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霸权、人权与主权

贺鉴 湘潭大学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湘潭大学  

作者:

贺鉴  

内容概要

《霸权、人权与主权: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研究》主要内容简介:探讨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理论,正确剖析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的关系,寻求完善国际干预机制的对策,能有效推进人权的国际保护,有利于世界和平,还能为中国应对西方“人道主义干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贺鉴,1975年生,男,苗族,湖南绥宁人,法学博士,湘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学、国际法学与比较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8项,主持和参与教研课题6项,在《现代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西亚非洲》、《太平洋学报》、《抗日战争研究》、《学术界》、《法律科学》、《法学杂志》、《清华法学》、《当代法学》等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教研论文6篇,其中CSSCf期刊论文30多篇,与同事合作出版科研著作3部、教研著作2部;注重学以致用,多次应邀参加省部级专家咨询会;先后担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湘潭大学国际关系暨非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比较法与外国法研究所副所长、民革湘潭大学主委等职务。

书籍目录

引言一、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主要研究内容四、主要创新第一章 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的界定一、人权及其国际保护二、国际干预三、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的关系第二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缘起与发展一、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与特点二、人权保护国际化三、国际人权保护区域化第三节 国际干预的缘起与发展一、国际干预的发展历程二、联合国的国际干预机制三、国际干预机制的新现实主义解读四、国际干预视野中的米洛舍维奇事件第二章 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第一节 国际人权宪章确认的基本人权一、《世界人权宣言》对基本人权的确认二、国际人权两公约对基本人权的确认第二节 根据国际人权宪章所设立的人权保护机构一、人权事务委员会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节 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一、个人申诉制度二、国家指控制度三、国家报告制度四、联合国“1503程序”第四节 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的主要成就与问题一、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已取得的主要成就二、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的局限性分析第五节 卢旺达大屠杀后的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一、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与卢旺达大屠杀之人权案件二、盖卡卡法庭与卢旺达大屠杀之人权案件三、盖卡卡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作用第三章 区域性国际人权保护第一节 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一、欧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二、美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三、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第二节 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一、欧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二、美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三、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第三节 区域性人权保护内容一、欧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内容二、美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内容三、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内容四、区域性人权保护内容与三代人权的确立第四节 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与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之比较一、个人申诉制度之比较二、国家指控制度之比较三、国家报告制度之比较第四章 国际干预机制中的维和行动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及其对国际干预的影响一、维和指导思想的变化及其影响二、维和职能范围与形式的变化及其影响三、维和行动偏离中立原则及其影响四、维和行动偏离自卫原则及其影响五、维和行动滥用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影响第二节 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国际法的冲击一、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冲击二、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冲击三、对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冲击第三节 从冷战后非洲维和看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发展一、非洲维和机制与维和主体二、卢旺达大屠杀与达尔富尔危机中的国际干预三、大国因素对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影响四、非洲区域安全合作对维和机制的发展第四节 中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变化与相关对策建议一、话语权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二、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话语权的发展变化三、关于增强中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若干思考第五章 美国“武力行动”与冷战后的国际干预第一节 干涉与人道主义干涉一、“干涉”与美国的干涉主义二、人道主义干涉三、评判人道主义干涉的标准和规则第二节 美国武力行动对国际干预的影响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干预的影响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干预的影响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武力行动对国际法的冲击一、关国的武力行动违背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二、美国的武力行动侵犯了国家主权原则三、关国的武力行动与不干涉内政原则相悖第四节 美国反恐战争导致的国际不法行为责任一、美国反恐战争导致的一般国际不法行为责任二、美国反恐战争导致的国际刑事责任三、美国未承担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原因第五节 关于冷战后美国武力行动的几点思考一、美国的“人道主义干涉”是否符合道义二、应当如何对待“反恐战争”与“人道主义干涉”三、应当如何处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干预的关系第六章 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机制的完善第一节 借鉴区域性人权保护经验完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一、推进国际人权保护法制化二、完善国际人权保护权利主体体系三、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应积极行使主权第二节 规范联合国维和行动一、联合国维和行动应有准确定位二、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维和基本原则三、尽快制定联合国维和行动法典第三节 正确对待人道主义干涉一、坚持联合国主导下的必要的人道主义干涉二、加强对人道主义罪行的惩治力度三、中国应对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措施第四节 规范国际干预行为一、推动国际干预决策民主化二、健全国际干预机制第五节 完善国际法律责任制度一、完善国家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制度二、完善个人和个别团体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制度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二是人权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它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它的实现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种种条件的制约;它的内容与形式也受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及宗教和民族特点等的影响。因而,国与国之间,在人权制度的具体模式以及人权实现的具体过程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和差异。各国家、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必然反映到对人权的认识、界定乃至保障上来,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权主题。即使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由于其历史、文化及习俗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对人权的看法相去甚远。如前所述,人权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是二者的矛盾统一体。中西方在追求人权的基本理想目标、价值和内容上存在着广泛的共同性,但是,受历史、自然、文化、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对人权的理解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认识上和实践上,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界限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总的发展趋势是,人权特殊性的适用范围将逐步缩小,人权普遍性的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无论是国内人权保护还是国际人权保护,情况都是如此。这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各国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往日益密切,人们在观念上将达成更多共识的必然产物。①当然,只要人权问题还存在,它就势必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同国家之间人权保障的发展水平,人权保障的具体方式,总会存在差异。因此,在人权保护实践中,只有既考虑到一般人权原则的普遍适用性,又如实地照顾到因权利主体的特殊性而产生的特殊权利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人权原则。


编辑推荐

《霸权、人权与主权:国际人权保护与国际干预研究》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霸权、人权与主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