书院。这年,恰逢酉年,巡抚广厚与学政汤金钊主持了十二年一届的拔贡考试。
尽管知识分子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社会里,总是附丽于一定的阶级,总是以本阶级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而思考,而言行,但是,只要他们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代意识,有社会意识,或前进,或逆行,都会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曾经研究过中国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他是镇压太平军农民起义者的罪魁祸首,但他的初衷却是欲保卫桑梓,并怀有澄清天下之志。他是时代的弄潮儿,可惜他反动于时代的进步潮流,遗臭万年。但他终究是时代的风流人物。还有一类属于时代风流人物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所在的阶级不同,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心里装着国家,装着老百姓,于是,他们以他们的言与行证明他们或多或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在阅读二十卷本《魏源全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魏源就属于这样的知识分子。我的这一想法获得了老友熊志庭同志的认同,并获得了他的支持,又承王桂贞同志的精心编审,于是有这本《魏源评传》来向读者陈述我对魏源其人其书的认识。对他们深为感谢。魏源生活在清帝国由盛而衰的时代,生活在外国侵略者以鸦片和大炮敲开中国国门的时代。
《魏源评传》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还是论文,阅读性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