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少女

湊佳苗,湊かなえ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4-25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

湊佳苗,湊かなえ  

译者:

王蘊潔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告白》、《贖罪》名家最冷冽的剖白、最衝擊的震撼!
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我好想知道。
但是,我不想自己嘗試,
我只想親眼見到人「死亡的瞬間」,
幫助我,活下去……
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有不能說出口的秘密……
由紀和敦子從小就是最要好的朋友,曾經偷偷交換著無數的小秘密,只是,如今那些都已經過去了。長大以後的秘密,總是比小時候複雜得多,而當秘密越難開口、越積越多,曾經的死黨也會越來越陌生,就像由紀和敦子。
高二放暑假前夕,兩人從轉學生紫織口中聽見一件很震撼的事──原來,紫織曾經目擊好友自殺!她那感傷中又摻著興奮的口吻彷彿在炫耀「我和妳們不一樣」,令由紀和敦子好羨慕。她們也好想看看,一個人呼吸驟止的那瞬間是什麼表情?更重要的是,看過了之後,自己會不會也變得「不一樣」?不約而同地,兩人決定了暑假計畫:她們要看自己周遭的人演出最完美的死亡!
兩名少女瞞著彼此,悄悄開始了與死神的較勁,卻沒料到竟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計畫也逐漸失控……
湊佳苗一人分飾多角,深刻道出少女們內心明亮又陰翳、純潔又複雜、熱情又冷酷的多重面相,以及對自我的疑惑、對友情的期待,與脆弱怕受傷的微妙心理。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帶著伏筆,故事背後隱藏著另一段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之餘,結局更將令人大吃一驚!
日劇達人小葉日本台、推理評論人冬陽、作家李偉文、新生代女星紀培慧──強力好評推薦!
湊佳苗的作品,文字使用充斥大量的對話和獨白,淺顯直接,少有對情境描繪的過多形容,比如晨曦不會變成天空漸露魚肚白,易讀白話得很。湊佳苗的作品,雖非典型的推理結構,但每每神來一筆的意外性佈局,卻也讓人驚訝得目瞪口呆。湊佳苗的作品,對年輕世代內心底層的剖析精確命中,不是大人自以為是的那般簡單,看似顛覆殘酷,卻也純真溫暖。《少女》一書中藉由敦子、由紀和紫織,上演的是關於友情與秘密之間,觸及的是死亡與生命價值的取捨。遊戲的產生是報復?好玩?還是其實你不懂我心的不得不為?當了解少女間的想法和行為邏輯,讀者所謂的共鳴,大概就這麼回事了!
─【日劇達人】小葉日本台
從目前已中譯出版的《告白》與《贖罪》二書來看,作者湊佳苗擅長以第一人稱「我」為視點,採自述、書信、演講等形式,來描述或推動事件。主述者依其性格與遭遇來「理解」事件,因而產生偏頗或有意無意的隱瞞,使得整個故事彌漫著混沌未明的不安氣氛,這在閱讀上反而驅力十足,誘使讀者迫不及待緊追結局而去。
在本作《少女》中,作者延續此一風格,但故事改按時間序,以女高中生由紀和敦子兩人的互動而展開。十六七歲的年紀,正是容易胡思亂想、多愁善感的時刻,情感上的壓抑、張狂、紊亂、猶疑,透過兩位少女對死亡時而純真時而殘酷的猜想,竟浮現一絲莫名的驚悚。準確掌握人物心態、合宜地促成行動,讓兩人不斷交錯影響,並串起故事中各個大小環節,是本作最精采之處。在此僅以一小小建議作結:「請儘可能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呃,或許不必我多提醒,恐怕諸位讀者一翻開書,就捨不得擱下了。
─【推理評論人】冬陽

作者简介

一九七三年生於廣島,武庫川女子大學畢業,是日本當前最受矚目的新銳作家。身為家庭主婦的她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並屢屢獲獎,曾入選二○○五年第二屆「BS-i新人劇本獎」佳作,二○○七年則榮獲第三十五屆「廣播連續劇大獎」,同年又以短篇小說〈神職者〉得到第二十九屆「小說推理新人獎」,而以〈神職者〉作為第一章的長篇小說《告白》更贏得了二○○九年第六屆「書店大獎」,以及入選週刊文春二○○九年度十大推理小說,並已被改編拍成電影,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導演中島哲也執導,演技派女星松隆子、人氣偶像岡田將生等人主演。
出人意表的爭議情節、引人入勝的文字功力,以及闔上書之後仍令人反芻再三的懸疑餘韻,是她的作品能夠博得讀者和評論家一致好評的最大魅力所在。繼《告白》之後,她又陸續完成了精采度不相上下的《少女》、《贖罪》以及《為了N》(皇冠即將出版),在充滿湊佳苗式特殊風格的輪述筆法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震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少女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大概不能叫做推理小说吧,若是戏谑的说,定义为“成长伤痛小说”还精准的多。十七岁少女之间的友情和摩擦,十七岁少女与她们不甚了解的世界之间的裂痕,就是这本书的主题罢。
  1.死亡
   人在他成长到某一个时间点时,一定会思考自己的来历,能够断言说,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小小的自己,奶声奶气的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我是哪里来的呢?爸爸妈妈用一个垃圾桶,咯吱窝或者石头蒙混过去,你也就屁颠屁颠的干其他事了,似乎无关痛痒。
  可是思考死亡不一样呀。
  死亡是沉重的。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某一天的晚上,我读完了一本历史书,突然间意识到,书里面轰轰烈烈的人和事和我是没有关系的,“我”之个体,是不曾存在在这个世界里的,这若只是遗憾,那么接下来真正让我感到恐惧的是,我,在几十年后,会死去。会再一次消失,不见了。
  我会在哪?
   是不见了吗,我知道我的身体会分崩离析,可是我的意识呢?我还能保持“我”而思考在宇宙之间吗?
  不能的话,我不就真正的消失在宇宙之间了吗?
  这样的想法真是让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无比的害怕与悲伤,我害怕的不得了,哭泣了许久,甚至被这种自己会不在了的想法困住了。
  
   小说里的两位少女一开始没有我想得多。
   她们纯粹是轻视了死亡,把死亡当成了一种感情的消费品,如果目见了死亡,便能多了些谈资。
   她们迷恋着死亡,追寻着死亡,直到某一天她们都和死亡擦肩而过。
   敦子被水森奶奶被麻糬噎住痛苦扭曲的样子吓得不能自已的去施救,由纪看见大叔受伤的鲜血而面无血色。
  所以呢,最后她们明白,死亡并不凄美,死亡只是变成空白,消失不见而已。
  
  2.小夜走钢索
   小夜小心翼翼的走在钢索之上,眼前一片黑暗,害怕走错一步就掉下去万劫不复,谁知道小夜的钢索是架设在一座桥上,前路也是宽广的。
  时不时的,谁都会有一种小夜走钢索的心情。
  觉得自己过得苦,放大生活中的一丁点波折,把自己想象成悲剧的主角,忽视了钢索之下的那座桥。
   走钢索的小夜,敦子,家庭美满,原本也是前途光明,可是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成为怯懦着或者的人,她总是在心中郁郁,抱怨世界对她的不了解,她以为自己少了许多东西,其实她唯一失去的就是自信。
  而由纪,也曾经是走钢索的人,在受伤之后,她自白是想过死去的,她那时候是看不见钢索下的大桥的,可是敦子把她拉下了钢索,在她钻牛角尖的时候告诉她,世界是宽广的。
   她们互相把对方拉下了钢索。
   看见了生活的希望。
  


  两个中二病的转变史,还百合了。
  前三分之二忍无可忍地想弃掉。
  一心想窥见死亡来满足自己的高中生,我实在搞不懂她们脑袋里想些什么,于是设想之后的剧情是她们杀人抑或她们被杀?
  这样才够诡异阴冷黑暗才能摧毁中二病啊!
  结果,峰回路转……凑佳苗选择了温情和友情,沟通和理解。
  很难想象。
  片头少女们看了一部充满暧昧的,杰尼斯双人团少年主演的友情与爱的电影。
  伏笔一早埋下了。
  所以评价不高也是自然,大家都喜欢告白赎罪人人阴暗的故事吧。
  最感兴趣地是这种因果轮回、线索牵连的写法……其他作品也有见过,但具体来说看得还是很少,求推荐此类作品啊!!


  《少女》作为凑佳苗老师的第二部作品,不如《告白》那样带给人的震撼,但已经开始展露出她之后将一贯延续的特点:那就是角色的命运全部都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作为一个主妇作家,又是步入中年之后才开始执笔,风格自然很难改变,于是我们从这本中就可以看到作者写起来最惬意的一种叙述方式:告白体,以及最熟悉的一种视角:年轻女性。
  
  虽然被冠以“最受瞩目的推理小说家”之衔,但老实说凑佳苗的作品中推理元素都不能算是很强,这一部就更是如此,所以这一部的卖点就在于生动地刻画出了少女心。
  
  从小便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其实对各自的内心世界极其陌生,一想到对方就能在心里一股脑儿吐出几万字的对方的缺点,与对方久不联系也不以为意、却能因为对方稍微与第三者亲密了一些就吃醋不已,能将一个小小问题在心中无限发酵、最终幻想出最大的恶意,但其实对对方爱死了爱死了爱到想你死了。这种完全有别于成人的友谊、孩童的友谊、男生的友谊的奇怪结合体不正是少女的友谊吗?还有比这更刻画入骨的少女心吗?
  
  但一个受人期待的作家的作品不应该只有这些优点,所以这一部就只给了三星,因为它还有两个硬伤。第一个是虽然凑佳苗老师细致地刻画出了少女心,但很明显她本人离少女时代已经相去甚远,这更像是在描绘上个世纪的少女,网络、性、手机、时尚饰品、毒舌与面具,可以看出作者已经竭尽了全力,但年代的差异还是导致了无法身临其境;第二个是作者可能给本文下的副定义是“因果报应”,这句话也反复出现在由纪与外婆的纠葛与小昴给父亲下的死亡预告之中。所以作者最后设计了一个极其贴合因果报应的结局,为了使一条又一条的线最终拧成一股绳确实下了不小的功夫,作者大概刚写出来时也比较得意这种安排吧。但处处表现出匠气,略显刻意。
  
  
  后日谈是看过了许多朋友的评论后实在忍不住想出来吐槽一下,为什么会觉得两个主角是中二少女呢?
  中二病的病理通常体现为明明很普通却自认为与众不同,遇见问题首先觉得是世界错了以及对常识抱有非理性的幻想,这些两位主角符合吗?从书中所描绘出来的可以说非但不符合,而且恰恰相反啊!
  
  1.两位主角在还不长的人生历程中确实都经历过不小的心理创伤,在肉体上的伤害都达到了残疾的地步,对此她们对世界输出过负面情绪吗?没有!她们只是出于自我保护各自都戴上了面具而已。
  2.《阿夜走钢丝》只是由纪将读者限定为敦子一人而写的纪实文学,却轻松摘取了新人奖(虽然日本文坛各种新人奖铺天盖地),敦子是一位剑道天才(我也练习剑道,之前通过了两段,仍算初学者也不强,但自认也小有了解了,剑道至少是一项不脚踏实地的中二病患者绝不可能继续下去的艰苦运动,抱有幻想的人自我中心的人半年左右或上甲后三月内绝对会放弃的。当然咯,这本书我没看过原版,但如果中文翻译准确的话,书中所体现出的凑佳苗老师应该也对剑道不甚了解,应该也就属于家庭妇女采访了一下隔壁剑道少年后消化的知识),闲话扯远了,但这两位很明显属于在各自领域比较了不起的少女了,请问她们因此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吗?相反,由纪在自己动手写第二部时才觉得自己或许是有才能吧,而敦子比起个人的输赢执念更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3.从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由纪时时带着一张扑克脸却是真的对周围的人体贴入微,甚至于她对外婆那看似很深的仇恨,只消已经思考便能马上自己说服自己;敦子粗枝大叶在群体中格格不入,却会在任何事情发生之时竭尽所能。在故事发生的这个暑假,她们都选择了背负上原本根本自己无须染指的麻烦责任,并努力坚持到了最后,可以说,在故事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两位原本中二细胞就低于常人的少女最终成长到几乎不留一点中二痕迹的程度。
  
  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只因为她们对死亡抱有一种独特执念和幻想就将他们认定为中二病,大概有些朋友已经很习惯面对尸体和死亡了?至少我个人觉得,目睹死亡(尤其是横死与自杀)确实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改变人思维方式中不少的地方。况且中二病原本就是一种靠程度来衡量的东西,一个人若是在少年时期都没有一点觉得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没有一点自我意识作祟的话,真想不通他要如何在那段还不成熟的时期拥有前进的动力。只不过过了一个度再加上糟糕的幻想以后,才成为了中二病罢了。实在是希望有些朋友在还没有弄清楚准确含义之前就用来妄下定义,更何况有些人的评论看上去就根本是跳着看完这本书的。


  1. P57
   这儿的孩子一定都非常单纯、真诚。认为活着是理所当然的人无法理解的感动,他们却能直接吸收,率真地表现出来,太让人羡慕了!
   面对着围裙大小的世界都能如此感动,要是他们见到了超越想象的广阔世界,会有什么反应?然而这些孩子当中,有些人还没见到就要死了。
   哪个孩子可能性最大呢? BY 樱井由纪
  
  2. P74
   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脸蛋很漂亮,吃东西的样子也很好看。这种软冰激凌都能觉得美味,可见医院的饭菜不太好吃。那种饭菜他吃了多长时间了?得的是什么病?这么看着,觉着他也挺健康,可一到外面晒到太阳光,他就会融化吧。不是像软冰激凌融化那样黏糊糊的感觉,而是透明的小冰粒在掌上瞬间化为乌有的感觉。身体深处一激灵,我打了一个寒战。
   我想看,想看到那个瞬间。 BY 樱井由纪
  
  3. P115
   大叔的变化太大了,当时,我除了惊讶没有别的反应。但就像慢慢发挥药效的膏药一样,回到家里之后,我一点一点高兴起来。 BY 草野敦子
  
  4. P117
   在由纪给我发邮件之前,我绝对不主动联系她。 BY 草野敦子
  
  5. P157
   不擅长与人拥挤的是我。我总想小心行走,不能撞上人,因此无法轻而易举地向前走。BY 樱井由纪
  
  6. P158
   只要被敦子拉着,我就能英姿飒爽地穿过人群。直觉的优异性、神经的灵敏度,在这种地方都能发挥作用。无论多么拥挤,我们基本都不会撞到人。BY 樱井由纪


   說到湊佳苗不能不提的就是一砲而紅的《告白》,我個人認為告白吸引人之處在對於人性黑暗面(而且是在理應單純的中學生、正直不阿的老師、以及母愛的象徵母親心中)非常深刻甚至鋪張的描寫,在最後似乎就要出現一絲絲轉機的時候,下一秒終究還是絕望的衝擊真的十分扣人心弦。如果說《告白》是一部處於黑暗的推理作品,那《少女》就可說是一部處於黎明狀態的推理小說。
  
  
   《少女》的故事我想有兩條主軸,一是女主角敦子與由紀之間的友情,兩人原本是一起學習劍道的要好的朋友,卻因為由紀以敦子為藍本所寫的小說〈小夜走鋼索〉開始了猜忌,兩人的友情表面仍然要好,內心對彼此卻充滿著懷疑和防備。二是一位轉學加入兩人班級的女生紫織,紫織在一次午餐時,若無其事的詢問敦子和由紀:你們看過真正的屍體嗎?而後道出了目睹好友自殺後的屍體的事。由紀與敦子都聽出了紫織語氣中的炫耀(你們沒有看過真正的屍體,你們人生的歷練還少的呢!)由紀與敦子聽了,心生羨慕與不甘心,於是兩人各自展開了計畫,決定要在這年暑假親眼目睹屍體、見證死亡。
  
   基本上,兩個女孩爭著以目睹屍體來證明自己本身就是一件異常的病態,但這就像國中生炫耀自己被記了幾支警告、小學生炫耀自己偷了媽媽的錢一樣,觀念歪曲的炫耀在成長階段不時的在心中作祟著,就像我常常得意的告訴大家我高中數學三年都被死當一樣,湊佳苗針對青春期的瘋狂心理作了更大的鋪張與渲染,成就了這一個動機本身就十分弔詭的劇情。
  
   不過令人欣喜(或失望的),這個故事並沒有使兩位女孩走向滅絕,死亡的沉重在真正降臨之前就已經震懾了兩個女孩。然而整個故事給人最大的感想就是:世界也太小了吧!讀到最後,發現這些乍看毫無關係的角色,之間的牽扯都是不可思議的巧合,我認為這是這本書最令人驚訝的部分,比搶著看屍體這件事本身還要異常!讀了一些線上的書評,有些人認為湊佳苗是要表達應果報應,但我想湊佳苗只是要表達世界真小吧!不過因為這些莫名的巧合,整個故事撥雲見日,一切的異常終於變正常了...讀者緊繃的心情也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總而言之,這個結局我是喜歡的,不過似乎也有負評。
  
   整體而言,這本書我認為張力不如《告白》,但是閱讀時的感覺仍然有湊佳苗式的緊張,究竟少女的腦袋在想些甚麼呢?我們永遠都無法用常理判定吧。就算是已經長大的我們,也都不知道自己腦袋藏著多驚人的念頭吧。
  
  湊佳苗的推理小說很厲害的一點就是,雖然是推理小說,但是不需要耗費很大的腦力,是可以輕鬆閱讀的小品推理(有這種說法嗎?),推薦給沒時間看書、但又熱愛推理小說的人!是一本可以很快就讀完,卻不草率的好書。


  整本書走的是雙線加獨白,兩個看似關係很好的少女從各自的視角敘述,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對對方的不滿,總體感覺就是兩個林黛玉遇到一起了…兩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斷在精神上和自己做鬥爭,而這些敵人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看多了不免有些無病呻吟的感覺。如果能親眼目睹死亡,自己的人生就會不一樣,這是什麼邏輯啊!
  
  劍道高手墩子在一次比賽中失利後,在網上看到別人把團隊不能出線的原因全部怪罪給自己,就放棄了劍道。人生在未來的道路上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磨難,僅僅因為網上有人抱怨自己,就受不了了嗎?
  
  由紀的受傷導致左手握力只剩三分,明明中飯想吃奶汁烤菜,卻因為自己拿不動湯碗而改吃自己並不喜歡的咖哩飯。開口請朋友幫忙拿一下不就好了嘛?溝通很重要,很多時候,只要說出來就能解決很多困擾。朋友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怎麼可能猜透你所有的心思呢?
  
  書中所有細微線索的碎片最終殊途同歸,冥冥之中編織了一張網,最後才發現角色之間的關聯一開始早已註定。整個故事沒有詭計的存在,硬要說的話,也就那個小小的敘詭,我個人是覺得沒什麼存在的必要,即使沒有,由紀也會出手相助的。
  
  總之《少女》並沒有帶給我看《告白》時的震撼。
  
  但書中有句話我萬分贊同“要是你認為自己那麼不幸,可以把我的人生和你對調,如果你不肯,也就是說,你並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不要一直只看到自己在暗夜中無助地走鋼絲,而看不到鋼絲下穩固托住她們的橋,朋友不正是為了這個而存在的嗎?
  


  这些少女都有着隐隐作痛的青春,幽微深曲的心理藏得深之又深,纵使说出了只言片语,更深的想法也被紧紧掩埋。
  那个时期的女孩,敏感,易受伤,把自己看做世界的中心,周遭的一点点小变故都会被无限放大、联想到自身……于是,更受伤,更敏感,更加包裹内心,却是一颗心态不太对的心……
  而后,就会有一连串无法承受的事件发生,生命陨落,那本该灿烂美好的青春也跟着凋落。
  


   如果说《告白》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以暴制暴的震撼和绝对操控的快感的话,那么《赎罪》就是残酷青春的哀愁和黑暗中投射进的第一缕晨光,那么《少女》是什么呢?少女是一群中二病患者自以为是的意淫和故作姿态的呻吟,可以说这一次,话题女王凑佳苗是彻底失败了。
   凑佳苗的小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她笔下的主人公们都在和一样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压力做着猛烈斗争。《告白》里的少年们在和并不存在的艾滋病做斗争,《赎罪》里的少女们在和同样不存在的所谓的惩罚做斗争,《少女》,则是凑佳苗自己和本不存在的冲突之间的斗争。明明没有,却要说有,明明无关紧要,却硬是装出一副缺一不可的模样,这个故事,就是在这样一种假装下牵强诞生了。
  
   双线剧情的精彩之处在于两条看似不关联的线索各自发展逐渐碰撞并且最终殊途同归而视角转换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同的人物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产生的偏差给读者带来恍然大悟般的震撼。《少女》的诡计设计既不复杂(几乎没有诡计),情节又流于简单,两条短小简单的支线根本就包不住那硕大而呆滞的谜底。光是前文的铺垫,就已经差不多把剧情泄光光,几乎在每一个包袱抖落之前,我就已经猜到它里面藏了怎样的秘密。
   这是一个“两个本身存在隔阂高中少女对于死亡产生了憧憬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近死亡并凭借自己的青春无敌不断的给周遭的人制造着麻烦最后在涕泗横流中重归于好”的故事,只要接近医院或是养老院就能看到死亡,只要看到了死亡,人生就会变得different!!!!!这是什么逻辑啊!!!!!!!我从初中起就懂得面对死亡要既含敬畏又存蔑视,这两女娃都上了高中还是一副脑壳没长全的中二模样,真是让人越读越气。整个故事就这样的建在一片土壤稀松的危地之上,不是说故事不能引发什么深入的思考,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根本就没法思考,你能想象两个叛逆期少女同时在你耳边碎碎念而你又在担心这如违建一般摇摇晃晃的剧情什么时候就要崩坏是什么感觉吗!!!
   “一切都是我的错”,“责任全在我”,“一定是因为我的缘故”,够了!!别再自以为是了好吗!!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你呀!!把世界当成舞台,又以为自己就是舞台的中心,这就是中二少女最大的病征啊!!!
   都说少女们的友情又甜蜜又酸涩就像是恋爱的味道呀!!恋爱你妹啊!!这样别扭的恋人干脆分手好吗!!无非就是一些“你今天少看了我一眼多跟她说了一句话”,或是“我对你好但是你感受不到”等等的纠结,还真当对方是恋人了呀!!阿夜在走钢丝,最后阿夜从钢丝上摔下来了,这就是看到最后我满脑子都在徘徊的邪恶想法,既然敦子那么的脆弱和自卑,那就看看她到底是有多容易被摧毁啊←鬼畜了……
   当青春的残忍佐以冷酷的剧情,端上桌的必定是一道呛的人泪水涟涟的辛辣大餐,但当絮絮叨叨的剧情仅仅为纠结(无脑)青春服务时,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一张中二病末期的诊断书。
  
   我想写作生涯进行到这里,凑佳苗已经不太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了,只是机械化的将一些日本比较常见的社会问题糅杂在一起,泼泼洒洒的装在一个并不合体的容器之中,端给了翘首以盼的我们。因为这问题的普遍性,悲惨不再悲惨,怜悯也变成了嘲笑。看着简介里的“角色皆带伏笔”,“结局令人深深震撼”,我倒是感到深深的无力,是否应该怪这些该死的广告商呢,他们无良的扭曲故事内容,拔高了我们对于小说的期待,结局必然是作者和读者,都摔得鼻青脸肿。
  


  各种惯用手法。比如多线(双线)并进,比如书中书。
  
  但!你们!中二也要适可而止一点好不好!
  
  动机就很二……书中书本来渲染得让人颇期待可后来揭示的情节单薄到不能忍。一路卯着劲儿等待着那种彻底地针对着人生而来的攻击性,那种暗地里“弄死你丫”的志得意满,却一路被各种巧合戏弄着……最终看到小孩子阴谋得逞那段好歹气分爽快了却又非常二地向着青春奔跑了喂!这到底是在干啥!
  
  因为是日记体,所以写得跟中二病上身了一样非常惊悚。敦子的懦弱,由纪的自以为是,虽然被各种巧合和急转直下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感情削弱了整本书的力度,仍然还是被这种暗怀恶意的中二吸引着看到了最后!迎来了意料中的最后一击!连遗书都那么中二!!!!!!!!真的很想咆哮!!!!!!!!虽然中二也是一种诱人的气息!!!!但中二过头了就是病!!!!得治啊!!!!!!!!!!!!!!!
  
  


解体诸因
还有京极夏彦的京极堂系列,大概是大长篇的关系有空布很多纠葛局面哟
喜欢错综复杂关系网的话可以去看一看


哈哈京极堂之前打折时买了一套,让我找个时间看起来QAQ


这样,建议从后面几部看起
魍魉之匣 铁鼠之槛 络新妇之理什么的~(我果然是喜欢大长篇吗捂脸)


总结的很精彩


>v<


把世界当成舞台,又以为自己就是舞台的中心,这就是中二少女最大的病征啊!!!


这个这个……你是在卓越上也评的么?


但是卓越有个书评是和你最后一段相似度相当高啊


是那篇中二主妇吗?


对的啊


哈哈,我看到了,他可能借鉴了一点我的东西吧,毕竟我这篇写在他前面


我以为是你评的,不过 最终还是没买那本书


入理,中二少女太把自己当盘菜有木有


总是你能批判少女的中二病,但不能把它放大到作者的功力上。我倒觉得作者把少女的一种心态非常贴切地描述出来了(虽然有夸张的嫌疑)


我搞不懂这两个少女怎么就中二了,中二病的基本病理是明明很普通没什么了不起却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或者作出超越现实理性的妄想,就本作的两个主角而言可以说这些特性非但不明显,而且是恰恰相反!
她们在还不长的人生岁月中确实受到了外界带来的伤害,而肉体上的伤害也到达了够得上残疾的程度,但她们由此对外界的应对也只是部分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他们有明显向周围表达出负面情绪吗?况且由纪一篇定位读者为好友的纪实性文学就能获得新人奖,敦子也确实称得上是剑道天才,她们为此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吗?
个人倒是觉得凑佳苗老师在本作中把少女心与少女成长的历程刻画得非常生动,本作的败笔在于最后所有人物的命运纠结在一起的设计,作者大概是想刻画出作品中多名角色都喊出的“因果报应”,却显得那种设计太过做作了。拜托LZ以后评论作品妄下定义前先把那个定义搞清楚是什么意思好不好?!


原PO真是。。搞懂什么叫中二再来评判吧。。。


我觉得不是中二是矫情而已


哎哟你真的好可爱XD 咆哮少女XD


中二士病,得治~
书还没看,评论就不看了,但标题太搞笑,所以来捧个场?


相关图书