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李众,肖欢容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众,肖欢容 主编  

页数:

312  

内容概要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收集的论文,主要反映了如下三个方面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观念、形势与周边关系”。刘江永教授的《日本的东亚共同体设想与中日关系》,李淑云、刘振江的《信任与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丁金光、李月美的《东北亚环境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前景》,翟健文、李晨阳的《东南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等四篇文章,反映了东亚国际关系与东亚合作的形势。

作者简介

李众,国际关系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与中国外交、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等。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观念、形势与周边关系日本的东亚共同体设想与中日关系信任与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东北亚环境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前景东南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美国转型外交及其对美中关系的影响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冷战"结束后国家利益的变化重新定义国家安全信息、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软实力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全球"数字鸿沟"问题及其解决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国家形象的调整与和谐世界的建构大众传播下的国家身份建构论我国文化软权力化中的大众传播策略中国外交与战略思考中国参与多边机制的策略选择关于中国东南亚政策的几点战略思考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变化新中国解决边界划分和领土纠纷的历史实践新中国外交的国际法实践国际法与中日东海争端试论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窗口

章节摘录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所谓“数字鸿沟”,“指不同礼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ICT)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对称性)既存在于不同斟家之间,也存在于一国内部不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最基本衡量标准是基础电信设施的接入水平,更广泛的标准则包括因特网的接入水平”。从这一定义来看,“数字鸿沟”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是否拥有可以接触信息通讯技术的硬件条件的差异,例如是否拥有电话、手机、电脑等设备,以及基础电信设施和巨联网等的接入水平等;其次,是使用者是否能够有效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差距。目前,全球“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也曾指出,把这个世界的贫穷人口从这场数字革命中排除出去是非常危险的。他一再强调,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填平“数字鸿沟”。国际社会也对此投以越来越大的关注。但要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就要先理清是什么导致了“数字鸿沟”的产生。


编辑推荐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