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黑色的翅膀

夏曼‧藍波安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8/21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夏曼‧藍波安  

页数:

280  

Tag标签:

无  

前言

  「黑色」的再版自序---夏曼.藍波安  筆者十年前書寫《黑色的翅膀》小說之初稿時,已經在蘭嶼的家與父母親共住了十年,然而手寫丟棄的稿子比完整稿多三倍以上,除了感覺創作文學的困難外,最困難的還是在於自己的華語程度很差。為了寫得順利,只好日夜顛倒生活,在午夜找寧靜。晨光是父母親起來工作的時鐘,但那個時間正是我睡覺的開始,母親卻以她日出而作的觀念,毫不留情的在我耳邊碎碎念,像母雞的嘴喙啄著我的耳根,說:  「晨光的出現就是勞動的開始,男人該工作了!」  「對嘛!趕快去做工啦!」  「做工比較好,馬上可以跟老闆拿錢,寫字,寫到何時會有錢……」  「寫作,那真是沒有前途的錢」。  我孩子們的母親接著幫腔的說,「小說」是騙子的傑作,是幻想編織出來的,對我們一絲好處都沒有,做工比較實在。他們只看見太陽放射的熾熱豔光,卻想像不出月光的柔和與智慧,但我認為「文學創作」就是我的工作。  家裡的女人,一位是母親,一位是孩子們的母親,一個女人要我去山裡開墾種地瓜、山藥;一個女人要我去找工地做苦力賺淺,她們像母雞的嘴喙啄著我的心靈,就是不曾思考過「文學創作」對我,或是對初民民族在現代化的進行式裡,或淺或深的被集體異化的同時,文學所扮演的重要性。  一段時日後,家裡的兩個女人又重複相似且極度刺耳話語,不僅令我無法專心的思考寫作,心靈也感到極度的疲憊,我用石頭壓住手寫的稿子,送孩子們上學後,偷偷的帶著潛水射魚的裝備,從後門出走。當我到達我潛水的地方時,便找個礁石洞,惡靈休息的空間,在裡頭望海清洗耳根裡雜語。  起初,我的創作不是在追逐著當作家的職業,也不曾感受過作家的職業,在台灣有什麼樣的崇高地位。我在蘭嶼成長的歲月,眼前日日都在變換的海洋,從無風的零級數,那湛藍清澈的海,魚兒漫遊在水世界裡讓我的童年孺慕如在天堂,孕育了我對她的浪漫想像;到了十七級數的颶風,從肉眼所及的浪頭到我們童年嬉戲的沙灘,颶風駭浪徹底清理陸地上的障礙物,駭浪的浪頭煞是海神怒氣沖天,海震毫不留情的震虐地心,風神帶著凝重的海霧席捲陸地動植物的一切綠葉,無一倖免,肆虐過後的陸地情境,即便真實感受風神、海神瘋狂時的無情,我與童年的夥伴依然勇敢的站立在駭浪洩恨不到的陸地上,觀賞海神洩恨的壯觀景色,那些源自自然界的原初暴力,我都遇上也遇見了,如我小叔公說的,只能愛她,不可恨她,讓她的怒氣沉積在心坎。族人的想像是自然的野性暴力,卻不曾思想過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從自然環境裡學習生存;相似的,達悟族如何在現代化的文明社會縫隙中生存呢!  一年三百多天的日子,除了風神、海神瘋狂時不可出海外,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海上、在海裡為生存學習海洋的脾氣,在不同的季節,族人用不同的生產簡陋漁具抓魚,以及敬天敬海的祭典儀式。這些宗教儀式與傳說的故事息息相關,那就是「黑色的翅膀 飛魚神話的傳說故事」讓族人的陸地耕作與海事活動很有次序展演在成長時的記憶,深刻的烙印在我兒時的心海,於是海上一但有幾艘拼板船在抓魚,我心中的感動就會浮現,讓我愉快。  我從小就聽父祖輩們說「人與海洋、人與魚」的故事,讓我在未來渴望作「海人」的傳統職業,記憶裡有具體的輪廓,那些故事非常的接近,非常的具象,其實就是我們島嶼,部落裡耆老們的故事。於是家裡的兩個女人,無數次的說我「你是男人嗎?」話語裡夾著挫我人格的針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一位是風神、一個是海神,由不得我捨一棄一,只好把身體分割為陸地的勞動,開墾水芋田、地瓜田、造船;海洋的勞動,潛水射魚、捕飛魚、釣鬼頭刀魚,把傳統性與現代性融在黑夜與白晝,而完整的身靈心靈像宵小在凌晨嘴嚼閱讀與創作,因而「文字的書寫」非傳統的職業,「知識份子」也是多餘的,在我的島嶼,我民族的集體想像。  在寧靜、溼氣很重的冬夜,孩子們的呼吸聲如灘頭宣洩的濤聲,十分的清澈;家屋的樓下卻傳來父親坐在屋簷下陰沉的歌聲,好似在海平線,很遙遠,很遙遠聽得不清晰,於是在午夜我移動身心靈氣坐在中間聽「傳統父親」的古調與「現代的孩子們」長大的呼吸聲。父親詩歌樂府如夕陽殘黃的餘暉有股非常深厚的,人在浪濤下被包容,被試煉的心聲,貼近野性的核心,如低空凌飛的海雁總是給我許多的想像元素,被海洋包容的歌聲。  個人這一生的第一艘拼板船完成時,父親口中沒有直接說:  「你的第一艘船很美,你應該雕刻她,給自己當老人時的美麗記憶(有故事給孩子聽的意思)。」  他卻說:「雕刻的船,海神才會喜悅」,說實在的,當時我聽不懂這句話,叔父在我身邊進一步的解釋說:  「女性吃的魚才是『真正的魚』男性吃的魚是不好的次等魚類,雕飾的船舟是『真正的船』海洋被尊重,海神方疼愛你。」  「黑色的翅膀」原是達悟人飛魚神的傳說故事,從我小時候,小叔公、父親在我耳邊不間斷重複的故事。這則故事迄今依然是達悟人的核心價值。  《黑色的翅膀》的第一章是我最喜歡的,事實上在蘭嶼的海裡我證實了飛魚被大型掠食魚類「弱肉強食」證實了飛魚被獵殺時集體飛躍海面的壯觀奇景,證實了小叔公跟我敘述的劇情,然而現代小說家、評論家卻說是「那不是小說基本結構」,我的回應是:  「坐在冷氣房裡的家的人,看慣了游泳池,多了偽美,遠離自然環境野性的薰陶,海洋的野性美是文學評論家心靈裡永恆的痛。」  《黑色的翅膀》小說裡的人物,那顆對海洋自然流露的真情,往往被學校的國語課本潑冷水,同學們從進學校的第一天,都非常的渴望可以讀到《人與海洋》之間亢揚的,或是感人的故事,我們等到國中畢業後,那份渴望終究是落了空。即便我念到了大學也沒有閱讀到漢人形容海洋的美的文學作品。  母親恨我在十六歲時離開她,三十二歲回家的時候,說我是「被漢化的達悟人」這是十六年的答案。我是不難過,畢竟他們那個世代一生從未離開蘭嶼,一生從未看過游泳池的「漂亮」這個答案具有深層的野性美。  午夜書寫《黑色的翅膀》小說,午後潛入水世界紓解「文明與傳統」壓在我身靈,壓力在波濤裡時強時弱。小說寫完之後,我已經一口氣可以潛入海裡三十多公尺的深度,父親抓過的魚我加倍的餵飽他們的胃腸,盡我所能的孝心。當母親感受到我沉迷於綺麗的水世界時,對我說:「我們島嶼的礁岸已有許多林木的樹陰了。」言下之意,在海裡溺死的人很多了,惡靈很多,叫我少潛水。於是我再回台灣的清大念人類學研究所,去成大念臺灣文學博士班,同時我也再次的建造幾艘我現在使用的拼板船。  這個目的,絕對不是脫棄「被漢化的達悟人」的汙名,也不是在學院裡追求「高貴的野蠻人」的外衣;而是,昔日單純的成長歲月,今日迅速複雜的後現代社會,現代化的身軀與傳統性的心靈在其中飄過來飄過去,在兒時早已被小叔公詛咒:「我去台灣念書時的那一刻起,你是被邊緣化的野蠻人、文明人。」這是事實。   《黑色的翅膀》小說裡的卡洛洛,此時只剩我們倆在熾熱的海上釣鬼頭刀魚,釣承繼傳統的希望,也釣父祖輩們在海上失落的野性尊嚴。這本小說,原來從晨星出版社就要絕版的沒有銷路的海洋的文學,林載爵社長、邱靖絨編輯把這本書撿起來,在我夜航捕飛魚的時候,對他們出版的勇氣的感佩,永恆是這本小說第一章,迄今我最愛的敘述獻給他們。  夏曼.藍波安 于蘭嶼  二○○九.七.五

内容概要

  台灣最受矚目的原住民海洋作家夏曼?藍波安 第一部得獎小說、作家首部長篇小說《黑色的翅膀》吳濁流文學獎、中央日報年度十大本土好書幽默生動的情節寫文化衝撞的童年趣事、細膩而靈活的筆調將招魚季生動刻劃,老人對於海洋的堅持與大船文化的摯愛,流轉在作者深情的文字筆尖,優雅傳承下來…… 無邊黑暗的夜晚,火炬的光、拍撫的浪濤聲、穿透靈魂的歌謠古調,迎接飛魚的到來……   《黑色的翅膀》是一則島嶼與海的故事,紀錄著四個達悟青年自小愛戀海洋的夢想與友情,從孩童的眼中看著長輩的歸航到自己的首次出航,生活圍繞著拼版舟、大海藏匿的浩瀚知識,又得兼顧漢人老師帶來的學習,部落與「文明」相遇的火花,在生動、有趣的求學與兒時回憶下,對長大成人後該何去何從的想像,宛如夜晚月色照耀下的海洋,譜成一曲《黑色的翅膀》。  部落文化不靠文字傳承,一旦化為文字卻出奇的動人── 一則比《老人與海》的堅毅更動人、東方大洋的小島原始部落用世代生命書寫的海洋故事一個彷彿遺留時光中的「人之島」,將傳統如此不受污染、文化保存完整的海洋民族,這個有高度道德文明與美感的島嶼,如何穿越時光訴說它自己的故事:夏曼的作品向來以揭露海洋民族澎湃的生命情調、身體力行的生活哲思著稱,將蘭嶼婆娑之美、動人的真情躍然筆下,一如他所言:「我的文學天職,是從一個真實的生活,去建構一個真實的文學,而這個真實的文學也企圖去建構這個島上的海洋哲學」。

作者简介

  夏曼.藍波安 ( 作者 )夏曼?藍波安,1957年生,蘭嶼達悟人。淡江大學法文系、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就讀於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班。1988年投入蘭嶼反核自救運動,並擔任蘭嶼「驅除惡靈運動」總指揮。1989年回到故鄉蘭嶼,用十年的時間重新融入原生文化,親自參與族人造船、捕飛魚等傳統技藝活動。身兼原住民與人類學者的雙重身分,以身體力行,並以第一手報導紀錄達悟文化。著有《八代灣的神話》、《冷海情深》、《黑色的翅膀》、《航海家的臉》、《老海人》等書。2004年入選文建會「全球視野文學創作人才培育計畫」,提出「南太平洋夢想之旅」,夏曼.藍波安成為首位以獨木舟橫渡南太平洋的台灣人。

章节摘录

  飛魚一群一群的,密密麻麻地把廣闊的海面染成烏黑的一片又一片。每群的數量大約三、四百條不等,魚群隊相距五、六十公尺,綿延一海里左右,看來煞是軍律嚴謹出征的千軍萬馬,順著黑潮古老的航道逐漸逼近菲律賓巴丹群島北側的海域。  如斯數量龐大的飛魚群,卻引來一群碩大、不同類科的掠食者,如鬼頭刀魚、浪人?、梭魚、鮪魚、丁挽、旗魚……尾隨在魚群後面,翻著大白眼,期待最佳時機進行大規模的獵殺行動。魚群戰戰兢兢地一條緊貼著一條,無膽瞄一眼尾隨在外圍的天敵。彼時,一群體型較大的領航群──黑色翅膀的飛魚知道大災難即將來臨時,便敏捷的驅趕三到四個小隊成為一個大隊,很快的,原來分散的許多小型魚群,現在聚集到只有五個大隊。  夕陽下海的時間愈來愈近了,黑色翅膀的飛魚即愈憂愁,於是不時在魚群外圍游移,唯恐弱小的同胞如Lok Lok(指體型較小的飛魚)和 Kalalaw落單,脫隊而成了掠食群晚餐佳餚。此景,鳥瞰下來,宛如一塊又一塊厚實的礁岩板塊被搬動時,漂浮在汪洋海面。  魚群泅泳了三、四海里,來到了巴丹群島的東北側的海域,尾隨的一群空腹的大魚,此刻再也承受不了長途的逆泳了,況且黑夜就要降臨。於是在魚群外圍開始了騷動,游姿開始扭曲擺尾翼,忽快又忽慢,時而往下沉,時而往海面擺尾展胸鰭。很快地,碩大的掠食群游到了各魚群外圍一、兩米處的地方。對魚群而言,這種狀況,正是大災難即要來臨的徵兆。縱然,一尾緊貼一尾,也解開不了厄運當頭「弱肉強食」的咒語。  性情急躁的鬼頭刀魚,血脈僨張的首先衝入魚群之尾端,放大瞳孔,看準獵物。咻……迅雷不及掩目地首先衝入魚群內部,瞬間囫圇吞下兩、三尾的飛魚。所有碩大的掠食群,眼看魚群混亂,以為機不可失地瘋狂的加入了獵殺的大行動,開啟了春初血腥的大屠殺。頓時,魚群驚嚇膽裂地衝出海面,夕陽餘暉照射著滑翔飛逃的魚兒,宛如一片又一片低掠飛過山頭的彩雲,把巴坦群島北側的海域漆成銀白奪目的色調。魚群在六、七十公尺的滑翔落海的瞬間,不喘半秒地又展翅的滑翔了,和著波浪上下飛行,透明的雙翼無疑地展露求生的意志。  數百尾的鬼頭刀魚,此刻不斷地在被驚嚇的魚群後方約七、八十公尺處衝出海面三、四回。此等躍出海面兩、三公尺的雄姿,正是吞下嘴裡的飛魚之得意樣。整群的鬼頭刀魚,同時衝出海面甩頭擺尾翼的壯觀畫面宣示自然界「以大欺小」不變的鐵律,戰勝的標幟。這種大量的殺戮,開啟了年度飛魚被血腥獵殺的帷幕。並且,這次之後,牠們只有短暫的平安。而後,恐懼便隨著大魚消化之速度逐漸地成正比的加深。  上萬成千的魚群,每一回短暫的滑行就會失去一些兄弟姊妹。當牠們潛入了原來的世界,被獵殺的可怖景象依然會持續,不斷地重複滑翔,這種脫逃的方式,雖然可以大量消耗一群窮凶極惡的獵殺者的體力,但也是唯一逃避災難的絕技。幸運則生,否則亡。  海面最終復原為湛藍的色調,復原為原來的寧靜,掠食群在填滿肚皮後,性情自然地歸於溫馴了,眼神亦回復到春初時節時的溫柔。只有被驚嚇膽裂的飛魚群,神情錯愕、餘悸猶存地又復合泅泳在一塊,牠們宿命的按天神(達悟族的神)的指令,亙古不變的航道繼續地往北游移。  北,究竟有多遠?領航群──黑色翅膀的飛魚也不知道。但,亙古以來,牠們的祖先說過:故鄉的主人,在每年冬末春初時節,皆按照其祖靈的訓語,定時舉行Manawag So AmomgNo Rayon(遙祭飛魚祖靈日,泛稱招魚祭)。只有故鄉的主人以最虔敬的心、最神聖的儀式祭拜我們;只有游到故鄉方真正體驗到我們跟人類的地位是平等的,甚至被看待為善神。然而,要游到故鄉那兒,並非易事,要接受神祇般的禮遇,還得經歷幾場激烈的被獵殺的大災難。而這種災難,每一年在不同的海域不斷地上映。  ...看全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家推薦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小說家、中正大學台文所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黑色的翅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