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田税制度变迁研究
2007-12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吴树国
288
无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田税人丁转向土地征收的关键节点。本书在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宋之际田税的变迁、田税的地域差异、田税征收管理的调整以及田税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勾勒出唐宋之际田税制度不断重构出的过程和演变脉络。本书细节考订切实可靠,不乏创新之见,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唐宋时期的经济史,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研究亦不无裨益。
吴树国,男,汉族,1971年生,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历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历史学专业负责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研究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现为中国唐史会会员、中国宋代研究会会员。著有《历代货币流变》,参著《十国典志考》,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西域研究》、《求是刊》、《黒龙江民族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绪论第一章 田税的变迁 第一节 从义仓地税到两税田亩之税:田税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唐宋之际田税对户税的消解 第三节 北宋时期田税本身的内在变迁第二章 田税附加税的演进 第一节 唐前期的田税附加税及其地位 第二节 唐宋之际田税附加的三次高潮 第三节 宋代“杂变之赋”的形成 第四节 宋代杂变之赋的演变第三章 田税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田税地域差异出现的原因 第二节 唐宋之际对田税区域差异的动态表现 第三节 北宋对田税区域差异的规制及限度第四章 田税征收管理的调整 第一节 田税征管模式的变化 第二节 土地管理的加强 第三节 户口管理的调整第五章 田税变迁的影响 第一节 国家财政的调整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农民生活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随着占田制的出现,丁税很快又重新与尸调、出租结合,形成丁租和丁调,调的财产税平衡特征虽然保持,却被局限在乡里。至北魏均田制兴起,丁调中的户訾因素也告完结,出现了丁税性质的租调制,隋唐的租庸调制延续了北魏的这种赋税体系。故唐以前的赋税演进表现为田税与丁税、户税三者的分合杂糅。但丁税和户税的实质,则是在井田、授田、占田和均田等一系列田制作用下据田出税的变换形式和补充形式。从这一意义上看,田税一直是赋税征收的本体。因而,唐以前的赋税演进实际上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特征。唐宋之际田税的嬗变亦呈现出承上启下的连续性。不仅中国古代农本社会据田出税的制税主旨继续得到贯彻,同时履亩而税的田税形式也得到进一步推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赋税的征税对象并没有继续在丁、户、地三者之间转换,而是呈现为丁户地——户地——地的单向运动,宋代以后,履亩而税的田税成为赋税的主要形式。尽管丁、户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局限在征役范围内。如果说中国古代赋税的征收对象总体趋势中包含了一个从人丁逐步转向土地的过程,那么,唐宋之际恰恰是这一过程的过渡阶段。本章正是着眼于这一中间层面,希望从微观实证分析人手,具体展现唐宋之际田税的嬗变过程,并剖析其演进的内在逻辑。本书认为:唐前期义仓地税的税制实践和安史之乱以后财政的凋敝促使履亩而税的田税地位逐步提高,并成为两税的重要内容;两税确立地税和户税的主体税种地位,顺应了地方税制的运行方式,但也造成了税权的下移。税权下移导致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土地分配难以实施,致使田税从此摆脱了土地分配制度的羁绊;户税是丁税的调节形式,但两税法后错位为主体税种。税权分散和税收征管能力低下,使基层组织难以应对户税征收中的户口流动与财产计量,导致户税逐渐萎缩。随着“据地造籍”和逃田承担户税,户税逐渐与田税趋同,最终融入到田税之中。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虽经几番打磨,但深知瑕疵拙陋之处尚多。不过,作为学史十载的小结,我还是鼓足勇气将其呈现给诸位前辈和师友,希冀能够获得斧正与扶掖!求学之路充满着汗水和艰辛、枯燥和落寞,个中之甘苦无须诉说!但其间曾给予我关怀的亲人、师长和朋友,我却始终无法忘怀。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任爽先生。自1999年蒙先生不弃,收我为学生,从硕士到博士,迄今已整八载。八年来,恩师呕心沥血,金针度我。师恩至厚,没齿难忘!尤其是博士学习期间,就我博士论文的选题、架构、思路,一次次耳提面命,不厌其烦。可惜我学术根基尚浅,没能尽领恩师学术之精华,辜负了恩师的期望。我只能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加倍努力。我的论文能够付梓,还要感谢东北师范大学詹子庆教授、刘厚生教授,中华书局李岩先生、吉林大学程妮娜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松巍教授,诸位先生对我论文提出了众多宝贵的建议,点拨之恩,终生铭记!我能走上学术道路,也要感谢原历史系资料室主任王建华老师。是王老师的鼓励、支持,我才有勇气走上考研之路,并锲而不舍,最终走出兴安的莽莽群山!然而,天妒贤者,王老师却因病在2001年7月29日英年早逝!
《唐宋之际田税制度变迁研究》是关于研究“唐宋之际田税制度变迁”的专著。《唐宋之际田税制度变迁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唐宋时期的经济史,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研究亦不无裨益。
无
看看了解课外多些,儿子喜欢,每天睡前都捧着看
这本还行吧,正在自信研读中
书还是不错的。可以是库存久了,收到的书有点脏,封面也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