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亚洲立宪主义研究

韩大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

韩大元  

页数:

4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宪法学、宪法社会学、宪法解释学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研究了亚洲社会中运行的立宪主义形态。它既从宪法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亚洲社会结构中存在的多样化的立宪主义形态;又从功能比较的视角比较了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背景的国家中立宪主义的实践及其社会效果;并以亚洲立宪主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亚洲立宪主义的发展走向。

作者简介

韩大元,196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宪法、比较宪法与非西方宪政理论研究。代表作:《东亚法治的理念与历史》(独著)、《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独著)等。

书籍目录

序言自序修订附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章 亚洲立宪主义概念与起源 一、立宪主义概念考察  (一)“立宪主义”一词的译法  (二)立宪主义概念的演变  (三)立宪主义概念的解读  (四)立宪主义概念的要素  (五)立宪主义概念的辨析 二、西方立宪主义起源  (一)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  (二)西方立宪主义的文化基础  (三)西方立宪主义的宗教基础 三、亚洲宪法概念与立宪主义起源  (一)亚洲宪法概念  (二)亚洲立宪主义起源  (三)立宪主义与亚洲现代化  小结第二章 亚洲国家制宪过程分析(一) 一、立宪主义移植  (一)法律移植与亚洲法结构  (二)立宪主义移植的基础与条件  (三)立宪主义移植过程与移植原则  (四)东亚:立宪主义移植的过程与经验 二、殖民化与立宪主义的道德基础  (一)亚洲的殖民化与立宪主义移植  (二)殖民统治下立宪主义移植的道德基础  (三)殖民统治与立宪主义的运用   小结第三章 亚洲国家制宪过程分析(二) 一、“宪法”一词在亚洲的出现 二、制宪权与亚洲社会  (一)制宪权的概念  (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  (三)制宪权的正当性  (四)制宪权的性质  (五)制宪权的界限 三、制宪过程比较  (一)制宪理念与制宪主体  (二)制宪过程与制宪者的宪法思想  (三)制宪过程与立宪主义模式  (四)制宪过程与传统文化  (五)制宪过程与制度设计  (六)制宪过程与民众生活 小结第四章 当代亚洲立宪主义模式第五章 亚洲立宪主义基本功能第六章 亚洲立宪主义的保障机制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立宪主义的未来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亚洲立宪主义概念与起源一、立宪主义概念考察宪法和立宪主义是宪法学的基础概念,两者从不同范围与程度反映宪法与国家、宪法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长期以来,在宪法学研究中学者们关注了宪法概念本身的变迁与意义,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对于依宪法治理国家的政治原理——立宪主义价值结构与功能则缺乏必要的关注。宪法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不仅需要宪法本身的调整,同时也需要体现宪法精神的一种基本原理的指导。如果说宪法概念表现为一种静态的价值体系的话,立宪主义概念则反映一种指导社会生活的动态的价值体系。日本宪法学家杉原泰雄教授认为,“宪法与立宪主义概念是宪法学的前提,从表面上看两者的含义似乎明确,但两者所包含的广泛内容常常被人们误解。因此,宪法学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含义。”如果宪法学研究忽视立宪主义概念本身的价值,那么实际上失去了解释宪法现象的原理与根据。(一)“立宪主义”一词的译法立宪主义概念的解释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它的译法,即英语的Constitutionalism,法语的Constitutionnalisme,德语的Konstitational—ismus,有多种表述方式。目前,主要译法有宪政主义、宪制主义、宪法主义、立宪主义、立宪政治、宪政、议会中心主义、责任政治等。这几种译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宪法和立宪主义概念的认识程度。就Constitutionalism原义来说,立宪主义与宪政主义的译法相对来说更接近一些,而其中立宪主义的译法更为准确。因为,立宪主义是依宪法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人权的政治原理,在制宪、行宪与修宪等不同环节上起着价值引导和原理的指导作用,其中制宪是立宪主义运行的基础与前提,没有制宪活动,难以形成行宪的过程。但立宪主义并非仅指立宪活动,其价值在于反映和实现宪法精神。宪政主义也十分接近Constitutionalism的意义,有时可与立宪主义通用,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编辑推荐

《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第2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亚洲立宪主义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资料详实,治学严谨,是宪政研究者必读书.很具有学习价值!


还不错,满意~


本书的结构完整,论述较有深度,是作者的代表作,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